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實在要有個『諾貝爾陪伴獎』!」吳英明教授說。
讓愛,從「陪伴」開始!4日上午,「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簡稱:彩虹愛家)」嘉南辦公室於「安樂聖教會」舉辦2022年春季全國成長講座(台南場),邀請吳英明主講「後疫情時代,培育世界等待的人才」。
從聖經來看,可發現「沒有一次勝利是因為『人多』,得勝唯一的關鍵只有『神的同在』。」而若父母能以身作則帶動陪伴,孩子也會陪伴祖父母,讓愛加倍。
由吳英明教授主講「後疫情時代,培育世界等待的人才」,其現任於樹德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院,並擔任「擔一里國度人才學院」榮譽校長;講座過程,其以幽默的言詞引得滿堂笑聲。(圖/記者辛毓珊)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
後疫情時代,教育當如何?「家庭與孩子的童年」是投注心力的關鍵。吳英明引用阿德勒(Alfred Adler)名言:「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說明愉快的童年,能使生命剛強。
人們於後疫時代越發倚賴「網路」,世界看似超界、跨域、連動,「但到底是『連動』,還是『連動都不能動』呢?」吳英明指出,日夜漫遊、無盡瀏覽、繭居退縮、精疲力竭,已成為現代人寫照;而此習慣,也妨礙了真正的關係,許多人因此變得不善於面對面應對。
「透過父母陪伴,孩子學習實體互動,未來因此脫穎而出。」人若只有很多證照、很多才幹,卻沒有人際智慧、沒有品格,仍非可用之才。
陪伴,是最基本、最溫暖的動作
「有陪伴,才有未來。」吳英明感慨時事,有些兒女雇用外勞照顧長輩,惟寵物大小事事必躬親;以弗所書6:2節說:「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勉勵,「陪伴」是人際最基本、最溫暖的動作。
現今社會,人們思考被「市場經濟」制約,凡事先評估「利益效率」或「以量取勝」,看似平淡費時的「陪伴」,儼然成為最昂貴奢侈的事。
但從聖經來看,可發現「沒有一次勝利是因為『人多』,得勝唯一的關鍵只有『神的同在』。」而若父母能以身作則帶動陪伴,孩子也會陪伴祖父母,讓愛加倍;彩虹愛家長久重視「陪伴」的價值,是現繁忙社會最難做到、卻也正需要的。
吳英明勉勵:「政治人物再怎麼偉大,終究會過去,但卻不會有『後』彩媽(爸)時代,因彩虹愛家所持守的價值,立基於真理。」
志工精神:「志、工、公」
吳英明亦為「台灣國際志願服務交流協會」(Volunteering Taiwan) 創會理事長,其說明「志願工作」精神:「不是做善事、積陰德或贖罪;志工,是民主社會中,一位『很奇特卻不奇怪』的公益服務者。」
志工的社會影響力可用「志、工、公」三個字來表達,如:「引光的」施洗約翰是一個帶位者、前導者,以奉獻心志為主預備了道路;吳英明也以其「全民應撿(撿垃圾)」的理念說明,行動不只環保,更是透過「身體力行」培養態度與觀察力;格局,會決定生命與事工的高度。
1. 志(will、willingness):志願,是出於「自由意志」的選擇
2. 工(service、labor、work):工作,懂得服務他人
3. 公(public&civic、responsibility):以國度性思考關心公共事務
選擇道路,不是「或左或右」,而是「選擇耶穌」
後疫情時代,人們更加看重「防疫」,除接種疫苗外,真正重要的是「內在免疫系統」,而根本就是回到「神創造人的健康法則」如:安息、運動、多喝水及喜樂的心等,不須花錢去健身房,只要歸回神已在自然中,賦予的自癒恩典。
面對環境無法控制的病毒,「你或許會被汙染,但卻(因有防疫力)不用怕被感染。」而人過聖潔的生活,才能活在神的面前,我們當求神的國(神的掌權)及神的義(神做事情的方式),選擇道路不是「或左或右」,而是「選擇耶穌」,因祂就是道路、真理、生命,我們倚靠祂,就領受向前走的智慧與力量。
吳英明勉勵,優質陪伴能建立童年,也能經營美好婚姻,而「禱告」也不可或缺,可求神賜與「新鮮的愛情」,因祂是活神,能造活人。
「樂活」無關快樂,而是「擁有健康及永續的生活風尚」
「害怕輸在起跑點上」是社會行銷的操作方式,但彩虹愛家持守的價值是永恆的、眼光是終身的,該團隊也能以「分享」彼此豐富;「我們擁有別於世界,且立基於真理的新風尚。」吳英明說。
20年前,曾流行「樂活」一詞,許多人以為是「選擇開心的生活」,但吳英明說:「原文其實是:擁有健康及永續的生活風尚。」而神的真理也是如此。
箴言1:7a說:「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信仰,並不排拒知識,而是能因敬畏神而更有智慧,知道「如何運用知識」。
我聽見我的兒女們按真理而行,我的喜樂就沒有比這個大的。—約翰三書1:4
以神國的眼光,培養國度人才
活出神的法則,不隨波逐流世界標榜的價值觀,如:父母若跟隨世界定義的「自由、人權、尊重」不忍管教子女,反而會失去權柄與智慧,因箴言29:17說:「管教你的兒子,他就使你得安息,也必使你心裡喜樂。」
而孩子的信仰教育,絕大多數透過父母的「身教」耳濡目染;吳英明分享,他深受敬畏神的母親影響,兒時每次主日前一天,母親都會鄭重為孩子預備好衣著與奉獻,無形便表明「神是輕慢不得的(加拉太書6:7)。」而若家裡有分配到補給品,父母也會精心分裝一份給牧者,深根蒂固地造就其「愛牧者」的生命。
基督徒認識「萬王之王,萬主之主」,擁有的是「神國的國度觀」,而培養孩子的目的,不是要他幫助「這國去打敗那國」,而是「祝福列國列邦」,吳英明說:「我們不被世界定義,並非無政府或無國家主義者,而是神的兒女,基督的使者。」
家長用國度眼光、精采生命的格局「陪伴」造就孩子,正是在此後疫情時代,培育世界等待的人才。(圖/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