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基督教救助協會「1919食物銀行」,募集許多食物幫助弱勢家庭。

基督教救助協會「1919食物銀行」,募集許多食物幫助弱勢家庭。 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

每到中元普渡,大街小巷處處可見商家、企業擺設如山的供物,祭拜「好兄弟」,以求平安與順遂。

當看到這麼多的物資,一旦保存不善,就可能遭浪費丟棄,台灣寶島行善義工團理事長王忠正非常不忍。心想如果能夠用來幫助台灣許多吃不飽的弱勢家庭,則將賦予這個節日更深一層的行善意義。因此今年農曆7月開始,特結合中華緣馨醫療援助會、笁樂種子基金,一起向企業、商家募集中元普渡的白米、罐頭,而後捐給基督教救助協會「1919食物銀行」,盼望能幫助那些三餐不繼的弱勢家庭。

受助戶最愛白米 每次發放需3萬公斤

基督教救助協會自2011年推出1919食物銀行,救助八八災區災民,第二年擴大服務全台弱勢家庭。截至今年8月,總共已服務27,694戶次,發出133,597份食物包。救助協會秘書長夏忠堅表示,雖然發放物資種類超過1305種,但白米仍是受助戶的最愛。甚至有許多受助戶表示,其他物資都可以不要,唯獨白米一定不能少,因為只要有米就不會餓肚子!因此救助協會募集物資時都以白米為優先,平均每兩個月一次的發放,至少需要3萬公斤的米,需求非常大 !

王忠正理事長表示,由於祭拜拆封後的白米,保存期限大都只三個月左右,超過就容易長米蟲。而近來環保、食安意識抬頭,米只要過期,就容易被丟棄。王忠正指出,若能將這些米蒐集起來,透過1919食物銀行全台465個服務中心1600多個志工,以親送食物包到府的方式,救助經濟弱勢家庭,既可抵稅,又可做公益,一舉兩得,利人利己,何樂而不為?

民眾捐的白米再分包成小包米。

民眾捐的白米再分包成小包米。 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

受助戶1成半為獨居老人 靠食物包不斷炊

1919食物銀行目前每年約服務4500戶,這些受助戶都是經濟非常弱勢的家庭,其中約3成為65歲以上的老人,1成半為獨居老人,就像阿好嬤(化名)。「若沒有食物包,我可能早很就走不下去了。」阿好嬤說。現年70歲的阿好嬤與前夫育有2子,因前夫酗酒,屢勸不聽,兩人最後離婚。阿好嬤原以為孩子長大後,就可以輕鬆了,誰知兒子竟在泰國運毒,判刑10年,使得阿好嬤頓失依靠。

高雄塩埕1919服務中心得知了阿好嬤的情況,為她申請了急難救助金,讓她暫渡難關。然而禍不單行,不久阿好嬤脊椎開刀,在醫院住了兩個月,回家後也只能以輪椅代步,生活更艱困了。於是鹽埕1919服務中心又為她申請1919食物包,每兩個月一次親送到府,不僅讓她三餐不斷炊,也得著溫暖的關懷。

2017年1919食物銀行仍持續透過全台465間1919服務中心高達1600名志工,每兩個月將食物包親送到4500戶受助戶。夏忠堅呼籲全台民眾能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物資捐物資。捐款1,000元,就可認領一份市價約2,500元的食物包(內含主副食與日常生活用品),讓弱勢家庭可以多省下一些日常開支,進而將有限的金錢用在教育、醫療上。也歡迎企業、賣場或傳統市場捐贈食材給1919食物銀行,一同打造無饑餓與零浪費的愛心社會。

普渡時滿桌的物資。

普渡時滿桌的物資。 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

▌HOT!!! 本周超熱門 ▌

在年金改革動盪、軍人形象動搖的時代 這一天、這群關鍵的少數,連續7年都留守在「轉化軍中禾場」的禱告崗位

2個月內慕約翰牧師二度來台 這是他一定要來的時候 潘劉玉霞牧師:我們在打一場很重要的屬靈爭戰

8種向老公表達愛意的貼心動作

被稱為「當代德雷莎修女」 高中畢業即把生命奉獻給烏干達 10年了,她還在這裡

這樣的禱告神肯定不會聽  因為在禱告的態度中,一些錯誤需被修正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