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news-details
民國70年,劉大杆牧師、柯素娥師母結為連理時的甜蜜合影。倆人相差23歲,柯素娥師母說,因在主裡合一,所以年齡差距沒有帶來特別的摩擦。(圖/晨光園教會 提供)

民風保守的年代,柯素娥因媒妁之言結婚,經歷一段破碎婚姻。帶著兩個孩子的她,在意某些擇偶條件,沒想到,當屬靈權柄介紹她與劉大杆認識,神彷彿使其「忘記」那些條件。倆人步入婚姻、一同接受裝備服事,直到婚後才發現,彼此相差23歲!

 

去(2023)年愛子離世,夫妻深受打擊,隨年紀老邁,身體一天比一天衰老,仍祈願如屬靈權柄致贈其婚禮賀匾的提詞一樣,一日比一日「愛主更深」。

生在一貫道大家庭,三代信主!

晨光園教會牧師柯素娥,生在竹北一貫道大家庭,家中有14個孩子。她因從小營養不良、家裡又人丁眾多,所以一直到3歲都沒有去報戶口。之後,奶奶將其戶口報在女兒名下,一手撫養長大。

 

柯素娥的生父母會收驚、看風水,家中有許多偶像,直到地主向奶奶傳福音,奶奶個性變得溫柔、謙卑,吸引家人認識福音。奶奶信主兩年後,三代15人受洗歸主!

 

在當時民風保守的年代,婚姻幾乎多是媒妁之言。約20初頭歲,哥哥與生母為柯素娥的婚姻打點,男方是遠親從小長大的鄰居,尚未信主。生母問奶奶:「還沒信主,可以嗎?

 

可以帶他信主呀!」奶奶如此說。

 

未料,奶奶的一句話,開啟一段不幸福婚姻。柯素娥遠離了信仰,最終以離婚收場,帶著兩個孩子離開。

 

再次回到教會的她,過著穩定教會生活、與肢體互相代禱,然婚姻帶來的傷害使其每日以淚洗面。

 

一日禱告時,聖靈賜下感動、告訴她:「要喜樂!終日哭泣對妳沒有幫助」。很特別的是,從那日起,她就不再傷心落淚,投入在桃園的成衣工作,一路被提拔為組長、課長

 

柯素娥與劉大杆牧師(當時是弟兄)認識的前兩年,周遭有不少人關心詢問:「要不要再嫁人?」柯素娥表示肯定,但等兩年後再尋求婚姻。這次,生母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找基督徒!

  • news-details
  • 左:左大圖為柯素娥牧師的生母;小圖為撫養自己長大的奶奶。右:養母。(圖/記者盧玟靜)
  • news-details
  • 柯素娥牧師具護理背景,非常喜愛孩子。(圖/晨光園教會 提供)

「你想娶我,是不是有問題?」

雖有不朋友、主內肢體熱心介紹對象,然而罹患自閉症的柯素娥,帶著兩個孩子在身邊常感自卑。當對方表示要與之進一步交往時,她不禁萌生想法:「你想娶我,是不是(自身)有問題?

 

且因年紀和現實考量,相親時,她常提出問題:「你幾歲?賺多少?可以養得起我跟兩個孩子嗎?

 

一日,組員介紹從事營造業的朋友給柯素娥認識,對方的三個孩子常參加教會主日學,曾從事護理工作的她非常喜歡孩子,且婚後,對方要將一間房子登記在她名下,並請傭人幫忙家務。

 

組員友人各方面條件都相當優秀,也吻合柯素娥的擇偶條件,只是,他尚未信主

 

有失敗婚姻的前車之鑑,令柯素娥裹足不前。這時,劉大杆的教會牧師與其牧長介紹,他也開始到桃園的教會配搭服事,神彷彿讓柯素娥「忘記」自己審視男方是否吻合擇偶條件,彼此交友相當順利

 

兩人交往獲長輩們贊同,不久後就在台北浸信會真光堂舉行婚禮。夫妻一同在桃園打拚,待孩子們長大後,一起接受裝備,成為傳道人、服事神。

 

值得一提的是,劉大杆生於江西省贛縣的大家族,家中經營全縣最大錢莊,他是家族的長子、長孫、長重孫,集寵愛於一身。而因一場意外,祖父將其父親過繼給四祖母當養子,他們這一門落入孤寡弱勢,飽嚐人情冷暖。

 

之後,因著二弟讀教會學校時信主,進而帶領家人歸於主名。但,劉大杆為了逃避指腹為婚,與一位主內姊妹結婚而從軍,輾轉來到台灣。之後交過幾位女友,稀奇的是,她們都是基督徒,每每知道她們的信仰後,就馬上分手

 

直到1953年某個夏日傍晚,路過佈道會的劉大杆,被司琴的女孩吸引,隔日再去,被栗桂森牧師傳講的道吸引;當天分享「富有少年官」的故事。

 

劉大杆心想,既然少年官主動去見耶穌,只因不肯變賣財產就得不到永生,那麼,自己有多次機會信主卻不要,未來結局定比那人更慘!因而促使他悔改,隔年受洗歸主。

  • news-details
  • 左:劉大杆牧師夫婦甜蜜婚照。右上:栗桂森牧師贈送倆人的結婚賀匾上,寫著:「愛主更深」。(圖/記者盧玟靜)
  • news-details
  • 劉大杆牧師、柯素娥牧師全家喜樂合影。(圖/晨光園教會 提供)
  • news-details
  • 左:劉大杆牧師與孫子。右:夫妻參與女兒大學護理系畢業典禮。(圖/記者盧玟靜)
  • news-details
  • 劉大杆牧師於從軍時聽見福音,去(2023)年百歲生日,回顧服事過程的高山低谷深表感恩,如撒迦利亞書4:6所記載,「萬軍之耶和華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圖/記者盧玟靜)

婚後發現相差23歲!

柯素娥的胞姊為盲人,住在花蓮畢士大教養院,因此夫妻常接待其同學,並邀請對方參加教會活動。

 

當時,盲人大多從事按摩工作,同學們家中經濟稱不上富裕,他們明白這點,所以每次愛宴都會多準備,請大家帶回去和家人享用。

 

某周日,柯素娥如常去接姊姊,沒想到,她不僅準備很多豐富菜色,還有紅蛋、麵線與蛋糕,令柯素娥感到相當訝異,「這是誰生日呢?」只見姊姊笑咪咪,神祕地說:「晚點妳就知道了!」

 

聚會完才知,原來是替劉大杆慶生。看著蛋糕上插的數字「65」,柯素娥驚訝無比,才知曉:夫妻相差23歲!

對此,她說,因為倆人在主裡一起服事,所以「年齡差距」並未帶來特別的摩擦

 

採訪這日,劉大杆因身體不適不便受訪,柯素娥表示,101歲的他,每天仍會甜蜜訴情話,「(兩個人)就好像還在談戀愛」。

  • news-details
  • 教會內乾淨整潔,講台下有受洗池。(圖/記者盧玟靜)
  • news-details
  • 教會一樓窗明几淨,眾人可在此享用愛宴、交通。(圖/記者盧玟靜)
  • news-details
  • 教會接待來自印尼的主內家人們。(圖/記者盧玟靜)

願神使用教會,成為宣教基地

921地震後,夫妻看見南投當地獨居老人、退休牧者的需要,2001年於南投設立「中華晨光全人關懷協會」,接待百位以上的弱勢長輩,也陪伴數百個家庭。

 

約兩年前,教會從仁愛鄉搬到埔里鎮,裡頭約有200多坪,目前尚在整修、佈置。

 

受訪幾日前,柯素娥整理物品時,發現劉大杆在神學院撰寫的論文,提到對未來的異象是:「有自己的房子,裡頭有設備、教會和房間,可以接待沒地方去的牧者、街友或需要的人」。

 

而今,夫妻完成了異象,願這裡不僅是教會,更是宣教中心,並能接待弱勢者,因此,除了會堂、受洗池,還有多間配有衛浴設備的大通鋪房間,可接待約130人。

 

不少街友都在這裡認識福音,「來這邊沒有信耶穌,沒辦法離開喔!」柯素娥打趣地說。

 

也有少數幾位在這裡「回天家」,由教會出資辦理後事、聯繫其家人,鼓勵彼此饒恕。互動中,家屬受感動而回饋:「你們基督教怎麼那麼好!」

 

一進入教會,門口到廚房沿路牆面掛有多張照片,記錄教會接待過的宣教團隊、會友合照,以及多位曾住在教會、之後回天家的街友。每張照片都記錄著牧師夫婦的服事點滴,其中靠近教會門口的一張,是去(2023)年七月因病過世的小兒子。

 

提到愛子,柯素娥一度哽咽。

 

某日,當時小兒子彷彿交代後事般,告訴父母:「我身體不好,可能有天會比你們提早回天家。」他們回應:「誰先走都是一樣的,最重要就是,一定要跟耶穌走同樣的道路!相信在主裡,往後還能再見面,且有永生盼望

 

白髮人送黑髮人離去的痛苦仍在,夫妻深受打擊,特別,劉大杆因而住院,短時間出入醫院三次。

 

採訪尾聲,今年78歲的柯素娥邀請肢體,保守自己的身體和教會佈置禱告,期盼能有健康身體繼續服事神,有體力整理教會,打點內部各方面整齊、乾淨,歡迎主內家人前來使用。

 

隨歲數增長,身體一天比一天衰老,她祈願,如同栗桂森牧師致贈倆人的婚禮賀匾提詞一樣,夫妻一日比一日「愛主更深」。

我的肉體和我的心腸衰殘,但神是我心裡的力量,又是我的福分,直到永遠。

—詩篇73:26

  • news-details
  • 教會內有多間房間,內有獨立衛浴設備。(圖/記者盧玟靜)
  • news-details
  • 柯素娥牧師的母親70歲榮壽以及金婚,全家記念留影。(圖/晨光園教會 提供)
  • news-details
  • 左:牧師夫婦與小兒子前往泰國短宣合影。右:早期教會兒童主日學的模樣。(圖/晨光園教會 提供)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