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國際歐華神學院第一屆「教牧與神學教育」研討會。      (照片提供/國際歐華神學院)

近2百年來,華人大量移民到世界各地,其中移民歐洲者與日俱增,目前當地至少有250萬華人。歐洲45國中,華人散佈地區較多的法、英、義大利、西班牙、德國及荷蘭都有約10至60萬不等的華人人口,歐洲華人福音事工實是一大需要。對此,國際歐華神學院於第二屆畢業典禮後,舉辦第一屆「教牧與神學教育」研討會,吸引約400名各地歐華牧者同工參與,董事會主席李健長老剖析各地歐華教會的組織型態,及提出未來努力的4大方向。

教會「處境化」的必要

李健長老提出各地歐華教會的分析及未來計畫。      (照片提供/國際歐華神學院)

李健長老認為,信仰是一種深化的思想與信念,依照地域、歷史演進及文化的不同,發展出不同的信仰表現模式,歐洲新移民教會如何向早期華人移民傳福音,以及早期教會又當如何向新移民或近年累增的留學生傳福音,都值得深入探討。如何能在創新及顧及中華文化的思想下,建立健康的教會,「處境化」是現今重要的課題。

朝處境化目標前進,首先必須先了解各國歐華及教會的狀況。李健舉例,英國是華人在歐洲發展最早的國家,據官方統計約有50萬人,以倫敦最多,華人教會超過100間、基督教機構20間,基督徒約1萬人,教會發展邁入成熟,近年因留學及研究而進入英國的人相當多,福音需求大。

相對來說,希臘只有2萬華人,2間教會,500位基督徒,至今無全職傳道人。目前希臘正陷入經濟危機,人心渴望尋找慰藉,此時正是傳福音的契機。除了這兩地的差別狀況,歐洲其他國家的社會及教會發展狀況也都相當迥異。

歐華事工發展的四大方向

  1. 認識教會所在國的文化,發展屬於自己教會的特殊文化。歐洲不同國家的華人存在各種複雜的思想和情結,需要被了解與接納,因此地方教會牧長需認識當地的民族文化、政經、族群背景及思考模式,以及教會內弟兄姐妹的屬性特質,才能有效從《聖經》中找到帶領教會的模式。
  2. 栽培更多受完整神學裝備及具有牧會經驗的傳道人。歐洲華人的來源雖與美洲、澳洲各地情形大致相同,但移民時間較晚,教會的建立大多少於30年,教會文化尚未成形,若牧者神學裝備不足、牧養經驗不夠,很難應對這樣的處境。成立「教牧中心」,盡速培養全職傳道人,提供足夠的實習經驗,將可縮短傳道人的摸索時間。
  3. 統合與分配外界資源。歐洲各國教會也有城鄉差距的問題,因此亟需建立一個平台,幫助各地教會找到需要的資源,讓資源有效分配,教會得到足夠牧養。
  4. 在同一地區建立有關係之總會、聯會或姐妹友堂。對於從事歐洲華人事工,「教會經驗」非常重要,若能透過植堂、分堂或締結姐妹堂會,讓同一地區的教會深度連結、傳遞經驗、彼此守望,對於個別的歐洲華人教會將有很大幫助。

李健強調,歐洲華人教會多屬年輕教會,成長過程中難免遭遇失敗與挫折,非常需要其他地區華人教會的經驗傳承或幫助,縮短摸索期。「盼望上帝祝福歐洲華人事工,然後成為歐洲各國和世界各地華人的祝福!」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