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甘為霖牧師與盲生在「洪公祠」(訓瞽堂前身)前留影。

甘為霖牧師與盲生在「洪公祠」(訓瞽堂前身)前留影。 (照片提供/陳育麟,翻攝自:台南長榮中學校史館暨教會史料館)

「台灣特殊教育之父-甘為霖牧師(Rev. William Campbell)」和其他許多外國宣教師一樣,有著傳奇般的宣教故事,然而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對台灣特殊教育的貢獻。《台灣盲人教育之父-甘為霖博士傳》的作者、台東馬偕醫院院牧主任潘稀祺牧師說:「如果沒有甘為霖,台灣的特殊教育不會有今天。」

早期社會不重視盲人,他們往往遭鄙棄,得靠行乞或從事勞動性高的工作來維生。甘為霖牧師見到當時約一萬七千人生活在此慘狀中,心生憐憫,立即向英國母會籌措經費設立台灣首間專為盲人設立的學校「訓瞽堂」(國立台南啟聰學校前身),並陸續完成盲人點字書,幫助他們受教育,擁有自立更生的能力。諸多貢獻改變不少盲人的命運,也為往後台灣特殊教育奠定了厚實基礎。

甘為霖牧師是英國長老教會差派來台灣的第二位具牧師身分的宣教士,一生在台47年,幾乎是將人生最棒的時光都奉獻給台灣。甘牧師非常博學多聞,他的服事也非常多元化!然而,在這許許多多的宣教工作中,甘為霖牧師對身心障礙者的關懷非常之用心。他不遺餘力地關心盲胞,開始著文關心盲人、募款設學校、尋找教育模式、從各地帶回點字器材與製作,乃致栽培盲人、予以生活技能、培訓盲人教師、為盲人向日本政府發聲爭取受教權…,其所付出的心力,絕非一時一刻已矣,而是需要長期的付出關懷。

1883年,甘為霖就已關心盲人問題

其實,早在1883年甘牧師就已關心盲人問題,英國聖經公會也寄來點字聖經本,1888年在倫敦籌刊《點字初學書》、《馬太福音書》和《廟柱問答》等廈門音羅馬字浮凸刷書。1890年2月在自宅開辦盲人學校。1891年,甘為霖牧師租用「洪公祠」成立「訓瞽堂」,為台灣第一所實施盲人點字教育之機構。同時也教授聖經、算數、手藝等。

1895年,日本佔領台灣初期,島內動亂不安,訓瞽堂被迫暫時關閉。隔年,甘為霖先生拜訪當時首任台灣總督樺山資紀,請他支持台灣盲人教育。1897年,訓瞽堂因租期屆滿停辦。甘為霖先生致書擔任台灣總督府學務長的伊澤修二請求支持盲人教育,並有意將訓瞽堂交由日本政府經營。同年6月20日甘為霖牧師資助陳春、蔡溪、郭主恩三位盲生赴日修學,開啟台灣盲生赴日留學之路。

日據時期,台灣盲人教育曾中斷又恢復

1900年,第四任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接納甘為霖牧師建議,向當時日本政府建議再度恢復盲人教育,並將訓瞽堂併入台南慈惠院的業務之中,成立「台南慈惠院盲人教育部」;曾任台南長老教會中學(後來的長榮中學)教師、並由甘為霖牧師證婚,且長眠在「台南基督教墓園」的基督徒秋山衍山,也成為該院首任校長。據聞,甘為霖牧師的照片也代代被掛在校長室以茲紀念。

1915年日本政府為了肯定甘為霖牧師對台灣盲人的貢獻,特頒贈「勳五等雙光旭章」。1917年返回英國,並於途中在香港獲日本政府頒贈「勳四等瑞寶章」,1921年九月9日逝世於英國的波納毛茲(Bournemouth),享年八十歲。

甘為霖栽培盲童廖旺成基督徒 繼續關懷盲胞

當筆者在數年前提及「2015年為台灣聽障教育百年紀念」之際,也與幾位關心「台灣聽障宣教百年歷史」的友人,急亟追尋「台灣聽障教育之始與甘為霖牧師是否有直接的關係」等相關證據。

筆者發現,在這期間仍有甘為霖牧師積極關心盲童的記載。如1899年進入台南「慈惠院盲人教育部」就讀的盲童廖旺,1905年由甘為霖牧師引領歸主,1909受甘為霖牧師栽培,前往日本東京高等盲啞學校(今日本國立筑波大學)公費留學,1913年學成後返台任教於母校的基督徒廖旺,直至1922年開設「台南鍼按院」才辭去教職。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