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塵爆意外發生後,馬偕紀念醫院當晚共收治83名病人,台北及淡水兩院區集中醫護與所有後援支援團隊,提供病人最好的治療。在醫療團隊致力救治與照顧病人之外,還有一群「義工天使」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馬偕紀念醫院今天(14日)上午在大禮拜中,針對兩院區事發當晚協助的21位義工頒獎表揚,台北院區有10位、淡水院區11位。院長楊育正表示,兩院區罕見的同時啟動大量傷患機制,在如火如荼救治傷者的同時,這些義工朋友們更是與團隊在一起,在急診室內忙碌穿梭,沒有任何怨言,這種精神令人感動,展現出馬偕精神。
擔任義工長達24年的羅弘泳,於27日晚間全力投入塵爆傷者救援行列。 (照片提供/馬偕紀念醫院)
在「馬偕協談中心平安線」擔任義工長達24年的羅弘泳,近2年開始在台北院區急診服務,27日晚間全力投入救援行列。總以「同理心」看待人事物的他說,「這些孩子是無辜的,誰能預料快樂出遊,竟會發生如此不幸,誰願意呢?所以,別責難這些孩子們了,他們跟家人現在都十分辛苦啊!」
羅弘泳回憶,當晚從最早的4名病人,一直到後來病人大量湧進急診,原本已要下班的他,主動留下來協助病人轉送病房與現場清潔工作,一直忙到凌晨1時多才離開,還意外看到一位認識的朋友,當時看著她小腿受了傷,進行包紮,所幸情況尚穩定,他在一旁鼓勵說:「感謝主,妳很幸運,我雖無法代替妳痛,但請一定要堅強勇敢的面對。」
此次大量傷患到院後的醫療處置,更是一段漫長的過程,除了在急診室的義工們之外,於馬偕擔任義工已21年的燙傷病房專責義工曹淑芬,也是默默耕耘付出的一員。
曹淑芬21年前到馬偕做義工,一開始加入兒童服務組,後來知道燙傷病房有義工需求,遂接受社工師安排,修習4堂相關訓練課程後,進入燙傷病房服務。因應此次事件,曹淑芬與其他3名義工為病人趕製手工「網衣」。
原來,燙傷病人一旦軀幹有大面積受傷,為了讓傷者的敷料可以有所支撐包覆,會讓病人穿著網衣,但就算以最大尺寸的網狀繃帶,仍然無法輕易套入軀幹,燙傷病房因而發揮巧思製作網衣,經由簡單的加工後,即可幫助軀幹敷料固定。
每一件手工網衣都由義工們製作,由於此次傷患人數太多,每換一次藥網衣就得丟棄,「用量之大前所未見」,因此需求量也超出平常的數十倍,義工們連忙趕工製作,毫無怨言。
八仙塵爆事件馬偕紀念醫院收治情況如下:
※粗體字為7月14日中午11時前最新狀況 (製表/馬偕紀念醫院)
目前燒燙傷面積20%以下的病人狀況相對穩定,台北及淡水院區共有7名患者住院治療,已達一定階段可返家休養,後續將以門診追蹤治療;另有8名患者因居住地及家屬探訪問題,轉院接受後續治療。
懇請各界持續為所有傷者的醫治及後續復健治療之路代禱!
【馬偕紀念醫院燒燙傷病房手工網衣製作步驟】
● 使用部位:軀幹
● 用途:協助固定敷料
● 需要材料:8號網狀繃帶一捆、45公分棉繩六條、紗布剪刀一只、布尺一個、麥克筆一支
燙傷網衣教學影片。(點我進入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