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白大衛(David White)牧師與妻小來台投入基督教高等教育事奉,長女白貝姬(Becky White)也領受呼召,成為學者宣教士。(圖 / 記者彭錦梅)

在歐美宣教士普遍往非洲去的1975年,白大衛(Dr. David White)牧師領受神的呼召,帶著妻小來到灣,執掌臺北基督學院。本不願來台教書的女兒白貝姬(Ms. Becky White),因神的一句話:「灣也是妳的地方」,而回到北基督學院教授英文。白氏家族兩代人,於作育英才,更以身教,將基督之愛影響無數學生。

去(2021)年,臺北基督學院校慶,舉行「白氏家族忠心事奉紀念碑」立碑儀式,頒發「30年特別服務獎」予白貝姬;見證一生奉獻、兩代馨香,白氏家族持續立德樹人。

25年預備,神帶領白氏家族來台

10歲時,有人將福音傳給在美的白大衛(Dr. David White),當時因住家鄰近教會,教會牧師便到其家中分享聖經。

 

青少年時期,一位國外宣教士的分享激勵了白大衛,使其將來期成為跨文化的異地宣教士。

 

當時許多歐美宣教士的異象,都是前往非洲傳福音,因此白大衛牧師,原也認為自己會前往非洲,然而,從領受呼召的那一刻,上帝預備了他25年,才帶領一家來台奉獻。

 

白大衛一路在美完成神學院裝備、取得博士學位後,進入教會牧會。他與妻子(Ms. Barbara White)訂婚時,與之提及神呼召自己成為海外宣教士。

 

神的帶領超乎想像!白大衛沒有去到非洲,其後,在美聽聞台灣的需要,透過基督書院(現為臺北基督學院)的創校院長——宣教士賈嘉美牧師(Rev. Dr. James Graham),於年邁之際,透過美洲長老會(PCA)的教育宣教與事奉邀請的呼籲,因而蒙感的白大衛,於1975年攜家帶眷奔赴台灣,與師母雙雙於基督書院,成為宣教士教授逾40載。

 

白大衛認為,只要是出於神的帶領,到任何地方,他都願跟隨主的腳蹤行。想起已故白師母,白大衛感念其付出:「當時她要獨立幫助遠離美國的孩子們,在台建立學習、安排很多異地的家庭與生活照料的事,真的很不容易。」

 

80年代,基督書院創辦人賈嘉美逝世時,由白大衛接任基督書院之院長。

 

白大衛與妻子婚後,育有三子。長女白貝姬(Ms. Becky White)於台灣成長,在美國完成高等教育學業後,繼父母職志,以宣教士學者身分回台,投身臺北基督學院的教育工作、任英語與文學教授,奉獻於教育,迄今逾30載。

  • news-details
  • 白大衛(左圖)年少時,就清楚知道自己要成為宣教士。長女白貝姬(右圖)在台灣成長,完成美國大學學業後,也蒙召回到臺北基督學院,投身事奉。(圖/左圖:記者彭錦梅;右圖:白貝姬 提供)

白貝姬承襲父母,深耕臺北基督學院

父母都是神僕的白貝姬,幼時起就跟著媽媽去教會,在家庭、教會和基督教幼兒園中,都接受良好教育;7歲時接受耶穌成為救主,其後又隨獻身宣教的父母,離開美國,來到台灣。

 

作為宣教士的女兒,白貝姬老師告白自身信仰歷程:「很長一段時間,我就像浪子故事中的老大,凡事都是靠自己,但神讓我知道,我們都是祂的孩子,要一起學習。並非我做得好,而浪子做得不好,是我們都得罪了神,需要神的救恩,需要倚靠神的恩典。

 

多年前在台時,白貝姬應邀參加為期三天的一場培靈會,因而真實遇見神,之後開始於教學、校園外,火熱參與服事、帶小組、分享其生命、信仰、經歷和故事。

 

許多屬靈長輩、神學院老師、資深宣教士順服神的榜樣,深深影響白貝姬。她感恩,從小就認識很多敬虔長輩,並笑說:「很多人都會說,『妳一定從小就知道自己會再回來台灣』。其實我並不知道,大學畢業後,我想繼續讀書,但因為父母是宣教士,沒有錢,無法供應我。」

 

當時,母親告訴在美、方畢業的白貝姬,基督書院需要能教英文的宣教士教師,於是她回到台灣。憶起當時說道:「當媽媽這麼說時,我本來不想去,因為以前教過英文,覺得很無趣,但當時神只開了這道門(基督書院)。本來我是很勉強地來,但那一年,竟然開始喜歡英文教學與學生!我也開始學中文,神告訴我,『這不只是妳爸爸媽媽的地方,也是妳的地方』神比我更了解自己,知道什麼最適合我。而且如果知道這是神給的呼召,就會做得很喜樂。

 

訪談至此,白大衛回應:「當我聽到大女兒(白貝姬)願意來台灣當宣教士時,非常驚訝,也從此明白,這是來自神的呼召。」

 

師生互動》不只是經師,更是人師

臺北基督學院規定學生四年都須住校,師生關係不只在課堂互動、大學專業的課程學習,更多是課堂外的生活關懷、生命培育與信仰建造。

 

白貝姬回憶,「有一次跟學校學生一起組織到台東的福音工作隊(類似一般大學的「服務性社團」),那次我教英文,其實那個星期我非常累,但看到偏鄉孩子有機會學英文,而且學生在當中學習服事別人,就覺得很感動。」她說,學生畢業後,還會與其聯繫,看著學生成家立業,甚至成為牧師,心裡非常欣慰。

 

「在學校工作服事時,我常跟學生一起烤餅乾、慶祝復活節、感恩節、聖誕節、一起散步、聊天談心,也常在晚禱時間傾聽學生,用禱告扶持有需要的學生,也對學生有更深入了解,樂意幫助學生突破學習英文的困難。」白貝姬分享。

 

臺北基督學院中,素有原住民、平地、種子(外島)等多個學生福音工作會,分別關懷台灣不同族群與地土;學生在工作會中,可將所學專業與聖經知識,學以致用,並與同學於下鄉服務共事過程,在真理中合一,也體會聖經「愛人如己」的教導。

 

為了神離開家人,神為他們預備更多家人

宣教士離鄉背井、遠離家園,最難以承受的,無非是家鄉家人若有狀況,則鞭長莫及,心中痛苦無可言喻。然而,在那時神對白貝姬說:「你們為了我離開家人,我會給你們更多的家人。」確實,白氏一家兩代,默默如一粒麥子,埋在臺北基督學院數十年,學校同工、校友、同學們等,都成為白氏父女在台灣極為親密的「家人」。

 

在台服事過程,詩篇139篇,常為白貝姬帶來力量。「神多麼了解我、多麼愛我,我心裡的意念、舌頭上的話,祂都知道。」

 

白氏家族忠心事奉紀念碑──將最好歲月貢獻給台灣兩代學者 

2021年12月,臺北基督學院迎接62週年校慶,特別在校慶感恩禮拜後,舉行「白氏家族忠心事奉紀念碑」的立碑儀式。

 

白貝姬提到,過去宣教士的定義是「一輩子埋在神所呼召之地。」現在很多差會對「長宣」的定義,為10年或15年。因後期台灣殯葬法規限制,已故的白老師母,無法如早期賈嘉美牧師一樣安葬於校內。臺北基督學院為感念白大衛兩代投身台灣基督教高等教育,遂於校內設立紀念碑。感恩禮拜當日,也為在學校奉獻30年的白貝姬,頒發30年特別服務獎。

 

白貝姬感謝神,帶領其一家兩代人成為宣教士。「我自己沒有小孩,但所教過的學生就像我的孩子,關係綿長,即使他們畢業20多年,都常來探望我。最感恩的是,看見畢業的孩子們(校友)與神同行。」

 

給台灣老師及讀者的勉勵

隨時光推移,大環境改變,令現今台灣教師地位與處境不若往昔,在教育界奉獻一生的兩位「白老師」,也想給現今的老師們及讀者一些鼓勵。

 

多花時間陪伴學生,相信神的供應

白大衛鼓勵老師們,若師生關係僅於課堂互動,彼此都會感到乏味,若課外花一點時間陪伴學生,聽他們說話,會對學生有更深刻影響,自己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並以經歷腓立比書4:19的應許勉勵——「我的上帝必照他榮耀的豐富,在基督耶穌裏,使你們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盼讀者們堅信神的保守,在疫情中保有信心,因上帝必看顧、供應一切需要。

 

神堅立老師的工作,隨時與我們同在

白貝姬表示,相較於一般大學院校,臺北基督學院的獨特之處,在於師生關係更為深入,因課外有許多「陪伴」時間,自己也更多見證學生們的生命改變。

 

並分享詩篇90:17「願主-我們神的榮美歸於我們身上。願祢堅立我們手所做的工;我們手所做的工,願祢堅立。」相信若老師們先領受神的榮美,手上工作也會蒙神祝福,被神堅立。

疫情蔓延的這兩年,許多人感到孤單無助,然詩篇139:18說,「我若數點,比海沙更多;我睡醒的時候,仍和你同在。白貝姬以此鼓勵,無論遭遇何事,神都與我們同,樂意與我們對話。

  • news-details
  • 臺北基督學院於2021年12月校慶感恩禮拜之後,舉行「白氏家族紀念碑」立碑儀式,並為在校奉獻30年的白貝姬頒發「30年特別服務獎」。(圖/記者彭錦梅)

學生看白氏家族:一生奉獻,兩代馨香

白大衛及白貝姬在台作育英才無數,身為校友、曾是白貝姬門下學生的「臺北基督學院國際暨公共事務室」主任兼學務暨福音事工處副學務長——朱永言,也接受本報訪問,談談他印象中的兩代白老師。

 

信仰教育讓人看見生命價值

「我24歲進入科技業,13年前領受神呼召、離開科技業國際執行長的職務,回到臺北基督學院事奉,越發體認到,有信仰的教育,看重學生生命的價值。念書時不一定明白,在職場走過人生不同階段,發現基督學院的『博雅教育』,對人生有深遠影響。」

 

白大衛在人生最光華歲月、於70年代來到台灣,奉獻給基督學院;80年代創辦人賈嘉美牧師年邁、過世前後,白大衛臨危受命接手該院,帶領學校繼續走在神的心意中。

 

白大衛獻身台灣教育界,太太隨行,大女兒白貝姬也受感成為宣教士。去年校慶,適逢白貝姬任教滿30年,學校特頒發30年特別服務獎,也為白氏家族忠心事奉,在校立碑紀念。其可謂「一生奉獻,兩代馨香」,台灣已然成為白氏家族,毫無保留、奉獻摯愛的家園。

 

事奉神,委身教育

朱永言回憶道,20歲受教於白貝姬,那是她精神體力最顛峰的30歲,作為卓越、認真的英美文學學者,學生都因她經過嚴格扎實的英美文學訓練。

 

大三、四時,自己浸泡在英國古典文學中,深深從文史中連結於基督信仰。回憶起求學時光,「同學開玩笑說,『我們是浴火鳳凰』,有時一晚要讀幾萬字艱深的英國古典文學,還須和同學們分組、分工,進行解析與討論,才能完成學習與報告,印象深刻、終生難忘。」

 

對朱永言來說,白貝姬的影響,不只在嚴格的課業標準、學習要求,更多是生命與信仰的榜樣。

 

熱愛學生,為其堅實後盾

白貝姬對教學和學生,都充滿深刻的摯愛熱忱,不只是傳授文學內容,從英文、歷史和歐美地土信仰的衍進發展,為學生奠定深厚根基,她同時更看重學生於學習過程中,展現出的態度。

 

從白貝姬身上,除學習到知識,更學會了態度、責任與用心,那是扭轉與塑造一生學習、工作和事奉的精神。白貝姬時時展現為人師表的用心,被她服事、引導、勸勉,甚至忠告與責備,所有同學都一生難忘其所帶來的影響。

 

返校服務的13年間,朱永言與白貝姬從過去的師生,成為併肩的同工,更深看見她的雅量。「她無數次走到辦公室,關心、肯定、鼓勵我,總問到『有什麼是我可以為你禱告的?』」 朱永言知道,白貝姬一直在宣教士團契的禱告中,為學校和同工禱告,是個真正有「耶穌心腸」的老師。

 

在他眼中,白貝姬的生命裡,充滿宣教士的屬靈遺產(Missionary Legacy)、實踐對靈魂的關懷。

 

「當學生參與福音工作會的寒暑下鄉服務時,白貝姬老師總會鉅細靡遺詢問有沒有什麼需要,為大家禱告。每每總在寒暑假工作隊出隊前,為每支隊伍的學生們烤布朗尼,甜了學生的口,更溫暖我們的心。她也知道,學生在有限的資源中幫助弱勢區域、窮困的朋友,常會為工作隊募集物資。」

 

訪談間,從朱永言的語調裡,聽得出他在白氏家族身上學習的生命典範,更感恩能遇見一位良師,如今兩人甚至成為益友,以致朱永言願意傳承教育使命,回到母校,服務學弟妹們!

  • news-details
  • 臺北基督學院國際暨公共事務室主任、兼學務暨福音事工處副學務長朱永言表示,從白貝姬身上,除了學習知識,更學會態度、責任與用心,那是扭轉與塑造一生學習、工作和事奉的精神。(圖/白貝姬 提供)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