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shutterstock)

沒有人是天生就會做父母的。兩人都是第一次為人父母,一樣希望孩子好、愛小孩、期待跟孩子親密;兩個人也都一樣在嘗試,一樣都有犯錯的時候,一樣都會失控,只因為都是在乎。教養方式百百種,沒有人是100%正確…

問:先生教導孩子的方式我真的看不下去!自己沒耐心還怪小孩。一個大男人跟個幼童一直吵,小孩又哭著要找媽媽。我覺得孩子很可憐,很擔心小孩被先生的脾氣影響了個性與安全感,也很氣老公說就是因為我的方法,才導致小孩跟他不親近、沒耐性、太嬌寵...我很氣,但神要妻子順服先生,我該怎麼辦?

 

答:記得我跟帶門哥婚前做婚輔的時候,牧師跟我們說:「大部分夫妻卡住就三件事:性、錢、教養

 

隨著防疫生活跟育嬰假期的啟動,帶門哥迎來了生平第一次,一直24hr non-stop跟老婆孩子相處的日子。以前帶門哥跟我說:「老婆,妳辛苦了!」我欣然接受,但都認為他其實不真知道箇中滋味。

 

直到這段緊密期間,某天深夜他一臉疲累地跟我說:「我覺得我要自己調整心態,在家不是放鬆放假,反正睜開眼上工就對了。」那天開始,我才覺得他是真的懂了!

 

為何他心有戚戚?因為他發現每天從小孩怎麼把他叫醒,到玩具該怎麼玩、家裡怎樣維持整齊、嬰兒大小便的時間跟樣式、上課的態度,甚至是兒歌的無限循環...

 

每一件事都跟他想像的不一樣,也都不見得看得慣。不順眼自然就不順心,不順心就會想盡辦法讓事情順己意。但他不知道也沒試過,硬碰硬的結果,當然是兩敗俱傷滿頭包。

 

看著他每天跟女兒吵架,某天晚上,我也忍不住了。

 

「我不懂你為什麼不讓她搬東西來玩?」

 

「這樣家裡很亂啊!地板又不是多乾淨,她把枕頭被子鋪來鋪去很髒啊!而且很難走路。」

 

「可是小孩這階段就是要發展創意、結構啊~」

 

「我就很在意家裡乾不乾淨嘛~不整齊我看了就覺得很心煩。」

 

「你以前白天不在家的時候她每天都是這樣玩的,但你回家的時候有覺得家裡亂嗎?沒有~因為我們說好爸爸下班回來前要整理好。但不能因為你現在都在家,所以就不讓她玩啊!」

 

「不是啊~我覺得妳就跟我唱反調,她認為反正媽媽說可以,那我怎麼教?」

 

「我要顧及她發展,又要顧及你感受,那你能不能也想想方法,不要不合意就不耐煩?你們一直吵架,我還要顧小的,請問我要怎麼休息?」

 

接著,帶門哥雖然心情不是很好,但頭還是頭,他還是說出了關鍵的(人)話:「妳這樣說我很受傷,我做一切都是希望你能休息到,我也不想跟小孩關係不好。但其實,我們兩個從來沒有針對管教這件事情討論過。到底底限是什麼?用什麼方法?最在意孩子什麼?希望他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應該好好討論一下。我也會努力檢討跟改變我自己,但我需要妳的鼓勵,而不是責備。

 

當下原本已經準備好的怒火,瞬間被迫澆熄了。因為他說的一點也沒錯,而且還讓我覺得他滿委屈的,這合情合理的,直接KO我。那天我答應不在孩子面前反駁他,但晚上我們可以好好討論方法,之後就沒再為了管教吵架。

 

關於這題,阿Q想就幾個方面來說:

一是男人的需要,二是正確的位份,三是親密關係裡錯誤的期待。

 

首先,男人的成就感來自:工作上的滿足、妻子對他的愛慕,以及跟孩子的親密關係;反之,這三樣失去任何一個,對他而言都是極大的創傷。

 

按照這個邏輯,換個角度想,當他很努力想跟孩子建立關係,誰知他從小熟悉的教育方式並不合用,面對這個結果已經很氣餒,但老婆又因為小孩生自己的氣,所以只好也惱羞成怒反對妳。

 

畢竟,他可是一下子失去了兩個成就感的來源啊!這時聽不進妳的意見,也就別再往死裡打,先放他一馬吧~畢竟,總要先處理好心情,才能處理好事情。

 

妳可能會說:「我也很氣啊!為什麼我要先體貼他、鼓勵他、放過他?為什麼不是他先改變?我跟孩子呢?」

 

答案是:因為愛。

因為我們都知道被愛了,才有改變的可能,就像神先愛了我們,我們才有機會跟能力改變自己一樣。

 

婚姻就像齒輪,有一個動就能引動另一個。一個家要前進,若要計較誰先誰後、誰多誰少,那只會停滯不前。婚姻也是生命共同體,一個不好另一個絕對不會好,總得要有一個人先跨出那一步。而通常,是太太。因為神立太太為幫助者:是幫助把整個家帶到神面前的人。妳希望妳的家,是爭吵對錯,還是跟隨神、重視愛的地方?

 

再來,一個孩子出生,家裡成員都會覺得與自己有關。爸媽覺得是「我的孩子」、阿公阿嬤覺得是「我的孫子」,誇張點就連叔伯姑姨都覺得是「我的姪子」。而當我們認為自己擁有所有權的時候,自然就會非常在意是否合我意,不自覺便想掌控,也拒絕別人干涉插手,甚至,不知不覺就把孩子變成了偶像。

 

但事實是:孩子是上帝的。

神只是把孩子託付給我們,好協助他成長,帶領他跟神建立關係,教會他愛與被愛,學會獨立生活及思考。這是一個任務,夫妻就是一個團隊,必須一起完成達標。既是團隊,一定需要開會,也得分配角色分工合作,然後也勢必會有執行者與最終決策者。

 

我當然能感同身受孩子哭喊媽的時候,為娘的是如何地撕心裂肺~因為孩子不傻啊!哪有被罵不求救的呢?否則就不會有一堆阿公阿嬤為孫罵兒子的事了啊!但親愛的,「你的」老公沒有在虐待「你們的」小孩(家暴特殊案例除外)。

 

所以,不要急著護孩子,讓子彈飛一會兒,生命自有自己的出路,他們也才能找到彼此相處的方法。千萬,不要仇視先生,因為,他才是你的隊友,不是敵人。

 

最後,有時候其實是我們的驕傲跟對對方錯誤的期待,導致了所謂的看不慣,但對方不見得真的是有問題。好比,最常見令阿Q匪夷所思,但大家卻朗朗上口的錯誤期待就有幾種:

 

父母打罵小孩,但叫孩子:不准哭!

(傷心難過、會痛,哭出來不是自然反應嗎?)

 

男女朋友突然生悶氣:我沒說,但你應該要知道啊!

(科技已經發達到大家都自帶讀心術?)

 

夫妻吵架說:我爸、我媽都是怎樣怎樣的!

(ㄟ...那個...你娶的嫁的是你爸媽ㄋㄟ ?)

 

以上......難道只有我覺得很奇怪嗎?

 

沒有人是天生就會做父母的,不要對自己跟對方有錯誤的期待,覺得得要成為完美的父母,因為世界根本沒有完美的人。

 

夫妻兩人都是第一次為人父母,一樣希望孩子好,一樣愛小孩,一樣期待跟孩子親密;兩個人也都一樣在嘗試,一樣都有犯錯的時候,一樣都會失控,只因為都是在乎。然而,教養方式百百種,誰敢說自己100%正確呢?我們不過都在摸索最適合自家小孩的方法罷了。

 

至於可以怎麼做?我跟帶門哥的方法是:跳出那個假想的所有權,站在同一陣線,看清楚事件裡我們想要孩子學會的是什麼?成為彼此的協助者。雖然跑法不同,但既然第一棒處理得不盡完美,那接棒的那一位就補足落後的部分,接住對方,這才是團隊的精神,也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果效。

 

然而,阿Q個人認為:要培養一個品格良善、充滿自信、有安全感,以至於身心健康能有勇氣面對挑戰的孩子,最重要的教養,不是什麼專家方法、不是完美的以身作則、更不是飽讀詩書即可;而是,父母有多相親相愛,並如何愛神、信神、依靠神。

 

孩子比我們想的還要聰穎堅強,總會找到方法跟任何人相處,並在各種環境裡長大。

 

有一天他們會大到像我們一樣,我相信,當他們遇上困難與風浪,傷心難過時,屆時能使他們感到安心與幸福的,仍舊是那個有一對相愛父母的家。

 

祝福你們,白頭偕老,相親相愛,越走越甘甜。

 

「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因為二人勞碌,可得美好的酬報;若是跌倒,一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若是孤身跌倒,沒有別人扶他起來,這人就有禍了!再者,二人同睡就都暖和,一人獨睡怎能暖和呢?有人能打勝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抵擋他;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傳道書4:9-12 )

 

照樣,作妻子的,要服從自己的丈夫,好叫那些甚至不信從主話的,也可以不用主的話,藉著妻子的品行,被主得著,這是因為他們親眼看見你們敬畏中純潔的品行。(彼得前書3:1-2)

 

照樣,作丈夫的,要按情理與妻子同住,因為她是比你軟弱的器皿,是女性;又要按她應得的分敬重她,因為她是與你一同承受生命之恩的,好叫你們的禱告不受攔阻。(彼得前書3:7)

 

這卻怎麼樣呢?我們比他們強嗎?決不是的!因我們已經證明:猶太人和希臘人都在罪惡之下。 就如經上所記: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羅馬書3:9-10)

 

(文章授權/Q  LAM臉書專頁)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author

Q LAM

國語非常好的香港人。曾任電視節目主持人、ERP 系統助理顧問、活動企劃、公關公司經理,現任QLAM 福音飾品設計師,並著有GIFT、LIFE…等書。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