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愛穆協會在7/8舉辦線上「宣教動員座談會」,邀請教會的傳道、小組長,以及聯合差傳秘書長,以自身經驗來與大家分享。(圖/shutterstuck示意圖)

跨文化宣教最終目的「讓萬族萬民來敬拜祂」。而神給的大使命就是「使萬民作祂的門徒」,而在教會裡面,要如何來推動跨文化宣教呢?這八個面向需先留意。

打破過去對宣教的傳統印象

首先,愛穆事工負責人哈博士分享,在推動宣教目標之前,要先了解教會中,每個角色所有的處境和限制,像是牧師、傳道、長老都會有各自考量的地方,當我們能設身處地思考的時候,就能知道如何對話與溝通。

 

在教會中推動宣教,可以注意的幾個要素:

1. 知識和工具:將宣教資訊帶到教會,開立宣教課程。

2. 經費:沒有難不難,只有願不願意,可以奉獻支持宣教士與宣教機構

3. 合作與有經驗的機構或教會合作,可以從中汲取經驗,不用土法煉鋼。把宣教聚會帶到教會,例如宣教主日、宣教年會活動、體驗類型宣教聚會等等。

4. 策略:需要長期和整體的計劃與討論,需注意是否與教會的整體策略或牧師異象衝突。

5. 關係:成為牧長政策的支持者,委身參與教會的團契小組,與教會同工建立良好關係。

6. 同伴:找到宣教同伴,不一定是要馬上走出去的人,但可以彼此禱告和支持。

7. 耐心教會不可能完全照自己想法去做,不要否定牧長領袖的異象,宣教應該是「雙贏」的。

8. 禱告:宣教最重要的支持,但是要如何持續執行,需要學習。

 

有的牧長會擔心,如宣教異象的人增多,會友是否都會跑光?或者會友靈命幼小,談宣教似乎太早了?哈博士分享,通常有宣教使命的人,都有一顆火熱傳福音的心,代表對於失喪的靈魂有負擔,這對教會絕對是有益無害的。

 

同時也需要對於宣教有全新的認識,打破對於宣教很遙遠的印象,宣教已不再是像過去飄洋過海,一去不回頭的年代,而是可以有各樣的方式來參與,例如奉獻支持宣教事工。用信徒聽得懂的語言,來鼓勵參與宣教。

 

經歷為父的心,為不認識的國家禱告而落淚

而身為會友,在教會可以如何推動宣教呢?擔任小組長的蕭恩琳姊妹以自身經歷來分享,因為在千人的大教會,不太容易跟牧長直接接觸到。

 

「但我可以先跟身旁的弟兄姊妹建立真實的關係,很自然的會讓人知道自己有宣教負擔,也會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她也提出一個反思:「在宣教路上,教會的角色是什麼?我是否只把教會當作達成宣教的跳板和達成夢想的資源補給站?還是我也有參與打造這個家?」調整心態後,她也更委身在教會中。

 

在帶小組時,她也找機會,引導大家對於宣教有更深的了解。每個月舉辦一次各國之夜的Party,不設限每次的內容和形式,但最後都會為主題國家來禱告,這樣的活動,也可以邀請許多非基督徒朋友來參加,甚至當中有些人也深受宣教士的故事所感動。

 

有一次,在為主題國家禱告時,有組員感動落淚,對方也沒預料到,自己竟會為著一個從沒去過、關心過的國家而哭泣。蕭恩琳分享,其實在籌備與蒐集資料的過程中,大家已在不知不覺中,去瞭解這個國家,也經歷到為父的心,就是渴望每個孩子能回家中。這樣的活動後來也擴展到其他小組,甚至牧長的耳中。

 

另外,對於宣教有負擔的弟兄姊妹,可以有更深入對話,了解對方的生活需求與狀態,以及對宣教的概念,推薦他們參與宣教的裝備課程等等。她分享到,有組員上過課程後,即使發覺不適合參與第一線宣教士,但也找到了適合參與跨文化宣教事工的位置。

舉辦難民桌遊體驗活動。(圖/蕭恩琳提供)

神的時間到了,自然就會啟動

陳麗恩傳道也分享教會中的實際經驗,在2018年才開始有宣教策略,拜訪有規模的教會,汲取當中的宣教經驗,統整確立自身的特色和文化,因為每間教會都有回應大使命的角色和位置。

 

後來,依照策略發展出禱告會、宣教教育、宣教博覽會、短宣隊等等,也在今年五月整理出宣教手冊的規章。

 

她分享哥林多前書3:6「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長。當上帝的時間到了,自然就會啟動,雖然現在自己已不是全職同工,正在受訓準備受差派,但過去在教會所推動的宣教策略,仍持續運作。

 

不論人數龐大或稀少的民族,神都希望將來所有人回家,發出歡喜快樂的讚美聲,萬族萬民都是祂的心意。

 

陳麗恩傳道教會推動宣教理念。(圖/擷取自線上google meet畫面)

宣教的最終目的,是讓萬族萬民來敬拜神

最後,由聯合差傳的秘書長湯瑪士作總結與分享,觀察近幾年華人教會的跨文化宣教推動,其實可以明顯看見上帝的手在工作。

 

最終目的不是宣教,而是萬族萬民都要來敬拜神。」當宣教的概念改變,就會影響視野的擴張。「我們的思維和眼光,正在見證我們敬拜的是誰。」

 

在推動跨文化宣教時,教會可能面對的挑戰:

1. 對宣教認識較不完整不是可有可無,如果沒有正確認識,會影響投入的程度。

2. 資源投入的拉扯:宣教可能無法看見立即性的改變,會影響判斷。

3. 迫切感低,會較難普及。

4. 對教育與專業訓練較缺乏:早期差派出去宣教,多有慘痛經驗,因為沒有系統性的教育,直到這幾年才有比較專業的課程出現。

5. 會和差會彼此認識不夠:上帝設立了教會,而差會也是為神國度而存在,如何看見彼此的需要是很重要的。

 

如何從「自身」做起呢?

1. 清推動的動機:不是為了去證明誰比較懂宣教,而是清楚上帝的心意,願意去委身。

2. 楚跟教會的關係:當期待教會來支持和幫助我們時,是否也有關心教會的需要。

3. 多花時間充實自己:我們需要言之有物,不能只有熱情,信仰是建立在神的話語,對於宣教概念要能夠有好的表達。

4. 加強對身邊資源的敏銳:宣教不只是一個事工,而是關乎生命,花時間去認識傳福音對象。

5. 保持彈性:宣教工作變化莫測,需要保持相當的彈性。

 

實際的作法:

1. 從有共識的夥伴建立起,再向外擴展:雖然做事情方式會不同,但仍能找出相同共識和方向目標的夥伴。

2. 從可以開始的作起:不是要馬上做驚天動地的事情,就如同前面蕭恩琳姊妹分享的,可以從身邊可以做的事情開始。

3. 用社群媒體:維持關注議題的聲量。

4. 利用已有的資源:可以參與差會的禱告會。

5. 關注自身以外的時事。

 

他分享,宣教是每個基督徒要參與的事情,從宣教歷史來看,許多運動的產生與改變,不一定是領袖做起,而是一群明白神心意的基督徒開始。這是一條漫漫長路,我們要參與在上帝永恆的計畫,確信祂一定會成就自己所應許的。

 

他也鼓勵可以多了解自身教會的特性,盡量去累積不論是跨文化的經驗,或是本地的宣教體驗,真實的去經歷所推動的東西。而牧養與宣教之間,更是密不可分,在宣教禾場,需要學會牧養自己、牧養他人以及被上帝所牧養。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會成為第一線宣教士,但是可以奉獻金錢去關心與支持宣教士,或是持續為宣教工人、禾場及教會推廣來禱告。

湯瑪士分享除了第一線宣教的差派,我們也能奉獻金錢與禱告來支持。(圖/擷取自線上google meet畫面)

 

精選要聞》

逆境要成為我們的螞蚱! 上帝的超前部署—以色列,屢創世界奇蹟的關鍵:超強復原

曾不敢表達負面情緒,璽恩分享不完美也值得被愛的勇氣:撕掉標籤,學會先讓神來愛我

《陪你讀聖經》天天與十萬朋友有約 一天一章,免費便利 7/18一起進入新約饗宴

 

今日報FB社團/每日更新》立刻加

Dr.CARE黑耀奇肌超導亮白面膜】奉獻專案—點此奉

LINE官方帳號/每周更新》加入好

 

LINE社群/每日更新

 

 

 

簡單好用!一鍵閱讀今日報—自己做今日報App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