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意孩子在金錢觀、情感觀、性教育上的需求,主動和孩子聊聊,不要讓孩子探索以上三件事都是在網路中,越早引導越好,孩子才不會看到一個訊息就好奇心過了頭,就一頭栽下去!
今天的新聞,因為兒少或演算法,大家可能都沒看到...
桃園一名小五女童經臉書認識徐姓工人,不到一個月就從網友發展為情侶,女童前往徐男宿舍玩遊戲知名手遊甚至發生性行為,女童父親無意間發現女兒手機訊息才知女兒已經失身,氣得提告徐男,桃園地院依對未滿14歲女子性交罪,判徐男3年8個月徒刑,可上訴判決書指出,徐男在Facebookl暱稱「龍龍」,2023年4月與就讀國小五年級的女童結識,加LINE聊天一個月後開始交往。兩人前2次約會,都是在徐男住處玩知名手遊,母親節當天第三次約會時,兩人在徐男宿舍發生性關係。
請國小家長們不要再讓孩子接觸手遊,除非你可以24小時監控他的手機訊息。不然你可能真的會後悔。
我已經寫到不想再寫,我貼之前整理的方式,歡迎大家留存和孩子對話。
再分析孩子如何在手遊中掉入性剝削前,我以過來人的經驗分享,我玩過超過15款線上手遊,「每一款手遊都有一樣的狀況」,不誇張,不是針對某個遊戲,只要是可以連上線、傳訊息的遊戲,這件事都會發生!所以,家有打手遊孩子的家長們,你曾經引導過這個議題嗎?
手遊的性剝削分成以下五種
騙術一:對價物品交換
許多孩子會因為沉迷手遊,或是渴望在遊戲中獲得更多的寶物、金幣或聲望,或是不想在等級、排位上輸給人。
當有人願意給予孩子以上「利誘」時,孩子可能就漸漸上當,欠缺觀念的孩子就會把個資、照片作為交換,有些犯罪者則是一點一點地給予,讓孩子慢慢上鉤,最後無法自拔。
騙術二:網公網婆制度
許多手遊都有「情侶」系統,這正好滿足孩子情感需求的管道,大部分的網路老公、老婆都沒有見面過,但孩子卻因為這個關係,對彼此多一層信任,而許多孩子可能根本不知道螢幕對面的是一個大他20歲的成人!
遊戲中扮演情侶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開始聊天,甚至進入到傳照片,有許多男孩會因收到女生傳的私密照,也把自己私密照傳出,但其實這些女性私密照都不是真實的。
騙術三:性需求的邀請
聊天室中每天都有不少「想愛愛!」、「聊色色!」的邀請,對於許多性竇初開的男女孩們,這正是一個私密滿足慾望的管道,從聊色開始,漸漸互傳成人照片、影片,接著一步步掉入陷阱裡,最後也拍攝了自己的裸露影音給彼此,而影片就被外流到其他社群中。
騙術四:陪打陪玩系統
許多有排位、有組隊的手遊,都有這種「文化」,起初是為了讓許多能力低,但想要提升能力、階級的孩子有機會被很強的玩家帶起來設立,但後來只是一般的陪玩、陪聊也越來越多。
當孩子聽見對方的語音,以為對方也是中學生,但其實不然,現在有加害者甚至利用變聲器來接近孩子、建立信任關係,進一步開始更多的要求、邀約 、實體陪玩...
騙術五:公會組織系統
大部分手遊都有這個設計,孩子能藉由加入遊戲中的公會獲得獎勵,甚至好的公會會有更多的福利,能夠在遊戲中有更好的地位和影響力等等。我曾看過,要加入工會必須上傳個人真實頭貼,並且加入Line群組或是Discord伺服器,這才是可怕的開始!
孩子加入群組=將自己部分的個資傳出,接下來要提升在公會的地位,甚至有看過要求孩子拍全身照,提供更多資訊的要求,這些都在一步步使孩子掉入陷阱。
不是我要危言聳聽,這都是真真實實的,也是孩子會遇見的!
看完以上令人擔憂的五點,我整理三個關鍵陪伴策略:
1.孩子心智年齡夠成熟再接觸手遊(國小就不要了吧),但使用過程要與孩子保持連結,一段時間確認孩子在手遊中有沒有認識哪些人?互動狀況如何?必要時,可以看一下孩子手遊的聊天訊息!
2.多一點給予孩子以上真實案例的警覺,不可貪小便宜,留意網友贈送、邀請背後的動機。個人隱私資料觀念建立,不要輸入本名、LineID、電話、信箱讓網友知道!
3.留意孩子在金錢觀、情感觀、性教育上的需求,主動和孩子聊聊,不要讓孩子探索以上三件事都是在網路中,越早引導越好,孩子才不會看到一個訊息就好奇心過了頭,就一頭栽下去!
最後的最後,我個人立場是覺得禁止手遊並不是解決策略,因為無論在哪一個網路平台,這件事都是有可能發生的,重點從來不是禁止,也不是罵手遊,而是「陪伴」、「引導」,孩子才能在一個個事件中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這世代真的不容易,如果這篇文對你有提醒,希望讓更多家長看到此新聞,請你大力分享出去,讓更多玩手遊的孩子有機會被引導,遠離性剝削!
不帆心家庭教室創辦人,親職講師與現場教師。期待藉由真理、教育與輔導專業,幫助新世代家庭有更好的溝通默契,活出上帝創造的美好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