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shutterstock)

我們都活在一個「經常被人冒犯的環境」當中而耿耿於懷;卻也可以有「養成選擇饒恕他人的好習慣」。不饒恕,其實就是在懲罰自己,會使自己的身心狀態帶來巨大的影響力!「饒恕」並不是故意表現出不在乎的樣子,而是要從自己內心徹底地釋放不再掛慮…

聖經當中神工作六日,創造了一個極為美好的世界,在第七日上帝也休息,享受祂的工作成果。因此,基督徒有一個很好的習慣,就是至少每週一次到教會進行崇拜,在禮拜結束後也經常會得著靈性上的飽足。

 

但也有許多基督徒並非每次都得著滿足,因為他們帶著很高的期待盼望來禱告,冀望問題與需求能得著解決,但情況卻不是如此。這到底是怎麼了,發生什麼失誤嗎?

 

有次聚完會後與師母分享感受時,她的話回應了我的失敗和沮喪感,當帶著「饒恕」回家 ,引起了深刻的共鳴。

 

「饒恕」並不是故意表現出不在乎的樣子,而是要真心的從自己內心徹底地釋放不再掛慮。

這世界上,大概沒有人不曾被人給得罪過,也恐怕沒有人不曾得罪過別人,甚至有時無心的一句話、一個小動作,都可以得罪人。但有些人很容易被別人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而被激怒起來。

 

雖然我們都生活在一個「經常被人冒犯的環境」當中而耿耿於懷,可是卻也有人「養成選擇饒恕他人的好習慣」。

 

因為他知道不饒恕,其實就是在懲罰自己,會使自己的身心健康狀態帶來巨大的影響力!。

 

絆倒或失誤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個小顛簸,沮喪感需要重新集中注意力才能回到安全的地方並繼續前進;失敗就是陷在一個沒有出路的坑裡。

 

美國心理學家和積極心理學創始人馬丁塞利格曼博士提出「習得性無助」的想法,因為失敗有一種永久性和自我否定的感覺。這是說「習得性無助是指一個人不再努力,因為似乎沒有目的。」既然付出了不會有結果,又何必去嘗試呢?

 

但是聖經教導我們,我們當盡最大努力去做我們應該做的事情,因為事情的結果是上帝的領域。

 

因此「習得性無助」的對立面,就是允許將一個人的行為視為錯誤或失誤,但不止是檢討或哀傷而已,乃是進一步採取行動和向前移動。

 

許多的基督徒總是在聖經或靈修當中想要找到問題的答案,以便快速地來解決這些難題。但聖經告訴我們,首先我們必須與解決問題的大能者聯結,「重塑我們的思想」以改變我們的行為,因為我們內部的自我對話和思維過程會影響我們的每一種方法和反應。

 

德蕾莎修女說過一段話:人要藉著饒恕別人,才能得饒恕。

It is by forgiving that one is forgiven. ~ Mother Teresa

 

「一切苦毒、惱恨、忿怒、囔鬧、譭謗,並一切的惡毒,都當從你們中間除掉。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神在基督裡饒恕了你們一樣。」(以弗所書4:31-32)

 

「饒恕」其實真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有謙卑的心才能有自省的能力。許多的時候我們可以口頭上不計較,行為上不屑去看對方,但也因為如此而喪失了將心比心、愛人如己的聖經教導。

 

當我們無法體諒到他人的軟弱時,我們無法真正的從心底去饒恕對方。沒有人天生就會饒恕的!因為我們都是罪人,我們自己也會在許多的地方犯下錯誤而觸犯了他人。

 

如何避免呢?

「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箴言3:6)

 

作為基督徒,我們生命的目的是要活出神的愛。我們饒恕,不僅僅是讓別人感覺更好,更是幫助我們的心靈成長。也許你的決定可以帶來他人得蒙救恩的機會,所以不要放棄。

 

「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馬太福音6:14-15)

 

我相信,因著饒恕他人,你的生活一定蒙福。

 

創世紀亞伯拉罕獻以撒的過程,他們父子心中必定是五味雜陳的,但當他們順服去做神所吩咐的事情時,神的保守與祝福就臨到他們身上,並且將祝福延續到他們的子子孫孫當中。

 

如何得著福分呢?

一本教導成年禮的書HaChinuch,(成人禮,頁364)中描述表明口頭確認是在表白的心臟(vidui),是一座發動機。

 

承認—大聲—是給自我的信息,即我們的本質是好的;我們是得勝者而不是失敗者。當我們對自己宣告「我可以改變,我不是失敗者」時,改變就成為可能。

 

在這5782禧年時,以賽亞書58章9-10節教導我們「那時你求告,耶和華必應允;你呼求,他必說:我在這裡。你若從你中間除掉重軛和指摘人的指頭,並發惡言的事。你心若向飢餓的人發憐憫,使困苦的人得滿足,你的光就必在黑暗中發現;你的幽暗必變如正午。」

 

因此在2022年,就是宣告主名、來建造家庭的一年,讓我們抓住神的應許,大聲來宣告主的聖尊名,因為「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約珥書2:32、使徒行傳2:2、羅馬書10:13)

 

(文章授權/卓健誠牧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author

卓健誠

現為台南Holocaust和平紀念館館長與車路墘教會牧師,CBSI華人以色列文化研究會理事長。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