news-details
我們很熟悉憤怒,因為從年輕到年老都不會擺脫此情緒,但更認識它,可以使之存在成「建造養分」。(圖/shutterstock)

你我生活中,有無一種經驗是:每陷入某情境或談到某關鍵話題,就像點燃引信一樣,引爆地雷而氣憤不已?

 

其實,「憤怒」是種「被虧欠」的心情,覺得「你拿走原本屬於我的權利、價值或財產」等,是「欠債、還債」的關係,若放置不處理,隨之積累、循環,恐繼續影響與人的關係。

 

我們生命被奪走的一切,傷害你的人永遠無法償還,但天父可以恢復」蔡晶玫牧師分享擺脫憤怒循環的4步驟,邀請你我倚靠神,將自己從別人加諸的痛苦回憶中釋放出來,得著生命的真自由!

什麼是憤怒?

旌旗教會主任牧師蔡晶玫,在5月主日系列信息「解開情緒的債」,以「擺脫憤怒的循環」為題分享信息。

 

她提到,依照教會傳統,5月多傳講關於「家庭」的信息,此次難得談「情緒」,因情緒會大幅影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如何解開情緒的債?值得一起了解與探討。

 

此次談論的「憤怒」,人從小到大都難以擺脫,所以我們很熟悉;若能更認識自身情緒,那麼,儘管它存在,也不會帶來傷害,反能建造生命

 

耶穌在世上時也會生氣(馬太福音21:12、馬可福音3:5),然而以弗所書4:31-32說,「一切苦毒、惱恨、憤怒、嚷鬧、毀謗,並一切的惡毒,都當從你們中間除掉;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神在基督裡饒恕了你們一樣。

 

此處「除掉」有「擺脫」之意,憤怒的解藥就是「饒恕」

 

什麼是憤怒?

 

蔡晶玫舉例說明,有對兄弟要一起買一塊地,因弟弟賺比較多、所以多付一點錢,要登記土地權狀時,弟弟因工作忙碌、信任哥哥,於是交付證件、印章,委託哥哥幫忙登記,沒想到哥哥卻只登記自己名字。

 

若你是弟弟,會不會生氣?

 

普遍來說會,弟弟可能因被拿走金錢、權利、土地,以及對哥哥的信任而感到生氣;覺得被虧欠,於是彼此產生了「欠債、還債」的關係

  • news-details
  • 憤怒是一種欠債、還債的關係,讓人覺得被虧欠。(圖/@旌旗教會 YT

我好生氣,我怎麼了?

我們是否曾因某些小事,突然生好大的氣,事後覺得有點「反應過度」?或許,要好好停下思考生氣的原因。

 

創世記4:6,「耶和華對該隱說:『你為什麼發怒呢?你為什麼變了臉色呢?」同樣的,神也在問今日每個人:「你為什麼發怒呢?

 

創世記4:3-8中,該隱因耶和華不看中其供物就發怒,變了臉色,甚至打起架、殺了弟弟,讓生氣變成謀殺事件。

 

生氣是健康人的正常反應,但在這樣的情況下,憤怒就演變成問題,不僅讓身邊人受傷、破壞關係,造成精神與生理負面影響,甚至變成犯罪行為。

 

事實上,不只生氣與犯罪間有所分別,「生氣的時間」也很重要。以弗所書4:26-27說,「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也不可給魔鬼留地步。

 

蔡晶玫提醒,生氣但不要犯罪,要學習處理自己情緒,不要讓苦毒積壓化膿,以致帶來關係的危機

  • news-details
  • 蔡晶玫牧師鼓勵,不要讓苦毒變成化膿的傷口,而要積極處理,以避免帶來關係的危機。(圖/@旌旗教會 YT

曾經,蔡晶玫也有不成熟的表達憤怒方式,為婚姻埋下多個「炸彈」。分享回應怒氣可能有的四種方式:

 

1)壓抑情緒(對內攻擊)

蔡晶玫記得,夫妻新婚時,蕭祥修牧師很專注於工作,偶爾家裡有需要他幫忙之處,但因她壓抑的個性,雖體恤先生忙碌,但有點不開心,內心彷彿儲存一個小炸彈。

 

就這樣,每次害怕衝突或想體恤對方,就累積一顆小炸彈,體內彷彿一個彈藥庫,終在第四顆時,與前面累積的炸彈一起引爆

 

傾倒情緒當下,蕭祥修還搞不清楚發生何事,了解後便說:「我可以選擇小炸彈一顆一顆爆炸嗎?她才發現,當清楚表達自身需要,且先生是願意回應的

 

2)大發脾氣(對外攻擊)

這類型的人不管旁邊是誰,當情緒上來時,就是要罵人、或說出來。這要很小心,因怒氣下說的話,會毀壞關係

 

蔡晶玫曾帶領單親團契,其中一位姊妹分享,自己就是在盛怒下跟先生離婚,後來懊悔不已。蔡晶玫藉此真心提醒大家,不要在發脾氣時做重要決定

 

3)感到憤怒,但不立即發作

4)找到信任的人坦承分享,或寫日記梳理感受

  • news-details
  • 饒恕是一個決定,當我們釋放別人時,就是將自己從別人加諸身上的痛苦回憶中釋放出來。(圖/shutterstock)

每個憤怒者裡面有一顆受傷的心

憤怒根源,他裡面一定有顆受傷的心,一定有故事要說。」蔡晶玫指出,憤怒是一個信差,顯明裡頭有東西不對勁,因此生氣時,不妨仔細傾聽自己感受,了解內心真相

 

她記得國小時,教室外在練習大會舞,她被某位喜歡的老師誤會上課不專心,而被罰站。此時,擔任國小老師的母親從教室外走過,那羞愧和被信任老師誤解的感覺,永遠烙印在蔡晶玫心裡。雖然對大人來說是小事件,對小小孩卻是大事件。

 

令人受傷的事情很主觀,小時候沒有處理好的感受,隨著成長發生許多事情,一再觸發那個按鈕,於是有相同的反應、感受,這就是憤怒的循環

 

你的故事說明了你的行為,但它不能成為你的藉口。」蔡晶玫鼓勵今日聽這篇信息的大家,不再當一個受害者,勇敢動一個「心靈的手術」,從憤怒循環中釋放出來。

 

你的故事是什麼呢?或許有人小時候被叫小胖子,所以談到「體重」時會非常抓狂;對有些人而言,「公平」是他們的情緒地雷,只有上帝可以把那引信解除。

  • news-details
  • 饒恕不是因為對方配得,而是因我們已被天父饒恕,有饒恕的自由。(圖/shutterstock)

擺脫憤怒,奪回自由

有些成長在功能失調家庭的人,對父母有很大憤怒;也許,學生時期被霸凌、情感婚姻被背叛,或職場的不公不義,讓你憤恨不平,一再勾起相同情緒。

 

今天要問你自己,還要讓這些人傷害、控制你多久?

 

蔡晶玫鼓勵大家,今天是「放手」的時候,不必讓過去掌控未來,因為那個人活得可好了!我們的憤怒是在傷害自己,擺脫憤怒有重要4步驟:

 

1)找出令你生氣的對象

忘記一筆債務,跟免除一筆債務並非同一回事。清楚債務不是要追討,而是要免除,不過不能免除糊塗帳,否則下次情緒還會在。

 

因此,要列出錯待自己的名單,具體將那些妨礙人際關係的債務人,從心中清除掉。

 

2)確定他們對你的虧欠

饒恕是具體、明確的,籠統、模糊的饒恕無法治癒具體、特定的傷害

 

因此,要知道誰發生了什麼事情,你的感受、影響是什麼?從你身上奪走什麼?也許是道歉、信任、價值感,每一個都要釐清。

 

寬恕是一份禮物,在傷害陰影下,我們感覺「寬恕」就像獎勵傷害自己的敵人,「他不配得,憑什麼我們要饒恕他,實在太便宜他了!但在十字架的恩典下,寬恕只是「一個不配得到這寬恕的靈魂,送給另一個靈魂的禮物」

 

處理傷害時,不妨花點時間聆聽耶穌在十字架上,對你憤怒的處境說了什麼?

 

「饒恕不是因為對方配得,或要對方改變」,饒恕是因為你已被饒恕,它是一個「決定」,讓我們學習像天父一樣來對待別人

 

3)饒恕是你跟上帝的事情

饒恕是我們單方面的事情,不管要饒恕的對方是否了解或關切我們所做的,我們有饒恕的自由。

 

饒恕是關乎鬆手;拔河比賽只要一方鬆手,戰爭就可以結束,若不鬆手,傷害的人會跟你黏得非常緊密,且不會離開你。

 

4)不容許怒氣再次累積

「不翻舊帳」這件事好難,不過饒恕是一個過程,讓我們不重申控訴,而要再次重申饒恕的決定,走向自由之路,找回自由與喜樂,相信之後的人際關係也會充滿祝福。

 

怪罪無法讓我們變得更好,反讓傷害我們的人一次次傷害我們。」生命被奪走的一切,傷害你的人永遠無法償還,但天父可以恢復!

講道尾聲,蔡晶玫懇求聖靈光照我們內心,讓聖靈顯明我們裡面發生什麼事情,那些一再發生憤怒的場景,看清楚那個地雷、起火點在哪裡,以及被傷害的感受,又拿走哪些,也許是信任、財務、情感、價值,我們如何回應這些傷害與痛苦。

 

今日,讓我們一起來取消這些債務,正如神寬恕了你我,在基督裡宣告「他不再欠我,我已經得自由了」,還有神的靈跟能力!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