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shutterstock)

這段經文記載耶穌和三個人的對話,我們可以把這三個人分成兩組性格的人,「第一個人」是一種性格的人,「第二、第三個人」是另外一種性格的人,你會發現耶穌對待他們是不一樣的...

學習九型人格學的目的不僅為了「認識自己」,也是為了「認識 人」。尊重和包容的基礎是了解與理解,「了解」創造出「諒解」,因為「了解」就能夠「諒解」,並培養出新的關係。

 

有很多人際關係的問題(包括婚姻問題),都是因為性格不同、彼此不了解,又不知道如何「有創意的化解彼此的差異」。筆者有多年從事婚姻輔導的經驗,最深的感觸就是常常看見「兩個好人卻沒有好的婚姻」,兩個不壞的人、沒有外遇、沒有婚姻暴力、都認真工作、沒有不良嗜好、也很有心要建立幸福的婚姻和家庭的男女、卻是沒有好的婚姻關係!

 

而許多時候我發現,婚姻的問題往往是因為「性格有差異」,而又不會「有創意的化解彼此的差異」而造成的!

 

【例一】

有一對夫妻,兩個都是很好的人,但是婚姻生活非常痛苦。當去了解他們婚姻問題的時候,知道他們的問題就在於他們個性的差異、而又無力解決,導致關係愈來愈疏離。

 

這一對夫妻,妻子的個性非常「急」、丈夫的個性非常「慢」。有一次,我問妻子對丈夫有何不滿?她說:「我對他最大的不滿就是他都不願意陪伴我!我沒有別的嗜好,就是喜歡洗溫泉,但是每次我邀他,他都不願意陪我去!」我就問丈夫:「她的要求不多,為什麼你不願意陪她去洗溫泉呢?」

 

後來我才知道,這位妻子常常是在丈夫剛下班回到家,還剛坐在沙發上喘一口氣,她就已經把衣服、東西都整理好,背著包很急促地問她的丈夫:「走!我們去洗溫泉!」但是因為她的丈夫是很「慢」的人,「慢」的人就是「聽得很慢、想得很慢、決定得很慢、說出來也很慢、做得也很慢。」

 

所以這個丈夫說,他都還沒有想好,她的妻子就很生氣得說:「你不要去、我自己去!」就衝出去了。妻子就一路很傷心、難過丈夫不陪伴她,丈夫在她衝出去之後還在想:「她剛剛說什麼?」這是性格的差異,又不知道如何「有創意化解彼此的差異」關係就會愈來愈惡化!

 

【例二】

有一對夫妻,丈夫也是很快、很急躁的人,妻子也是很慢的人,原來他們很容易為這樣的差異而衝突,後來他們了解之後,就有了創意的解決辦法。

 

例如,丈夫問妻子:「我明天要去台北,你要不要跟我去啊?沒關係!妳先想一想,我去泡一杯咖啡妳再回答我。」他就故意泡很慢,這就是「有創意的化解彼此的差異」。

 

每次上九型的課程時,總是會有學員問我:「每一型的人有沒有比較適合的結婚對象?」我通常的回答就是:「婚姻幸福美滿與否的關鍵不是『性格的差異度』,而是在於他們會不會『化解彼此間的差異』。」夫妻雙方願不願意調整自己、放下自己、彼此讓步,以致能達成「雙贏的共識」才是婚姻幸福的關鍵!

 

我們要透過明白及學習其他類型的「語言」和人建立關係。

 

【例三】

「第六型」的人很「不容易做決定」,常常需要有人幫他做決定。有一個姐妹提到,他們家巷口有一家麵店,她的女兒是「第六型」的人,總是會問說:「媽媽!妳覺得我吃鍋燒意麵比較好呢?還是烏龍麵比較好?」她以前會覺得這個孩子怎麼會這樣,連吃什麼東西都要問她,當她了解九型之後,就能了解及接納她的女兒了!

 

有時候如果父母的性格和兒女很不同、往往就無法接納、以致造成親子間緊張的關係。盼望每個作父母的人能藉著九型人格學,了解每一型的孩子都有他們的長處,能接納並幫助他們朝健康方向發展,這是父母的天職!

 

【例四】

全世界最偉大的佈道家「布永康」,就是「八偏七型」的人。他從小也是常常惹事、讓父母很頭痛的小孩。他曾經提到,小時候他幾乎每天都會被媽媽打。

 

有一天早上,他剛起床,正在吃早餐的時候,他的媽媽竟然拿一根棍子要打他,他就喊著說:「我又沒有犯錯,妳為什麼要打我?」她的媽媽回答說:「我告訴你,媽媽今天很忙,沒有時間修理你,反正你今天一定會闖禍的,我先打完好了!」這樣讓父母傷腦筯的孩子,當他們被上帝改變之後,卻成為最有影響力的佈道家!願每一個父母都是上帝賜給孩子們最有智慧的「生命工程師」!

 

有一些孩子從很小他們的性格就很明顯。


【例五】

我是「第六型」的人,「第六型」的人容易焦慮而無法作決定,常常需要有人幫他「蓋章」、幫他「做決定」。所以,我常常會問我太太一些應該我自己決定的事。我太太以前很受不了,但是當了解九型性格之後,她就能用「幽默」的方式來面對我的焦慮。

 

有一次我感冒,看病並且吃了三天的藥,我就問我太太說:「巧玲!妳覺得我還要不要再去看醫生呢?」以前可能她會很不耐煩地面對我的焦慮,但是學習性格學之後,她就用很幽默的口吻說:「天佑!你是希望我給你蓋章嗎?」我們就會彼此會心一笑、而不會爆發衝突。盼望藉著這個課程能為我們的人際關係增添潤滑劑!

 

認識九型人格可以讓我們知道如何去幫助別人!孔子告訴我們要懂得「因材施教」,而要「因材施教」就必須有工具幫助我們可以更準確的認識每一個人,當我們愈認識人時,我們才會知道如何幫助別人!

 

【例六】

耶穌帶門徒就是「因材施教」。

 

路加福音第九章57節到62節:「他們走路的時候,有一人對耶穌說:祢無論往哪裡去,我要跟從祢!耶穌說: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只是人子沒有枕頭的地方。

 

又對一個人說:跟從我來!那人說:主,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親。耶穌說:任憑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你只管去傳揚神國的道。

 

又有一人說:主,我要跟從你,但容我先去辭別我家裡的人。耶穌說:手扶著犁向後看的,不配進神的國。』

 

這段經文記載耶穌和三個人的對話,我們可以把這三個人分成兩組性格的人,「第一個人」是一種性格的人,「第二、第三個人」是另外一種性格的人,你會發現耶穌對待他們是不一樣的。

 

第一個人他對耶穌說:「主啊!祢無論往哪裡去,我要跟從祢。」這個人是屬於「情感豐富」,甚至很容易衝動的人!聖經裡的彼得就是這樣的人,彼得就是九型人格中屬於「第三、八型」的人、「二、三、七、八」型的人都是屬於比較「熱血沸騰」型的人。

 

耶穌對這種很激情的人,祂的方法是幫他們「剎車一下」,讓他們冷靜一下、祂對他說:「你真的要跟我嗎?狐狸有洞,飛鳥有窩,人子沒有枕頭的地方!」

 

我們在教會裡面要注意,有些人很熱情,例如,「第七型」的人是很容易一下子就火熱的人,但是他們會虎頭蛇尾、三分鐘熱度,很像耶穌撒種比喻「四種土」中的第二種土,領受神的道立刻就歡喜領受,但是一遇到患難就沒了,很多「第七型」的人就是這樣,耶穌對這樣的人就是要他冷靜一點,想清楚。

 

「第二種人和第三種」人是屬於比較「保守」型的人。第二種人當耶穌說來跟從我,他:「主,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親。」就是說等到我父親死了以後我再來跟隨祢。我們常常傳福音都會遇到很多人這樣講,我要信耶穌,但是等我爸爸死了我才信耶穌。

 

耶穌對這樣的人很嚴厲,祂說:「任憑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第一個死人就是「靈性死亡」的人,生命沒有目標的人,那一些人讓他們去做這些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你來跟隨我,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做,耶穌對這樣的人是「推他一把」。

 

「第三種人」也是一樣,他說:「主!我要跟隨祢,但是容我先回去辭別我的家人。」他有很多顧忌,因此耶穌說:「手扶著犁向後看的,不配進神的國。」所以你會發現耶穌是很看重「因材施教」的!

 

我們教會是「小組化」教會,「九型人格學」是每一個學習牧養的同工必修的科目、因為他們必須學習「認識人」,人是非常不同的,有的人你需要幫他煞車,有的人你需要推一把,所以我們透過這個課程他們就會知道怎樣去關心人,懂得怎樣「因材施教」。

 

認識九型人格學也能幫助我們有效而和諧地與人團隊。

 

聖經用「身體」上的「肢體」來形容我們每一個人,意思就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功用,哥林多前書十二章第15-17節說:設若腳說:我不是手,所以不屬乎身子;設若耳說:我不是眼,所以不屬乎身子,若全身是眼,從哪裡聽聲呢?若全身是耳,從哪裡聞味呢?』

 

這段經文告訴我們,有兩件事情我們需要避免的:

 

第一、哥林多前書十二章第15-16節說:『設若腳說:我不是手,所以不屬乎身子;設若耳說:我不是眼,所以不屬乎身子』。這裡的「腳」和「耳」它們並不喜歡自己,「腳」希望自己是「手」、它說因為我不是手,所以我沒有用;「耳」羨慕「眼睛」,它很難過自己不是眼睛,它好羨慕可以當眼睛。

 

有些人很羨慕那些在教會中當眼睛的人,羨慕他們禱告都會看到異象,不!你是耳朵,你是很容易傾聽別人的,要欣賞自己在神面前的那一份。

 

當我們講恩賜配搭的時候要注意的就是「自卑」問題,很多人很自卑,覺得我不是「手」,其實你是「腳」,但是你卻羨慕別人是「手」;你是「耳」卻羨慕別人是「眼」。這是第一個我們當留意的,不要去做別人。手可以當腳用嗎?手當然可以當腳用,但很痛苦!所以我們一定要「做回自己」。

 

每一個人上帝都給我們不同的特質,要快樂地做自己。有些人可以隨時上台講笑、隨時能談笑自如,有些人一上台很容易緊張,是否前者就比較優秀呢?不一定!每種特質的人都有他的優缺點,有些人可以隨時上台講話,但是他們講話可能較沒什麼內容,有些人上台很容易緊張,但有可能他們一上台就有好的預備而「言之有物」,各有所長。


「第六型」的人容易緊張、焦慮,所以他們必須「笑看焦慮」。「焦慮」可以讓我們因此更謹慎、預備的更豐盛,所以「第六型」的人一生都要「笑看焦慮」,卻不要自卑,因為你有你的功用!每一型的人都很精彩,都很不一樣,我們要「快樂的做自己」。

 

第二,從第17節經文可以看到,還有另外一種剛好相反的情況。『若全身是眼,從哪裡聽聲呢?若全身是耳,從哪裡聞味呢?』剛剛我們看見腳和耳不喜歡自己,這裡的眼睛跟耳朵有另一個問題,就是他們太欣賞自己!他們覺得為何不是大家都是眼睛或耳朵呢?

 

這叫做「恩賜投射」,就是把自己的恩賜強壓在別人身上,希望別人和他們一樣。例如:有服事恩賜的人,他覺得為什麼你們沒有像我一樣這麼有愛心?便開始用他的恩賜去定罪別人,這也是我們應當避免的。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要按照上帝給你的功用去做。認識九型人格學可以減少很多同工關係的摩擦。有很多時候同工的摩擦不是「靈性」問題,而是「個性」的差異、「恩賜」不同而產生的!

 

(文章授權/王天佑)

author

王天佑

現任五股禮拜堂主任牧師。台大經濟系畢業,基督門徒訓練神學院結業,九型人格講座講師。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