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平鎮浸信會以「活出命定,進入豐收」為題,舉辦第三屆「擁抱特會」,於11月5日晚間7點時登場,這是疫情爆發後的半年,首次舉辦實體特會,第一場由將於週日按立的牧師們,分享生命見證。他們在天父的擁抱中,經歷醫治更新,藉由教會牧師、師母包容的愛,生命被成全與轉化。主任牧師黃烱榕牧師效法耶穌帶門徒,期勉被按立的牧師們,日後效法基督的心為心,帶領門徒,迎接大使命!
平鎮浸信會過去曾一度荒涼,甚至沒有傳道人牧會,差點被總會收回,要用作傳道人的納骨塔。然而,上帝賜下「反敗為勝、死而復活」的恩膏,使教會越發興旺。
5日起,第三屆「擁抱特會」,傳遞從擁抱邁向得勝與豐收,在末後世代迎接大使命。穆詩怡牧師宣告「這殿後來的榮耀必大過先前的榮耀」。(哈該書2:9)
火熱敬拜後,黃烱榕牧師邀請7日將按立的五位牧師,上台分享見證與感言:
穆詩怡從孤兒到女兒,上帝恩手領她走出情慾綑綁
第一位上台的穆詩怡牧師,12歲受洗,跟著教會四處參加短宣隊。因無法饒恕父親的婚外情,昔日父女關係冰冷。自幼缺乏父愛的她,長大後陷入情慾的罪。當時在教會聚會,身邊朋友都是愛主的基督徒,自覺不配留在教會中。
穆詩怡有位敬虔的母親,持續為她禱告,並感受到黃烱榕牧師夫婦、和母親的接納,因而被天父挽回。回轉後的她,腦中仍不斷出現過去的犯罪畫面。提摩太後書2:21激勵她,「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做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神看見穆詩怡憂傷痛悔的心,醫治她孤兒的靈,她跳脫過往對男性權柄的仇視,成為天父的真女兒,生命被翻轉。黃烱榕牧師為她與邱建豪促成美滿婚姻,穆詩怡也被神揀選,成為教會全職傳道人。
穆詩怡牧師過去沉溺於情慾的罪,被神與黃烱榕牧師夫婦挽回,此後自潔、願合乎主用,成為貴重器皿。(圖 / 擁抱特會線上翻拍)
陳惠萍父母早逝,被耶和華收留
陳惠萍牧師的父母,在其7歲和19歲時相繼病逝。她的家中都是女兒,身為客家人,家族深受傳統觀念影響。還在母腹時的陳惠萍,被期待是男孩,父母看到「她」出生後,心願未遂。因著不被期待的性別及父母早逝,陳惠萍經歷到:「我父母離棄我,耶和華必收留我。」(詩篇 27:10)
自認為「不好牧養的羊、不好用的同工」的陳惠萍,感謝黃烱榕牧師與師母奈耐心等待她,因此有感而發:「基督徒的生命要先經神製作,才能被神使用。」過去的她沒有安全感,在家庭、職場和服事中都很獨立,也很用力,只得算是週日基督徒。
37歲生小孩的陳惠萍,焦點全放在孩子身上,先生方君立則寄情於工作,夫妻倆漸行漸遠。婚姻走頭無路下,陳惠萍與方君立到牧師、師母面前敞開自身軟弱。兩人表面看似郎才女貌,生命卻軟弱不堪,在牧師夫婦的愛和陪伴下,修復與神、與彼此的關係。
陳惠萍沒有讀過神學院,但渴望像牧師全家人一起服事神;每天參加晨禱中,她的生命神被光照、對付與修剪。看到師母是禱告的母親,立志以其為榜樣,表明心志:「服事神是很大的恩典,爬著都要服事神,到生命最後一刻都要服事神!」
陳惠萍30歲受洗、40歲全職事奉,50歲按立牧師。她最後才敢告訴親姊妹,自己要被按立,家人皆予以鼓勵、祝福,令她感動流淚。經歷兩次產難的陳惠萍,感謝耶穌拯救,也醫治孩子們的病痛。
「不是耶穌和教會需要我,而是我非常需要耶穌!」她如此分享,並指出,上帝透過事奉建造祂的僕人使女,雕琢成為合用器皿。
不被期待的性別及父母早逝,讓陳惠萍經歷到:「我父母離棄我,耶和華必收留我。」立志服事神到生命最後一刻。(圖 / 擁抱特會線上翻拍)
紀穀豐牧師妻子罹癌,教會同心禱告經歷神蹟
紀穀豐原為軍人,去(2020)年8月,妻子張予又因婦科問題至醫院求診,超音波照出兩顆11和15公分的腫瘤。牧師夫婦和教會肢體齊心為其禱告,張予又經歷神蹟,手術結束,醫師捧著兩顆碩大的腫瘤,直呼不可思議!
張予又罹癌後,被神光照心中驕傲,因而希望在生命難關前,修復一些破碎關係。紀穀豐夫婦坦承,癌症使兩人「謙卑」,當一同面對生命中重大挑戰時,夫妻關係真正走進「合一」,同心事奉。
黃烱榕牧師補充,紀穀豐夫婦即使擔任夫妻營的講師,兩人之間仍有隔斷的牆;張予又與病魔抗戰過程中,神拆毀這隔斷的牆。如今紀穀豐、張予又與神同行,也夫妻同行。
其實,紀穀豐、張予又原本心裡不願奉差遣去牧養「中壢聖經教會」,最終順服。這間原只有3、40人的教會,在兩人去服事的第一個主日,來了80人!
夫妻倆在服事中看見自己的無能為力,張予又感恩說道:「我剩下的時間都是神多給的,」期許自己餘生都要服事神;夫妻兩人一起經歷生命中的奇怪變奇蹟,由奇蹟走入奇妙。
全職事奉是高階的屬靈爭戰,面對各種挑戰,他們表示,「這事若出於神,我們就默然不語」,全憑信心倚靠神,願在服事中榮神益人。
張予又從鬼門關走一遭,看見自身驕傲,紀穀豐體會到自己的無能為力,如今夫妻同心服事神的教會。(圖 / 彭錦梅 「擁抱特會」線上翻拍)
神為李宜玲超前佈署,她在神面前「服輸」
「神在我生命超前佈署多年。」李宜玲分享,在英國留學時、與禱告同伴一同禱告,回台灣找到合適教會,2002年認識黃烱榕牧師夫婦。
回台灣後,遇先生重病,收到三張病危通知,在牧師師母的陪伴下,李宜玲於加護病房禁食禱告三天,神安慰她:「『大山可以挪開,小山可以遷移,但我的慈愛必不離開你,我平安的約也不遷移。』這是憐恤你的耶和華說的。」(以賽亞書54:10)
爾後,李宜玲成為家庭主婦,送小孩上學後到教會晨禱、探訪,思忖要如何經營人生下半場。孩子進入青春期,脾氣火爆的她,親子衝突不斷,演變成家庭風暴,夫妻關係也面臨考驗。於是,李宜玲與先生林殿順一起參加教會夫妻營,修復夫妻關係。
她並分享到,弟弟一家發生嚴重車禍,自己一下失去兩個姪女,心痛不已,也不敢過生日。那段時間,到教會服事、但像行屍走肉,此憂傷心靈在教會得醫治,而能享受過生日的喜悅。
黃烱融牧師及師母以愛包圍、用真理教導,神也修剪她的暴怒脾氣。現在,李宜玲感覺怒氣快要上來時,會先禱告、暫離現場,避免怒氣破壞氣氛,以口舌犯罪。
「要被神使用,就要『服輸』,」現在的她降服於神,神則使其有自信心。面對未來服事道路,李宜玲自許「十架在我前面,世界在我後面!」
李宜玲:「神在我生命『超前佈署』多年。」經歷先生重病,家庭失和及兩個姪女車禍喪命,她的脾氣被神修剪,學會在神面前「認輸」,方能被主使用。(圖 / 擁抱特會線上翻拍)
陳嘉華叛逆少女與父母和解,傳揚天父完全的愛
陳嘉華稱自己是因為先生黃祈翰牧師而來到教會,「無論因為什麼原因來到教會,神都有美意。」
從小在父母打罵教育下長大的陳嘉華,缺乏自信,無論體育表現多麼傑出,都自認是醜小鴨。
國中後叛逆,每天很晚回家,父母準備好晚餐等她,但她無法讀懂爸媽的心。青春期,與父母爆發肢體衝突,即使父母努力賺錢,用盡生命愛她,她卻遺憾與父母關係失和。
來到教會後,黃祈翰牧師與父母的關係令她羨慕,黃烱榕牧師夫婦以無條件的愛與接納,醫治了她。陳嘉華學習作「被愛的女兒」,她感謝黃烱榕牧師師母成為其屬靈父母及公婆,教會她如何去愛人。
當看見先生黃祈翰與其父母擁抱,激勵陳嘉華回家,第一次擁抱自己的父母,表達愛意,因而與父母關係融冰。原本反對陳嘉華去教會的父母,態度有所轉變,母親勸父親不要再攔阻女兒去教會。並且,陳嘉華與先生帶她的父母來到教會,「過去生命的遺憾,如今成為祝福。」陳嘉華說。
在耶穌基督裡經歷被愛與重生的她,體會到哥林多後書4:7「不過我們有這寶物在瓦器裡,為要顯明這極大的能力是出於神,不是出於我們。」過去悖逆、自卑的女孩,如今變得自信和健康,在教會牧養年輕人。每天早上,陳嘉華會宣告神的愛及恩典,並要持續傳講好兒女的信息,傳揚天父的美好!
陳嘉華在教會被天父的愛滿足,從叛逆、自卑的女孩,成為健康自信的神國女兒,現在在教會牧養年輕人,領人認識天父的心。(圖 / 擁抱特會線上翻拍)
效法基督帶領門徒,領受異象、承接大使命
繼5位牧師分享見證與按牧感言後,黃烱榕牧師以平鎮浸信會核心價值期勉會眾:「先順服,後領受;先關係,後事工;先生命,後恩賜。」
並提到,「耶穌沒有送門徒進神學院,只是把他們帶在身邊,作榜樣給他們看。我和師母也是效法耶穌帶領門徒。」
當初被黃烱榮牧師夫婦牧養的門徒,生命皆被更新、轉化,現今在各自崗位上服事神。11月7日,他們即將按牧,黃烱榮牧師滿心喜樂地期許在場弟兄姊妹,都成為主的門徒,將來也為主帶門徒,承接大使命!
「先順服,後領受;先關係,後事工;先生命,後恩賜。」黃烱榕牧師期勉按立的5位牧師及在場會眾,作主門徒,也帶領門徒,承接大使命!( 擁抱特會線上翻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