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司長和長老,不只同謀害死耶穌,在賣主猶大自殺一事上,他們也有份...
「祭司長和長老,說:『那與我們有什麼相干?你自己承當吧!』猶大就把那銀錢丟在殿裡,出去吊死了。」(馬太福音27:4-5)
祭司長和長老,不只同謀害死耶穌,在賣主猶大自殺一事上,他們也有份。
1982年,我在康乃爾大學工作時,讀到報載一位國中孩子,因不堪聯考壓力,在仁愛路住家大廈,跳樓自盡。能住仁愛路大樓,必是有錢人家,何竟他選擇了自殺?我悲從中起,遂結束美國夢,返回清華,一生從事教育與學生輔導。
前幾日,我又讀到報導一位曾獲國際鋼琴大賽銀賞者,在網路直播「最後演奏」之後,也走上自殺之途,心中自是哀痛逾恆。據聞在直播時,有網友對他言語霸凌,嘲諷他「笑你不敢」,這最後一根稻草壓倒他。在演奏家自殺案件上,那些網路酸民扮有催化之嫌。
根據衛福部111年統計,自殺列居年輕人死因第2名。舉世統計也顯出自殺比率有逐年增加之勢,青少年(13-18歲)有「自殺構思」(Suicidal Ideation,SI) 的比率,大於12%-每10個孩子,至少1人以上曾有過「自殺想法與行為」(Suicidal thoughts and behavior,STB)。
心理學家把「自殺想法與行為」視為「邊緣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患者缺乏情緒調控(Emotion dysregulation)能力。近代腦造影技術興起,「自殺腦」成了熱門觀察對象。
2016年,重慶醫科大學張爽等人發現:企圖自殺者之小腦(主司感覺、運動)連結活動增加(以強化付之行動)、但後扣帶皮層活性下降。該皮層與「預設模式網絡」(Default Mode Network,DMN)有關。
人在放鬆時,預設模式網絡會被啟動,而感到自我滿足;但當有「任務」(如被挑釁去自殺)時,預設模式網絡活性下降,患者失去自我,只想完成任務(自殺)。故酸民撩撥鋼琴家「笑他不敢」、卡神羞辱外交官、或祭司長和長老要猶大「自己去承擔」時,便使案主深受刺激而不自覺地進行自殺。
2021年,澳洲昆士蘭大學的雅德蘭·甘寶斯(Adrian Campos)團隊針對18個國家、近2萬人的資料,綜合指出「自殺指數」(SI)高者,視丘(除嗅覺外,所有感覺訊號必經大腦處)與白質(正向「報償迴路」)區域體積、或左頂下皮質 (處理情感認知、感官資訊)表面積都相對減少。
同年,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藍迪·奧巴赫(Randy Auerbach)等人觀察到「自殺指數」高者,腹內側前額葉皮質(調控情绪、决策、社會認知和自我信息處理),眶額皮質(掌決策過程的情緒和獎賞)和前扣帶皮層(司高階功能、注意力、獎勵、決策、道德及倫理、衝動控制、錯誤檢測與糾正、情感)等體積減少,而降低這些高級認知與情緒控制能力。
其他近十年內數百篇腦科學研究,得到共同結論:具有自殺傾向的腦,喪失理性與情緒控制能力,就等臨門刺激以進行。故,舉凡酸民、卡神、1450,都是最後一棒的謀殺者。
反之,對於有自殺傾向者,只有基督的愛、信徒的陪伴與鼓勵,才能挽回悲劇的發生。
「神經神學」告訴我們:基督的愛與關懷才是這動亂世界所需的。
(文章授權/潘榮隆)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榮譽講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