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晏涵文教授,現任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名譽教授、杏陵醫學基金會執行長、教育部國教署推動高中以下學校性別平等教育工作小組委員、教育部學校衛生委員會委員、衛生福利部愛滋病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會委員兼衛生教育組召集委員。 (攝影/記者陳衿妮)

性平教材與教學內容雖然一定要做好把關,但家長們更應該關注學校是否有按照課表、課綱授課,以及聘任「健康教育」合格老師,才能讓孩子有機會學習正確「性的價值觀課程」。

「全國家長審議性平教材座談會」高雄場,於上(4)月29日在高雄市議會大簡報室舉行。主講者晏涵文教授,他曾任第一、二、五、六屆教育部性平委員,與第五、六屆課程教學組召集委員,也是健康與體育領域的課綱召集人,分享教育現場的現象。

 

【點我觀看「全國家長審議性平教材座談會 - 4/29高雄場」直播影片】

  • news-details
  • 「全國家長審議性平教材座談會」高雄場,有許多家長列席,了解爭議課程內容。 (攝影/記者陳衿妮)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終於醒了

開場時,晏涵文首先提醒現場參加座談會的家長,老師在國小階段面對學生6年、國中階段3年、高中階段3年、大學階段4年,但家長卻需要面對孩子一輩子。

 

現在,家長們願意對教育部提出四大訴求,重新檢討性別平等教育,並關心支持婚姻家庭,他表示強力支持。因所有的「考試學科」對每個人的影響都不會是一輩子的,唯有「性教育」影響才是長遠的。

 

「錯誤」或「不適齡」的性教育可能帶來的結果──孩子若在大學談戀愛、生了一個小孩,但有一天他回家告訴你,他不愛對方了。家長可能要面臨自己已到6、70歲高齡,卻還需幫兒子養孫子。

 

但他也擔憂,現況看來全國家長雖開始關心「性教育」;但依他觀察,家長僅是反對性平教育中「對性的放縱」的錯誤教導,而不是真的了解、而願意支持「正確的性教育的教學」。他同時強調,不只是家長,連媒體也曲解九年國教中的「性教育」,以為「性平教育」等同於「性教育」。

  • news-details
  • 高雄、台南多位議員一同關心爭議性教材。 (攝影/記者陳衿妮)

性別平等教育的實施是噩夢的開始

民國90年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前,教育部即決定將包含兩性教育(後改為性別平等教育)之六大議題融入課綱。民國93年「性別平等教育法」頒布,其中第十七條規定應將性別平等教育融入課程,同時國民中小學每學期還至少要實施四小時的相關課程或活動。【實行細則第十三條】本法第十七條第二項所定性別平等教育相關課程,應涵蓋情感教育、性教育、同志教育等課程,以提昇學生之性別平等意識。

 

晏涵文直呼,這個教育政策的公布,讓台灣的「性教育」開倒車40 年以上。因為性教育本來就包含情感教育、性傾向教育、月經的教育、更年期的教育、分手的教育,可以列100種以上的教育。而教育部竟在沒有詢問任何專業建言的情況下,直接定義「性教育」不是「情感教育」。

 

性別平等教育所談的「多元情感教育」,內容幾乎都是談「同性戀的情感」,也就是直接將「多元性別」等同「同性戀」;內容完全沒有「陰陽人」、「變性人」,只有3-5%的「同性戀」,其餘95%「異性戀」完全隻字不提。因此,「性別平等」雖標榜對「多元」性別尊重,其實是尊重「單元(同性戀)」,而且是「少數」單元。

 

「性別平等教育法」所頒布國中、小學,每學期還至少要實施四小時的相關課程或活動推動後,開始成為全國家長的惡夢—因這部分課程,很多都是由同志或非合格教師擔任講師;而當「性別光譜」教材造成孩子對自我性別認同混淆的問題浮出檯面時,不只引發各界爭議,家長抗議聲浪遍滿全台。

  • news-details
  • 參加的家長們專心填寫問卷。 (攝影/記者陳衿妮)

家長該關注學校是否有依照課表授課

課程有屬性之別,區分為生活的課程與非生活的課程,七大領域有四個領域是要考試的科目,三個領域是不考試的生活科目。不考試的生活科目有:健康體育(健康教育、體育)、綜合活動(家政、童軍、輔導)、藝文與人文(美術、音樂、表演藝術)。

 

過去學校不考試的科目就不聘老師,其中健康教育、家政、童軍、輔導、表演藝術等生活科目並不考試,所以各校合格師資的比例偏低,或不是由合格老師負責教學。

 

晏涵文提到,教材是死的、教學是活的,沒有合格教師的正確教導,讓「健康教育」中的「性教育」課程的功用無法發揮。而且,現在學校強調「性別平等教育法」,卻又不是由專業的師資去教,後果可想而見。

 

教育局從民國100年開始,就已不公告「健康教育」合格教師的比例資料,但每間學校的資料都有完整建檔,隨時可供查詢。他建議家長可以要求各縣市教育部公布資料,因為你的孩子在接受國家教育,所以家長有權利知道學校授課的師資內容。

 

教育現場還存在一個更嚴重的問題是「學校不按照課表授課」,他估算全台約有95%的國中三年級「健康教育」課程時段配給導師做基本學歷測驗用;學生完全沒有買課本,也完全不上課。但家長完全沒有意識到教育中缺少屬於「生活」的性教育,導致孩子錯失在對的年齡學習正確「性的價值觀課程」,這才目前教育現場最急需迫切改善的問題。

  • news-details
  • 有爭議性的性別平等教材。 (攝影/記者陳衿妮)

「健康教育」課程有專業的「性教育」教學

教育的規劃是依造「適齡教學」,九年國教針對每個年齡階段推出國小、國中性教育教學,這類的課程通常都被編列在七大領域的「健康教育」課程之下。針對專業的性教育,台灣有全亞洲最好的課綱、課本。

 

女生平均是國小六年級升國中一年級時開始初經,男生晚兩年約在國二、三會有夢遺現象,而當國二升國三是學生對「性」最好奇的時候,學校完全不教,學生開始從「A片」、「色情書籍」去探索;加上現在「性平教育」是委託校外人員教學,在非合格師資或同志的教導下,「性教育」很可能等同「情慾教育」、「同性戀教育」。

 

因此,性平教材與教學內容雖然一定要做好把關,但家長們更應該關注學校是否有按照課表、課綱授課,以及聘任「健康教育」合格老師,才能讓孩子有機會學習正確「性的價值觀課程」。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