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shutterstock)

清明節家族祭祀的場合,身為基督徒的晚輩或自認「人微言輕」,有辦法兼顧家人觀感和信仰,甚至成為光和鹽嗎?答案是:有!

 

「岡山活泉靈糧堂」主任牧師林育舜,於教會中牧養許多年輕人,深知晚輩在家族的「話語權」較低,較難主導、扭轉清明節的追思儀式,不過他建議,在這麼重要的日子別刻意「躲開」,反倒要積極參與家族的掃墓活動

你可以積極做「這些事」,扭轉印象大加分!

「掃墓」這件事本身與祭祀無關,所以林育舜鼓勵基督徒,可在清明節的「事前準備工作」如搬運物品、墓地除草、砍柴、整理環境等方面積極幫忙,僅需避開拿香、燒紙錢等「祭拜活動」。

 

畢竟,若已經做到了10幾件工作,只剩1、2件祭祀的事沒做,正常來說應該較少人會再為難。

 

當大家拿香拜拜時,基督徒可恭敬地用「拱手默禱」的方式,向家人解釋:「我在向上帝禱告,和感謝祂讓我們一家人,能有這麼好的時刻聚集。」

 

林育舜語重心長地提醒,「千萬不要露出厭惡的感覺!」通常讓家人反感的地方,是基督徒對祭祀之事擺出明顯敵對的態度,導致較嚴重的衝突。

 

由於基督信仰的邏輯與傳統信仰完全不同,所以必須換位思考,從家人的立場來看,確實很難理解我們的作為;一般人將祭祖視為「孝道」,若基督徒因此冠上「背祖」罪名,福音就更難傳入家中了。聖經中多處教導「當孝敬父母」且記念先祖的作為,因此基督信仰其實是「敬祖」的。

 

在多數華人看來,清明節是值得全家人放下手邊的事,一同參加的年度重要活動,而基督徒更要把握每一個家人相聚、能帶入信仰的機會,「別loss(錯過)掉了!」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0:23-24教導,「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無論何人,不要求自己的益處,乃要求別人的益處。」趁清明節團聚,可以思考如何「為別人帶來益處」,向家人表達愛和尊榮,拉近雙方的關係

 

例如,年輕人擅長使用電子產品,可將這次大家聚在一起的時光剪輯成影片,上傳至家族LINE群組中,或做成紀念小冊子,創造一個溫馨動人的氛圍,而不是對死亡的懼怕感;之後家族相聚的日子,還能再拿出來播放,增進感情、創造話題,甚至對下一次的相聚產生期待感,讓團圓不再只是每年「例行公事」。

 

家人因此感受到被重視,自然會淡化「基督徒身份」不能祭祀的問題

  • news-details
  • 年輕的基督徒雖資源和話語權不多,但可發揮優勢,例如製作回顧影音,記錄家族間美好的時光。(圖/shutterstock)

林育舜鼓勵,常常預備好自己的心態,用行動證明我們愛這個家,而非背叛家族,謹記彼得前書3:15-16,「只要心裡尊主基督為聖。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存著無虧的良心,叫你們在何事上被毀謗,就在何事上可以叫那誣賴你們在基督裡有好品行的人自覺羞愧。

 

有些人的個性不喜歡參加活動,但我們既然已得著耶穌的愛,也要把這份愛分享給更多人,特別是家人;透過生命彰顯出神在我們身上的作為,並且,這些愛是來自於神,不是靠我們自己假裝出來的(加拉太書2:20上)。

 

我們,因為神先愛我們。

—約翰一書4:19

將焦點放在「愛」

有些基督徒在家庭的祭祀上,面對的情況更為艱難,

 

例如有傳道人見證,自己是家族第一個信主的人,由於家中只剩她一個年輕人,長輩就刻意要她每天到神明廳敬茶,而她為了維繫家庭關係仍照做,不過每一次都一邊做一邊禱告,心中對神的敬畏十分堅定,在其他事上也順服長輩,沒想到一週後長輩就主動跟她說不必再去敬茶了。

 

後來家人拜拜,還會特別留一份「沒有拜過」的食物給她,從此也不再以拜拜的事情為難她了

 

林育舜以此例說明,雖不鼓勵祭祀的行為,但若非不得已必須做,便更需要迫切禱告、尊主為大,並用感恩的心為家族代求,且知道自己這麼做是為了得著更多家人的靈魂

 

最後林育舜勉勵,看待清明節時,跳脫「聖與俗」、「正與邪」的二分法,將焦點放在「愛」。在不偏離真理的基礎上,透過我們愛的行動,讓基督的大能運行其中,使清明節的家族聚會更加活潑、充滿愛,進而成為家人喜歡參加的聚集,必能帶來轉化和復興!

  • news-details
  • 岡山活泉靈糧堂林育舜牧師夫婦,於教會內牧養許多年輕人。(圖/記者林子騫)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