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馮君藍將不大的教會,設計出許多主題空間,帶出視覺豐富感。      (攝影/記者張嘉慧)

來到基督教禮賢會有福堂,位於台北士林區雨農路橋下,一間外觀不起眼的老公寓,一進入室內,充滿特色的藝術裝置,令人眼睛一亮。原來這間教會是由藝術家兼牧師馮君藍所牧會,結合自身攝影與平面設計專業,將教會妝點成藝廊,濃厚的藝文氣息,又不失莊嚴神聖感,吸引人駐足欣賞。

右方的教室。查經、上課…等活動都在此進行。      (攝影/記者張嘉慧)

馮君藍從小就對美術抱持深厚興趣,全職傳道以前,從事平面設計,也曾拜師學習攝影,累積藝術涵養。近兩、三年,他開始將創作結合基督教信仰,擅用肖像攝影帶出關乎信仰的「人觀」,在當世代喜歡「把人物化」的潮流中,走出獨樹一幟的風格-取材《聖經》人物,為攝影作品注入「靈性」,引人思考生命的意義。

「拍照對他而言,已不是在強調自己的藝術手法,而是為了替人人本具的靈性顯影。」這是國內知名攝影師阮義宗對他的讚賞,也是馮君藍即使在作品中明顯表達信仰成份仍獲獎連連的原因。

親手操刀室內設計 宛如藝廊的教會

由紅磚弧形牆打造的小型展示空間。      (攝影/記者張嘉慧)

推開有福堂大門,馮君藍滔滔介紹自己的室內設計。為了在狹窄的空間中製造出「穿透感」,善用透明玻璃做隔間;雖然教堂不大,但不容易一目了然,因為走不到幾步路,又是不同的主題空間,教堂內多處擺設沙發與桌椅,營造出家的感覺。

會堂內一處紅磚弧形牆面,並列10幅作品,是馮君藍精心打造的一處小型展示空間。樓梯旁的屏風,運用線條勾勒出耶穌釘痕手的形狀。「不論目光落在哪一處,都是一個景,希望藉此啟示出神的真理。」

(圖左)樓梯旁的屏風,勾勒出耶穌釘痕手。(圖中)絢麗的編織裝飾,象徵上帝編織生命。(圖右)地下一樓的前廳,畫作也是由馮君藍所繪。      (攝影/記者張嘉慧)

主堂祭壇前 窄門與空墳墓

走入地下一樓,是有福堂的主堂。祭壇前裝飾成窄門與墳墓,蘊含著信仰的重要記號-聖徒要走窄門與耶穌死而復生。背起十字架的人,表達十字架不是一個符號,而是「動作」,提醒聖徒謹記《聖經》上的教導:「天天背起十字架跟隨神。」仰頭一看,有大型的水彩畫,意旨通往永生。

祭壇前的裝飾。象徵墳墓的聖餐桌同時是洗禮池。      (攝影/記者張嘉慧)

信仰和專業不能二分 透過影像向世界「說話」

這幅名為「福音之子」的攝影作品,創作緣由是為了向早期來華的宣教士致敬。      (照片提供/馮君藍)

唸了神學院後,馮君藍的創作不再那麼商業,而是越發純粹,後期作品中,可以看見人內在的神性。

近幾年,神為他打開藝術領域大門,使用他的攝影作品影響人心,甚至有機會透過舉辦個展、文化刊物及演講邀約,將福音傳揚出去,不少人因此走進教會,進而受洗成為基督徒。

也許有些人會認為身為牧師應該全心牧會,馮君藍反倒認為,基督徒不能將自己退居到只剩「宗教」這個圈子,當舉目觀看這世代的影像,「將人身體物化、慾望化」的現象相當普遍,基督徒並非選擇緘口,反而更要透過自身專業向外邦發聲,影響社會。「信仰和專業不應該二分」,馮君藍相信,透過影像一樣能表達神學,同時希望自己的這份堅持,能鼓勵更多基督徒一起運用自身恩賜大膽為主做見證。

【教會小檔案】

有福堂外觀。      (攝影/記者張嘉慧)

  • 教會名稱:基督教禮賢會有福堂
  • 建立日期:2006年
  • 現任牧者:馮君藍牧師
  • 是否開放參觀:是
  • 連絡方式:02-88664463
  • 教會地址:台北市士林區雨農路57號1F與B1 【MAP】
  • 目前聚會人數:約80人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