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教會中的青少年,到偏鄉學校分享參與兒少議題的經驗。(圖/林巧翎 提供)

「網路公審」現今在校園內層出不窮,造成當事人極大創傷,基督徒應如何看待?新竹國際教會青少年同工林巧翎,分享成因與3個面對方式。同時提出,現代社會重視「人權」議題,盼藉此作為福音預工,幫助更多失喪家庭。

5分之1兒少慘遭網路霸凌!

據兒童福利聯盟「2021兒少網路社交焦慮與網路霸凌經驗調查」顯示,因COVID-19疫情,孩童使用網路時間急速上升,據統計,兒少平均每週使用網路時間為42.7小時,其中有兩成兒少經歷過「網路霸凌」,等於平均每5名兒少,就有1人遭網路霸凌。

 

許多兒少表示,自己遭受莫名其妙的攻擊或指責,或在網路上慘遭不實指控或謠言,導致名譽受損。面對網路霸凌,有超過一半兒少情緒受影響,甚至有26.0%的兒少曾想過傷害自己。

 

就讀教育相關學系,長期投入青少年事工,積極探討兒少社會議題—新竹國際基督教會同工林巧翎分享,接觸大量青少年後發現,網路世代下,青少年時常接受到大量片段資訊,易不了解事件整體脈絡。

加上,人人都可在網路上發表自己意見,若看到網路資訊,卻不知事件完整始末,就跟著留言批評、分享文章,會對當事人造成「二度傷害」。以弗所書5:15教導,「你們要謹慎行事,不要像愚昧人,當像智慧人。 」林巧翎建議,應學習聖經謹慎判斷、彼此相愛的原則

「大腦是神設計,一定會符合神的創造,因此科學,是為了要驗證真理。」教會也堅信,大腦的構造,會符合聖經原則,因此,依據大腦科普知識與研究,她提供3個實際作法。

3方法面對網路公審

1.靜下心思考

看到網路上流傳資訊,不要第一時間回應,先想清楚為何要留言、分享?這樣做可能會帶來什麼後果?切勿因一時情緒失控,做出後悔決定。

2.尋求幫助

若在校園中發生網路霸凌事件,可尋找「成熟」且「願意提供協助」的師長、家人及教會等支持團體。

3.全盤了解

若於網上看到批評、攻擊他人的事件時,可先用科學研究精神,了解事情全貌,並用實際行動印證,再做回應。

  • news-details
  • 林巧翎和青少年討論現代兒少議題。(圖/林巧翎 提供)

重視「兒少議題」,傳遞正確價值觀!

訪談過程中,林巧翎分享,近代社會非常重視「人權」、性別平等議題。政府也極為重視,長期面向社區、學校、機構等積極推廣,因而認為,這是一個良好的「福音切入點」,可作為福音預工,傳遞符合真理的價值觀。

 

她指出,大部分教會內皆有充足輔導資源,兒少可受良好保護。但學校中,卻有許多弱勢孩童,權利受侵占,也不知如何表達,林巧翎希望藉此契機,幫助弱勢孩童「發聲」。

 

曾有學生於參與活動過程中表示,「想要(在學校中放)一個沙包」,以致當情緒失控時,就能選擇打沙包,而不是打同學。還有另名學生,聽完兒少權益後,深受觸動,堅信「正確表達自身權益很重要!」並回饋,「好開心能參加活動,希望有更多投入。」事後,他自行上網搜尋教會資訊,主動參加青少年活動,因此對教會留下良好印象。

林巧翎藉上述例子分享,「兒少議題」是良好對外管道,「很多青少年機構都非常重視人權。教會也不落人後,教育青少年,神創造人,人有神的形象,這就成了人人被造平等的基礎,也是人權觀念的開端,有正確價值觀,就有美好的心思!」

 

並鼓勵具有教育相關背景,或長期投入青少年事工的弟兄姊妹,都可了解相關議題,以幫助更多青年。

關心兒少,需投入大量時間、精力,並且無法立即看見果效,但教會抱持極大盼望,秉持詩篇126:1信念,「耶和華使被擄的人歸回錫安的時候,我們好像在作夢的人。」每當想到,未來更多人信主的畫面,心中就充滿盼望,期待教會界中有更多專業人員投入,齊拯救失喪靈魂!

  • news-details
  • 林巧翎原已考上教職,卻決定放棄穩定未來,回應神的呼召。(圖/林巧翎 提供)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