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照片提供/蘇頌榮牧師)

在偏鄉地區,因著人口外流,或許沒有條件可以成為百人、千人的大教會,但上帝使用鄉村教會落實社區老人關懷,進而讓教會傳福音有新的突破。

據《2015年台灣基督教會教勢報告》,台灣南部基督徒人口增長幅度如下:嘉義市0.62%、嘉義縣0.11%、台南市0.73%、高雄市0.68%、屏東縣0.02%。其中,屏東縣基督徒人口數從2013年的71994人降至2015年的71359人,減少635人。

  • news-details
  • (資料來源/2015年台灣基督教會教勢報告;製表/記者杜胤廣)

  • news-details
  • (資料來源/屏東縣政府民政處)

屏東縣政府民政處105年9月人口統計,屏東縣遷出人數2265(人)、出生人數425(人)。在人口外流、低出生率、人口老化趨勢等多方因素影響之下,屏東縣基督徒人口增長幅度,不只是南部地區最低,更是全台最低。

 

但真正衝擊屏東福音宣教的最大阻力,似乎不僅與人口外流、低出生率、人口老化趨勢等因素有關;居民受到民間信仰的影響,以至於產生對基督教的偏差看法,與很多原住民「家族式」教會都已經軟弱、甚至離開神,更是關鍵因素。

 

八八水災過後人口嚴重外流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竹仔腳教會謝智偉牧師提到,以其在屏東牧會十年的觀察,該區很多在地的老人,深受民間信仰影響,不只不敢進到教會,甚至覺得教會很恐怖,也擔心不同信仰會不會「煞到」。

 

要在屏東縣偏遠村莊傳福音,除了要突破民間信仰的差異性,現在人口外流與低出生率,也都是基督徒人口低成長的關鍵。尤其屏東為八八水災受創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很多居民害怕再經歷水災而人口嚴重外流,讓福音宣教更是雪上加霜,極難大力拓展。

 

八八風災過後,屏東縣青壯年人口開始大量外流,很多社區長輩因為子女長期在外而孤苦無依。因應林邊鄉人口老化趨勢,讓教會開始有機會可以透過「社區老人關懷事工」,讓偏遠鄉鎮老人開始有機會跨出接受福音的腳步。

 

隨著政府推動社區關懷據點,教會有機會與政府公部門合作,村莊長輩藉此機會接觸教會之後,發現基督徒很和善,紛紛願意來到教會。

 

謝智偉認為,在偏鄉地區,因著人口外流,或許沒有條件可以成為百人、千人的大教會,但上帝使用鄉村教會落實社區老人關懷,進而讓教會傳福音有新的突破。

 

他表示,外移的青壯年因為身處都會區,面臨更多的困難與壓力,在困境中,若身旁有基督徒邀請他們到教會,在小組的關懷中,很實際的在困境中得到幫助,透過看到信仰中所帶出的力量,比較容易接受福音,而有很多因此信主的見證。

  • news-details
  • 竹仔腳教會謝智偉牧師。 (攝影/記者陳衿妮)

「客家族群」對基督教的偏差看法 使得福音難以廣傳

長久以來「客家族群」因著民間信仰的深刻影響,使得福音難以廣傳。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竹田教會蘇頌榮牧師表示,早期宣教士的「醫療宣教」,因為「西藥」療效極佳,間接的衝擊到台灣當地「拜拜喝符水」的民間信仰,而導致有心人士的反撲與惡意的攻擊,造成台灣居民對基督教產生偏差的看法。

 

當福音來台,外國宣教士以「醫療宣教」的方式,讓很多台灣本土民眾,有機會見識西醫的療效;因而很多台灣傳統療法的生意與民間廟宇的利益,都受到很大的衝擊。

 

在當時,台灣傳統療法與廟宇喝符水,開始乏人問津。於是民間開始謠言四起—指出「西藥」有效,是因為拿小孩的眼睛與腦來做成藥品。面對宣教士帶來西方科技產品「照相機」時,更有謠言提出,「拍照」會吸走「人的靈魂」。

 

這些影響,仍在屏東縣較為鄉村的老一輩中根深蒂固,以至於對「基督教」始終敬而遠之。

  • news-details
  • 屏東縣長潘孟安(左)竹田教會蘇頌榮牧師(右)。 (照片提供/蘇頌榮牧師)

蘇頌榮強調,在客家庄宣教,除了需要面對老一輩村民對基督教的錯誤觀念,更大的挑戰是─如何突破客家傳統文化,使村民認同基督信仰。

 

目前客家教會,以「倒水禮」(水的源頭是上帝)、「獻花」(發揮基督馨香之氣)、「點燭」(聖靈像光一樣)進行追思,這樣的追思儀式不是「祭祖」而帶出「敬主」象徵,來改變客家庄對基督教會的觀念。

 

今年5月,為響應屏東縣「在地安老」、「安居大社區」的照顧政策,竹田教會開始設立「關懷據點」。蘇頌榮認為,當社區人口逐漸老化,教會跨出「社區關懷」的腳步,可以讓社區的村民,有更多機會接觸教會。

 

他提到,雖然在鄉下城鎮人口外流的情況下,年輕人信主的比例有下降的趨勢,但竹田教會基督徒人數整體上仍屬於「正成長」;在教會辛苦耕耘之下,最近一、兩年長輩信主的比例開始拉高。

  • news-details
  • 今年五月份,竹田教會開始設立「關懷據點」,讓社區村民更多接觸教會。 (照片提供/蘇頌榮牧師)

原住民很多「家族式」教會 都已經軟弱、甚至離開神

屏東瑪家鄉拿撒勒人會瑪家宣聖堂王明光傳道表示,原住民信仰多屬傳承式的「家族式」教會,由家中上一代或上上代的信仰直接傳承。

 

「家族式」的牧養使得別的教會通常無法關心,甚至有排斥現象;也導致對屬靈真理不是完全的認識,會把信仰與傳統文化結合,往往對神的屬性與人的屬性沒有辦法做出正確的分界與認知;而有些族人就算知道,也不一定敢辯駁。

 

王明光提出,以原住民的傳統信仰來看,因為基督教信仰進入台灣的時間較晚,也與傳統民間信仰有很多格格不入之處,很多部分衝擊著舊有文化,導致很多「家族式」教會,漸漸在信仰與傳統生活方式之間沒有清楚的界線。以至於在地許多教派成立時,很多家族式教會都已經軟弱,甚至不認識神、也離開神了。

 

隨著人口外流,留在部落的通常都是年長與年幼的一群,這也導致教會奉獻不足,所以發展出─外流的族人在哪裡,就在哪裡設立小組,會有關懷同工到都市關心這些人,並且將奉獻帶回母會,才有辦法讓教會繼續成長。

  • news-details
  • 王明光傳道(左二)。 (照片提供/王明光傳道)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