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shutterstock)

鄉愁,是人心底深處的本質,是無可抹滅的人性。身為福音工作者,我期盼或去安慰、激勵,表彰耶穌的愛、或帶給他們福音、指出心靈歸宿。如同原鄉召喚流落他國的知識份子,但以理...

「但以理就到自己家裡(他樓上的窗戶開向耶路撒冷),一日三次,雙膝跪在神面前,禱告。」(《但以理書》6:10)

 

原鄉召喚流落他國的知識份子,但以理。

 

看著兩位我受洗的稚童眼神裡,流露出淡淡的忐忑,心中五味雜陳,我知道那種況味,我也曾在他們將赴往的北美,度過一生最蒼白的十年青春歲月。這兩孩子隨父親的工作,「台積電大搬家」時,跟著吟唱一首遠走陌生異鄉的人生遊歌。

 

中國知識分子個別流落他鄉,或貶或落難多所在;集體大搬家,也史不絕於書。在春秋戰國時,孔夫子帶著七十位極優門生受困於陳蔡,他喟歎,若道再不行,將乘桴浮於海呢。而近代,至少也有四次知識分子,在苦難世界大遷徙哩。

 

上世紀30年代,日本侵略中國,逼得本校(清華)、北京大學、南開大學三校師生,徒步輾轉到大後方雲南昆明,共組西南聯大,他們沿途躲避日軍空襲,一路艱辛絕苦,卻譜出教育史上一首淒美壯麗的史詩。89年,一群高校學生在天安門廣場悼念前人,竟導致全境示威,終於引發鎮壓,學生於是四處逃竄奔散,有的經東北潛逃、有的南由殖民地遁脫,流離中最後紛紛落腳歐美。普林斯頓大學的余英時教授,特地為這些無援的學生籌募百萬獎學金,以協助他們進入美國學校完成學業。

 

99年,台灣發生921大地震,震央靠近南投暨南大學,震垮整個校舍,校長李家同協商北部的台大,暫時安頓無校可歸的學生,令其弦歌不輟,待復建後才得以返回原校繼續受業。今年,台積電高科技菁英,連根被拔起,遠赴設廠的亞利桑那,重新安頓家小,那是高端知識分子另一場不同類型的大搬家啊。

 

學校遷至偏鄉雲南是因為「戰爭」、學生散落海外是出於「人禍」、921地震是不可抗拒的「天災」,任何時代突然其來的戰爭、人禍、或天災,受難百姓落淚悲嘆總是難以遏抑。台積電大搬家是否會讓人高呼:「終於有機會成為美國人」的興奮,或帶著一縷隱隱的離愁,可能因人而異,將來歷史、或個人回顧時,自會彰顯。

 

但鄉愁,是人心底深處的本質,歷世歷代的知識份子,無論是浪漫騷客或冷靜智者,在各種傳記、文學作品中顯露無遺--那是無可抹滅的人性啊。至於會頹廢成白先勇筆下轉身哀怨的「台北人」,或唐德剛記憶中的老師胡適,在他口述歷史紀載,於紐約大都會裡等待公車時,那般引頸盼車,「惶惶然,如喪家之犬」的寓公,作為老留美學人,心中自有預見;畢竟,我自己曾走過、周遭也比比多的是如此好友呢。

 

身為福音工作者,我期盼,在鳳凰城、在台積村的教會或查經班,或去安慰、激勵,表彰耶穌的愛、或帶給他們福音、指出心靈歸宿--為主得著這群極優的菁英,當是我們的時代使命吔。

 

原鄉終會召喚的,就像落葉恨不歸根,那樣的噩夢,將終生盤旋不去,直到遇見主。

 

(文章授權/潘榮隆)

author

潘榮隆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榮譽講座教授。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