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歲到八十歲的摩西,陷在失敗挫折和懼怕中,原地蹉跎。然而,因著何烈山的異象,摩西擺脫了他的「中年危機」!
從句點、逗點到驚嘆號的摩西
摩西牧養他岳父米甸祭司葉忒羅的羊群;一日領羊群往野外去,到了上帝的山,就是何烈山。耶和華的使者從荊棘裏火焰中向摩西顯現。摩西觀看,不料,荊棘被火燒著,卻沒有燒毀。
摩西說:「我要過去看這大異象,這荊棘為何沒有燒壞呢?」耶和華上帝見他過去要看,就從荊棘裏呼叫說:「摩西!摩西!」他說:「我在這裏。」上帝說:「不要近前來。當把你腳上的鞋脫下來,因為你所站之地是聖地」;又說:「我是你父親的上帝,是亞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摩西蒙上臉,因為怕看上帝。
對比於出埃及記前兩章迅速跨越了很長的時間線,作者在第三章以慢動作記錄上帝如何救贖以色列民。
第二章揮動拳頭的摩西,下場是徒勞地藏身米甸曠野,人生彷彿走到「句點」。但他在第三章見到了上帝之後,人生句點回復成「逗點」。下了何烈山,在埃及行了十災,帶領兩百萬百姓過紅海,又一躍變成「驚嘆號」!
人生要從句點、變成逗點、變成驚嘆號的關鍵,就在於「眼光」。
先前四十歲的摩西「看同胞的重擔,見一個埃及人…左右觀看,見沒有人,就把埃及人打死了。」(出埃及記2:11-12)就是沒有看見上帝,以致人生空轉!
帶動人生下半場的異象,來自看見上帝的眼光
然而,在何烈山異象中,關鍵的動詞「看/觀看/見」重複出現。「耶和華的使者向摩西顯現」(「顯現」原文是「被看見」)、「摩西觀看」、「我要過去看這大異象」、「耶和華上帝見他過去要看」、「摩西蒙上臉,因為怕看上帝」、「我(上帝)實在看見了」中,摩西的人生進入精彩的下半場!
四十歲到八十歲的摩西,陷在失敗挫折和懼怕中,原地蹉跎。然而,因著何烈山的異象,摩西擺脫了他的「中年危機」!有了上帝眼光的人,摩西(和你我)就可以經歷到「人的盡頭是上帝的開頭」,這千古不變的定律和真理。
瞧!聖經中的人物,不論是摩西、基甸、以賽亞、以西結、保羅、彼得、約翰等,全都是因為異象而帶來事奉的突破。
以利亞在基立溪旁經歷上帝藉著烏鴉刁肉餵養,體驗到自然界背後超然掌權的上帝,才能挑戰亞哈王!原來,你我若想承擔上帝永恆的託付,是需要「何烈山」的異象。
在何烈山的異象中,摩西看見上帝的聖潔。他聽到上帝吩咐,不要近前來,當把腳上的鞋脫下來,因為他站在聖地。摩西因此蒙上臉,因為怕看見上帝,正如眾百姓後來在西乃山下,發顫地遠遠看見「耶和華在火中降於山上。山的煙氣上騰,如燒窯一般,遍山大大地震動。」(出埃及記19:18)這提醒我們,「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希伯來書12:14)
因著眼光,荊棘人生可以放手被上帝燃燒發光
在這帶動摩西進入驚嘆號的異象中,摩西更看見上帝的全能。在埃及學會一切知識的他,萬萬想不到為何荊棘被火燒著,卻是沒有燒毀?他就因這不合理性認知的異象,被吸引趨前,遇見聖潔和全能的上帝;他脫下鞋子,聽到上帝以和緩的節奏,啟示了救贖以色列人出埃及的計畫。
聽到上帝「我要打發你去見法老,使你可以將我的百姓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時,摩西第一個反應是:「我是什麼人?怎麼可能是我?」完全浮顯了他曠野四十年的心態:失敗、挫折、無能,簡直就像無用的荊棘而已!但是只要有上帝「我必與你同在」的應許,摩西即使如同荊棘,照常可以燃燒發光,而且燃燒到一百二十歲,「眼目沒有昏花,精神沒有衰敗」(申命記三十四:7)!
這啟示了你我,即使軟弱無能,卻因願意順服在聖潔全能的上帝手中,就可以在自己的軟弱上看到上帝的大能,人生因此昂首躍入下一個場域,成為彰顯上帝榮美,救贖世人歸向祂的驚嘆號。
(文章授權/吳獻章)
吳獻章老師,華神舊約教授、教牧博士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