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5/20成為不少人選擇告白、求婚的日子,而近年,人們對於結婚相關花費的縮減,引人再思婚禮儀式的價值。(圖 / shutterstock)

520諧音為我愛你,不少人會選擇在這一天告白、求婚,甚至登記結婚。2008年,大陸興起「裸婚」一詞,意指只登記結婚,不辦婚禮、不辦喜宴、不拍婚紗照、更不度蜜月。近年,社會價值觀更迭,部分年輕人認為,不需像從前花這麼多錢去辦婚禮,反而能將金錢應用在更實際之處。

 

聖經非常看重「立約」,若缺乏婚禮儀式,是否對將來婚姻有所影響?在婚禮籌備時,有哪些理財功課可讓夫妻共同學習?在不婚不生時代,如何再思婚禮核心價值?

 

本報邀請台中傳動教會主責傳道劉建宏,及台中幸福家庭聯盟執行長賴香君夫婦分享其看見。

婚姻重盟約,婚輔來護航

劉建宏指出,基督教的婚禮之重要性,顯示在其「神聖性」、「發自內心的承諾」,以及「眾人的見證」這三點,因此,此不單是教堂婚禮,乃是蘊含「盟約婚禮」之意義,能藉此傳遞出信仰的永恆價值。

 

在婚禮中,無論是資深夫妻讀經,或者牧者勉勵、證婚,對新人而言,不僅是看見榜樣,更是看見在婚姻路上並不孤單。個人所遇問題,別人也遇過,他們能走過來,新人也可以。婚姻生活定會有壓力及挑戰,因此需要肢體來護航。

 

教會裡有許多「婚前輔導」資源,能藉此了解新人的難處,且透過婚禮證道內容,強化年輕人孝敬父母的認知,或提醒長輩對新人更多放手,以在進入婚姻前,先排除一些困難。

 

婚禮的目的,是為了接地氣實踐婚姻,而非編織浪漫。婚禮同時是婚前輔導是否扎實,婚姻預備是否充足的檢核點。

 

就如基督受死前,設立聖餐,使神兒女每逢領聖餐,思想到基督的犧牲;結婚儀式感的建立,能強化當事人對「立約」的感受,當著眾人的面,「宣告」出承諾,展現出真實與慎重。若只是去戶政事務所登記、草草結束,如領駕照一樣,容易使人忘記。

  • news-details
  • 基督教婚禮重視盟約,當中,公開向眾人宣告承諾,顯示對婚姻的看重與慎重。(圖 / shutterstock)

古代重視明媒正娶,公開且正式將對方娶回,並對雙方家人負責,展現真心。有公開的婚禮儀式,就如一個人網購時,習慣會瀏覽賣家過去評價,以降低風險,反之,若隨意在一頁式網站購物,便有可能被騙。因此,能在婚禮前好好認識雙方家人,實為關鍵,透過家人,能了解對方在一般相處中,可能沒有展現的部分。

 

劉建宏也會鼓勵新人,將婚姻中爭吵和愉快的經驗寫下,日後能成為他人的幫助、婚姻輔導的老師。更鼓勵,將婚前輔導的學習實踐出來,隨著婚姻中出現問題時,意識到自身不足,再複習當時學到的課題,漸能成為專注於家庭的「專家」。

 

賴香君表示,交往過程中,雙方親友扮演重要角色,能一同檢視彼此是否合適,提供客觀意見,有極高參考價值,並為這對伴侶守望。籌備婚禮的過程,也提供幫助,使新人在婚姻路上不孤單,未來在經濟資助、兒女教養都幫得上忙。而婚禮中,有親友的見證非常重要。

 

教會提供婚前輔導的資源,在大環境恐婚、不婚、不生的氛圍中,提供支持、護衛的功能,使新人清楚,婚姻不是兩個人獨自面對,而是有一群人一同前行。

 

重儀式少鋪張,做好長輩溝通

談及婚禮從簡,有哪些可保留的部分?賴香君分享,自己曾有幸看見印度教的婚禮,儀式非常繁瑣,反觀華人婚禮也不遑多讓,而這些儀式在古代,往往是因宗教信仰及為討吉利而設計。

 

針對婚禮,除了前述提到立約之重要性,謝親恩及婚姻的勉勵祝福,都建議保留。

 

教堂婚禮反觀傳統的儀式費用,其實相對非常低,除了教會多「免費」提供場地給會友辦婚禮,僅要求按經濟能力自由奉獻外,也有越來越多人會以戶外歐式自助餐取代婚宴,若有經濟顧慮,教堂婚禮不僅有意義,又能達到宴客效果。

 

此外,新人必須了解「父母的期待」,例如宴客對象、人數……等,使彼此有明確溝通與協調。

 

古代有「媒人」角色,而現代新人要成為彼此的橋梁。往往女方家人的心意,新娘最為清楚,當岳母提出不用聘金時,是客套還是真意?就需由新娘協助把關,讓新郎不會誤解。以避免期待與現實不同,致彼此關係破裂。

 

劉建宏說明,若長輩堅持宴客,首先可先溝通好需宴請的人數,讓非至親的弟兄姊妹及親友參與教堂婚禮即可,一同歡慶、認識,甚至可表明不收禮金,透過茶點及和新人合照,就達到公開及祝福目的,因婚宴費用是最花錢的。

  • news-details
  • 情侶交往準備進入婚姻時,不妨多認識雙方家人,聽取客觀意見,也更全面認識對方原生家庭。(圖 / shutterstock)

至於長輩宴請的部分,考量到長輩人脈及社經地位,年輕人可能覺得想低調、不擅社交,或只宴請某部分人而感到不好意思、有壓力,若如此,可在婚禮隔週舉辦感謝場,由父母主辦,新人受邀參加,此不僅能達成長輩期待,轉為宴客場,也能節省開支,讓彼此雙贏。

 

婚禮首重意義,在儀式鋪張上從簡,新人可一起學習管理預算、管理資源分配、設定達成長輩、自己期待的優先順序三點,從中學習溝通和協商,若處理得當取得共識,婚後問題多半能妥善處理。

 

許多人在籌備婚禮的過程,就埋下關係地雷,因此有人教導、分享經驗也很重要。劉建宏特別提醒,千萬不要負債去結婚,為了鋪張場面,在婚禮籌備上大量刷卡、負債,若如此,往往浪漫的一天,會陷入常年的痛苦。

 

在面對婚姻大小事,夫妻能推心置腹,彼此說真話是關鍵!

 

聽見父母隱藏的意思,需自己清楚理解後,再向對方陳述,避免一開始就誤會對方父母的意思。某方面而言,談清楚這些期待,本就有其困難度,因此,古代才有媒人居中做橋梁來斡旋。

  • news-details
  • 籌備婚禮時,溝通、了解長輩的期待,不讓彼此因溝通不良而被誤解,製造雙贏局面。(圖 / shutterstock)
  • news-details
  • 籌備婚禮時,應衡量好預算,以免浪漫一時,卻因負債致痛苦許久。(圖 / shutterstock)

婚姻是見證神,遇困難也不退縮

談及如何在對婚姻缺乏盼望時,堅守婚禮的價值?

 

劉建宏指出,基督教婚禮比起一般婚禮,更能見證並誓約雙方的結合「是因為永恆的神」,就算遇見困難也不退縮。

 

在結婚選擇上需慎重,若彼此真的不適合,建議在婚前輔導後,結婚之前可選擇分開。寧可再多花幾年時間,整理好彼此的過去、現在、未來,也不急於馬上進入婚姻。當在眾人面前真心說出「我願意」,就是願意委身學習婚姻的功課,一直到見主面的日子。

 

從創世記到啟示錄,基督都以婚姻預表自己與神兒女的關係;而已婚者其實並沒有比單身者更貼近神的心意,我們看見耶穌在地上也是「未婚」,為了在未來新天新地時「迎娶教會」,所以選擇守貞,學習做完全人。

 

無論結婚或單身,基督徒都要學習做合神心意、長大成熟(即經上所說的完全人)的人,堅定與神的約。

  • news-details
  • 劉建宏傳道夫婦勉勵,無論結婚或單身都很棒,都要竭力跟隨神,學習做合神心意、完全人。(圖 / 劉建宏 提供)

婚姻是一個教室,一旦立約、就不辜負對方,不僅是對上帝的立約,也要經歷在婚姻中倚靠神打死不退的過程,學習彼此包容與忍耐。

 

婚禮讓人學習對婚姻的重視和尊重,看見婚姻確實有出路,婚姻沒有後門,但是有「天梯」能靠著上帝昇華,乏力時向天父支取能力,更在生養後代上,體驗何為為父為母的心,並且也是向世人見證婚姻價值的機會。

 

若一個人生命成熟,並認為單身狀態能幫助更多人認識神,願像保羅一樣獨身,也是很美好的。

 

賴香君提醒,立約是婚禮中最重要環節,公開承諾、也確認彼此的愛與忠誠;盟約有別於契約,前者在於無條件的委身,如同天父無條件的愛你我,無論經歷何樣患難或貧窮,仍對彼此不離不棄。

 

最後,劉建宏勉勵已選擇裸婚的基督徒,可以在婚姻中持續成長,透過參與教會夫妻成長小組,堅守婚姻中的盟約、並祝福許多人。一些教會也會舉辦夫妻營,讓沒有辦過婚禮的夫妻,藉此在神與人面前有再次公開立約的機會。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