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大我使命動員協會1日於高雄BCC雙語社區教會舉行「接待家門前萬族(為了福音,向家門口異文化鄰舍伸出友誼之手)」裝備課程。(圖/特約記者謝宜彤)

是否還在煩惱海外跨文化宣教所需的旅費、經費?

 

其實,宣教未必得至海外,本國已有許多宣教機會,你是否睜眼看到了?

 

公園、鄰居、校園、醫院、職場、教會,那些來自異鄉的熟悉身影,讓我們從今天起,一起用實際行動接待他們吧!

 

今天開始,制定屬於你的「接待計畫」!

「看見」一位移工姊姊的故事

大我使命動員協會1日於高雄BCC雙語社區教會舉行「接待家門前萬族(為了福音,向家門口異文化鄰舍伸出友誼之手)」裝備課程。

 

你曾有夢想,想踏上跨文化宣教的道路嗎?卻因著種種因素而無法跨越?大我使命協會理事長彭書睿表示,其實宣教事工就在「家門口」這些異鄉人,你我有睜眼看到「他們」嗎?

  • news-details
  • 大我使命協會理事長彭書睿。(圖/張光信傳道 提供)

耶穌愛你我很確定,但我很愛你,那不一定,」彭書睿表示,這句話是一次聽某牧者講道時,最震撼與真實的分享

 

當身為基督徒的我們說:「耶穌愛你,我也愛你」時,真的有想要愛對方嗎?真的有想陪對方多走一里路嗎?

 

彭書睿提到,自己教會過去十多年時常看到的一位印尼籍看護有一顆溫暖、溫柔的心,總默默在教會照顧許多獨居長輩,陪伴很多長者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 news-details
  • 課程進行中。(圖/特約記者謝宜彤)

這位印尼看護,後來也因著弟兄姊妹的關愛,接受了基督信仰。返回印尼後的她,因癌症不久於人世,但因著一份來自天上的愛,台灣與印尼的教會,得以陪她多走人生最後一哩路

 

彭書睿感歎:「不是要說,我們(基督徒)做的好不好,今天我是要說『我們(基督徒)可以做得更好些!』」

 

你今天關心身旁的人沒有?如果耶穌愛我,那麼我們要問自己:「我能夠去愛嗎?我能睜開雙眼,看到我的鄰舍嗎?

  • news-details
  • 我能睜開雙眼,看到我的鄰舍嗎?(圖 / shutterstock)


高雄BCC雙語社區教會江慕理牧師表示,看到現在台灣有越來越多國際移工、國際學生,當中不少是來自穆斯林國家,他們對福音感到陌生,現在,他們來到台灣,若基督徒能把福音帶給他們,就是回應耶穌的大使命

 

這樣的宣教形式,是任何一位基督徒都能參與的!已非以往短宣、中宣的方式,僅有少部分人能參與。而這個課程,更是幫助我們知道如何跨出第一步,投入接待來自異鄉的移工、國際生們盼望更多弟兄姊妹一起參與其中

  • news-details
  • 高雄BCC雙語社區教會江慕理牧師。(圖/特約記者謝宜彤)

神建立的是一個「接待人」的國度

其實聖經中就有提到,異鄉人的四種類型

 

一、睜開你的眼,看見「外籍移民(含移工)」(全球約有兩億三千兩百萬人符合此類別)

外籍移民盼望可長期定居在一個國家,自願離鄉背井。(雖大部分外籍移工待在異地時間有限,但此處也將他們包含在該定義中)。無論移民或移工,通常是勤奮的勞動力,因盼望更好生活和更高收入而被吸引來到異鄉。

*聖經提到的外籍移民*

亞伯拉罕與撒拉/利百加/出埃及記逃出埃及的以色列人/約書亞/喇合/拿俄米/路德/約拿/保羅

  • news-details
  • 無論移民或移工,通常是勤奮的勞動力,因盼望更好生活和更高收入而被吸引來到異鄉。(圖 / shutterstock)

二、睜開你的眼,看見「專業(白領)移民」(全世界六千六百萬外籍人士)

身為專業人員移民,由於學術或職業追求,通常生活在較發達國家,當中,四千六百萬是技術人員,五百五十萬是國際學生,這個群體包含他們本國最優秀和最聰明的一群人;通常與其家人一同遷移。

*聖經提到的專業移民*

示巴女王/所羅門王時代來朝的王/乃縵大將軍/哥尼流及其親友/衣索比亞的太監/呂底亞

  • news-details
  • 大我使命協會理事長彭書睿分享「誰是我接待對象」課程。(圖/特約記者謝宜彤)

三、睜開你的眼,看見「近鄰」

在一個國家生活很長時間,仍被視為「外來者」的少數民族。他們一直保持自身民族身份,通常會幾種語言,只有在必要時才會與其他文化互動,永遠覺得自己是「異鄉人」。

*聖經提到的近鄰*

撒勒法的寡婦(接待以利亞)/亞蘭人大軍/撒瑪利亞痲瘋病人/跟隨耶穌的千人群眾/羅馬百夫長/敘利非尼基族的婦女(女兒被鬼附)/希利尼人訪客/撒瑪利亞婦人/格拉森被鬼附的人/被主醫治的聾人/被餵飽的四千人、婦女與孩子們

  • news-details
  • 近鄰乃在一個國家生活很長時間,仍被視為「外來者」的少數民族,他們一直保持自身民族身份。(圖 / shutterstock)

四、睜開你的眼,看見「難民」(全球約有七千一百萬人)

指為逃避戰爭、迫害或自然災害,而被迫離開自己國家的人們。這群人無法返回祖國,完全依賴東道國提供建立新生活的機會。

*聖經提到的難民*

亞伯拉罕與撒拉/以撒與利百加/約瑟/雅各和族人/摩西/大衛/乃縵的女僕/整個猶大王國/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但以理三友)/但以理/以西結/第一世紀四散的猶太人/約瑟,瑪利亞與耶穌/初代教會

彭書睿表示,自神呼召亞伯蘭離開本鄉、本族,在新土地上建立國家,亞伯蘭就成為了一名「寄居者」。

 

而以撒、雅各和其他後代,都是具有「移民、難民和奴隸身份」,甚至在出埃及記中,神使用摩西(一位難民、寄居者),將以色列民從埃及中拯救出來。

  • news-details
  • 戰爭讓許多人成為難民。(圖 / shutterstock)

寄居者經常被視為局外人,受到不公平對待和利用但,神明確命令屬祂的子民要對「寄居者」採取不同行動,因為從一開始,以色列就被稱作「接待人的國度」。

 

因此,神建立的,是一個「接待人的國度」!

  • news-details
  • 課程現場,分享跨文化特色-印尼食物Tumpeng Nasi Kuninh。(圖/特約記者謝宜彤)

  • news-details
  • 印尼食物Tumpeng Nasi Kuninh,是由米、椰漿、薑黃組成和其他香料製成尖塔形狀,吃起來會有椰漿香氣,旁邊通常會擺放一些辣味或咖哩小菜,當地人會於生日、婚宴等宴請親友。製作店家:Blessings Indonesia。(圖/特約記者謝宜彤)

如何預備做一名「接待者」?

看到這裡,有心動想做一名「接待者」嗎?

 

大我使命協會外籍生接待事工同工張光信傳道表示,首先你我要清楚接待者的任務:「禱告、關心、分享」。

 

接待者並非屬靈的超級英雄,只是熱愛耶穌,並想跟隨祂的人。接待者與來自異鄉的人一起禱告,並為他們禱告。通過滿足人們真正的需要,以實際行動予以關心接待者分享耶穌是誰,以及祂如何改變自己的生活

  • news-details
  • 大我使命協會外籍生接待事工同工張光信傳道。(圖/張光信傳道 提供)

*禱告:開始操練接待服事的禱告*

  • 求神改變他們的環境和種種挑戰。
  • 祈求醫治、歸屬感、尊嚴感和一個可稱為「家」的落腳處。
  • 為他們的身體、情感和精神安穩來祈禱。
  • 為了他們那些還不太清楚狀況的孩子們禱告。
  • 求神向他們顯明主自己是供應他們一切需要的來源。
  • 求主耶穌透過異夢向他們顯現。
  • 求主消除障礙,讓他們獲得合法身份,在需要時獲得援助、政府服務,及可行的就業、教育、語言、社區,並融入新文化。
  • 祈求神將他們帶入你我的生活,並賜給自己明亮眼睛來觀察祂的安排。
  • 為了你們的友誼關係禱告。
  • 求主讓你我成為他們的祝福。
  • 引用列王紀上8:41-43節為他們禱告,列出經文並且委身為他們代禱。
  • news-details
  • 現場有許多跨文化體驗活動。(圖/特約記者謝宜彤)

*關心:關心外來朋友*

  • 去,與他們同在走出舒適圈,尋求通過簡單與人相處,來展示耶穌真實的愛。若已有了與外國人打交道、並為其服務的機構和組織,請加入他們)
  • 找到可與他們良好溝通的實際方式當與他們交談時,請好好傾聽,這會帶來關心他們的機會)
  • 展現出好客之道可邀請他們來家裡,或外出吃一頓飯。你可以向他們解釋在你的文化中,「好客」是什麼樣子)
  • 建立起真誠關係要對他們、他們的家庭和其狀況真正感興趣。並邀請他們向你介紹他們的文化。邀請他們一起參與你平時做的一些活動,如一起看電視、電影、購物、陪伴他們的孩子公園玩耍、慶祝一個節日、下午茶、和朋友一起吃飯等。花時間和他們在一起,並創造環境讓彼此能進行對話,才是最重要的)
  • 為他們禱告(不要忘記詢問他們,你是否可以為他們禱告?如果可能的話,當下就勇敢提出與他們一起禱告的邀請)

  • news-details
  • 跨文化體驗活動,讓每個人體驗到,原來不同文化的人要如何被友善理解與尊重。(圖/特約記者謝宜彤)

*分享:與異鄉人分享福音*

  • 一起閱讀使徒行傳1:8、彼得前書3:15觀察這些經文對外來者分享主耶穌,有何建議?)
  •  瞭解他們的信仰(主動詢問他們的信仰、或所相信的世界觀,認真傾聽。尋求理解並澄清他們的意思,不要糾正或挑戰他們目前的信仰,但須對他們這個人表現出真正的興趣。當主打開門時,他們可能會問你關於你的信仰,這就是你分享信仰的機會)
  •  你與主耶穌之間的關係,會成為他們的榜樣(與對方談論主耶穌如何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帶來改變)
  • news-details
  • 跨文化體驗活動,透過遊戲,使大家更能理解跨文化生活中的不容易。(圖/特約記者謝宜彤)

  • news-details
  • 彼此討論文化的不同,所帶來的衝擊。(圖/特約記者謝宜彤)

**避免事項**

一、不要試圖一下子傾倒所有福音内容

應做好事先安排,好使彼此有機會接續對話、並定期見面。

 

二、不要試圖為基督教會的傳统或教會歷代行為爭辯

也許更適合為教會或基督徒歷史上曾發生的錯誤道歉,並指出耶穌絕不會這樣對待他們。

 

三、不要爭論

神兒女被呼召作為主耶穌的見證,使人歸信和屬靈復興是聖靈的工作。

 

四、不要覺得你必須知道所有的答案

願意承認你有不瞭解的事情。如果可能的話,以後再去找答案,要知道有些事情是憑信心做的。

 

五、不要在友誼中等待過久才開始這些對話

  • news-details
  • 跨文化遊戲中,大家的討論。(圖/特約記者謝宜彤)

  • news-details
  • 遊戲最後,大家學習如何跨文化彼此相愛。(圖/特約記者謝宜彤)

從今天開始,制定一個接待計畫!

有著接待校園國際生經歷的張光信表示,自己時常會為他們列名禱告,並於互動過程中建立關係,而這些皆要付上代價

 

就其自身經驗,他沒有住在學校附近,如果學生半夜致電給他說,沒有鑰匙可進宿舍,他還真的不知該怎麼辦;亦曾陪伴印尼來的一貫道學生,去充滿宗教儀式感的餐廳,吃一頓素食;也曾陪伴印尼穆斯林,於齋戒月結束後一起吃一頓大餐。

 

張光信:「愛是一個動詞,是一個行動,是一個實際關心你不主動走進他們當中,他們怎麼知道要來(教會)?(基督徒)不是直接跳進信主模式去接待異鄉人,應先從關心、愛心開始!

*讓你我今天開始制定一個接待計畫*

  • 接待對象姓名:
  • 我對他們的認識:
  • 我可以如何為他們代禱:
  • 我可以透過什麼祝福、關心、服事他們:
  • 我們曾有的信仰對話:
  • 可以透過什麼方式分享神的愛?
  • 我有什麼具體目標,相信神會開門?
  • 應該怎樣邀請我的家人一起參與接待服事?
  • 誰能加入我?或是我可以帶誰加入?一起經歷接待服事?

(以上內容出自《接待家門前萬族》培訓手冊,由美國 VIA 出版,繁體中文版由台灣大我使命動員協會授權代理。)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