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高雄氣爆造成30死、超過300人受傷,滿目瘡痍的現場成為許多人難以忘懷的傷痛。      (攝影/記者蔡宜倩)

最近世界各地都發生許多令人難過的事件,尤其台灣在澎湖空難過後,又接連在高雄和新店地區發生氣爆意外,3場災難下來總共奪走80條性命,造成上百人受傷,許多家庭因此破滅、受傷,同時使得倖存下來的民眾和家屬心有餘悸,台灣民眾心中也烙下了震撼與傷痛的記憶。

災難過後,民眾該如何重建身心靈健康,是極為重要和迫切的事情!因為經歷第一線現場的民眾或受災家屬,可能會產生低落、焦慮、恐懼等「情緒」層面的心理影響;甚至也有民眾聽到「挖地道」或「雷擊」聲,會誤以為是「氣爆」再度發生的「認知」層面影響。

輔仁大學「職能治療學系」精神科副教授施以諾,結合心理職能治療的專業,提出「六大良方」,盼幫助民眾走出連環災難的陰霾。

「HEALTH」六大良方 從希望(Hope)開始 用同理(Empathy)關懷

就民眾日常能進行「療癒」的方法,以及輔導情緒低落者應注意的細節,施以諾提供災後民眾與受災者的親友們,6點促進身心靈健康的藥帖:

  1. Hope(希望)
  2. Empathy(同理心)
  3. Activity(活動)
  4. Listening(傾聽)
  5. Therapy(治療)
  6. Happy(快樂)

      「當你越感恩,你就越看見盼望。」災後,可為自己仍擁有的獻上感恩,如:自己的孩子還活著。

在經歷災難後,人們若一直定睛於「失去的事物」,只會越發沮喪,受災家屬或民眾應「換種角度」,使自己存有「盼望」。例如可轉眼思考:「我並非一無所有,我的四肢仍然健全、我的親人依舊活著」等,學習感恩「自己還擁有的部分」。「當你越感恩,你就越看見盼望!」

「Empathy(同理心)」,是災後陪伴的過程中,所需要的最大素養。「這時候應該付出的是『陪伴』,而不是『說教』。」施以諾提醒,「悲傷輔導」最重要的不是對被輔導者說出:「你要對上帝信心啊!」等「道理式」的關懷,最要緊的是「願意陪著對方走下去,同理、傾聽他當下的情緒」。

此外還必須注意的是,「避免假裝了解」被輔導者的感受,也就是過度強調「我也是過來人,我可以輔導你」的資格。「我們不可能經歷過世上各樣百態」,因此不用刻意說出:「我經歷過你所經歷的事,我有足夠的立場能幫助你。」這樣會讓被輔導者感到「不真實」,反而會落入「錯誤的同理」。

活動(Activity):詩歌、運動、支持團體

「一個憂鬱的人,最好別什麼事都不做,否則會變成『專門憂鬱』的病人。」施以諾提出「三合一」的混合「活動(Activity)」療法:音樂、運動以及支持團體,這3種是日常生活中「容易接觸到的方式」。

在結合「音樂治療」專長與臨床經驗發現,人在極度悲傷時,聽到慢歌、甚至訴說苦情的歌,自然而然會與悲哀情緒連結。因此建議「活力盼望、輕快的詩歌,大多是安全正面的選擇」。施以諾指出,聽音樂與做運動時會產生「腦內啡」,產生「快樂」、止痛的感覺。

「支持團體」透過「團體治療(Group Therapy)」,能陪伴災後餘生的人更快走出陰霾。「教會小組,肯定是很強的支持團體。」施以諾建議,若平常沒有建立良好人際管道的人,可以尋求教會小組的支持。

傾聽(Listening)與治療(Therapy) 恢復快樂(Happy)

擁有「音樂治療」專長的施以諾,結合職能治療的角度,鼓勵情緒低落的人可多聽「充滿活力、盼望、輕快且帶有歌詞」的詩歌。      (照片提供/施以諾)

「Listening(傾聽)」與「Empathy(同理心)」在某方面是類似的。關懷別人,有時不必表達,只要靜靜傾聽對方、成為對方的出口,就能達到陪伴的療效。若是低潮情緒嚴重到無法「自我療傷止痛」時,就必須透過「Therapy」(治療)求助醫療人員及正式醫療管道,這是屬於健保體制內與藥物治療的方式,無法「自行DIY」的部分。

其實上述任何管道建議與叮嚀,都是在製造機會讓對方恢復「Happy(快樂)」。施以諾舉出,有些人會期待或以眼神暗示對方「笑」,被輔導者為了符合期待,只會「強顏歡笑」、甚至「苦笑」。因此必須注意「別強迫對方笑」,應該了解的是,「你做什麼事情,會讓對方感到安慰或快樂?」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歐美醫學期刊上,許多研究學者發現,「跟上帝禱告」可以讓悲傷者或憂鬱病人的心情愉悅、恢復良好的生活品質,對「走出悲傷」、「恢復快樂」有相當好的療效。因此,「禱告」不只是基督徒的權力,也是期盼恢復身心健康者的「良方」。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