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主任牧師劉炳熹表示:基督是光,我們得以勝過一切懼怕,並認為實際了解可以免於許多不必要的臆測與恐懼。此展覽自宣傳期到開幕後,也持續引發教會及社會熱議,網路圖文作家蠢羊與奇怪生物,且向「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主任牧師劉炳熹借牧師服,提供網紅視網膜在展場留影,後續也引起人們對於牧師服的相關討論。(圖/劉炳熹臉書)

台南市美術館「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自25日開展後天天人潮爆滿,一度暫停開放,昨(27)日正式公告:28至30日採「號碼牌」採分時段、分流參觀,每場次參觀時間僅55分鐘,而7月1日起,採預約制。

 

另類的話題熱潮也不禁令人們好奇--「殭屍展」到底在紅什麼?為何有人大老遠南下,只為了一睹「廬山真面目」?又為什麼有人會堅持穿道袍、帶著符咒進場呢?許多牧者也紛紛於臉書回應,其實,這是一個開啟社會大眾看待「死亡議題」的對話契機。

 

今日報特別專訪兩位牧者,談談「殭屍展」背後可以探討的信仰議題。

  • news-details
  • 台南市美術館「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自25日開展後天天爆滿,28至30日採「號碼牌」分流參觀,且每場次時間僅55分鐘,而自7月1日起,採預約制。(圖/南美館臉書)

該場域追根究柢來說「是美術館,而非廟宇」

「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劉炳熹牧師深感,展覽如此有熱度,除因媒體渲染,追根究柢是「人對死亡的恐懼」,宣傳吸睛並帶來相關討論,「但卻不一定是現場狀態;而把僵屍放在臺灣,人民會很有共鳴。」

 

劉炳熹分享,人們易因「未知或部分事實」引起想像或恐懼,但可能並未真的知道「對方實際要表達的內涵為何」;基督徒如何透過公共展覽,更多認識社會?以及發揮基督信仰與力量,帶來啟發?

 

劉炳熹認為,人們前往看展去認識「它」,並非意圖要接觸靈界,因該場域追根究柢來說,「是美術館,而非廟宇」。基督徒藉此,或許能更認識福音對象,以及社會對於「生死議題」的核心價值觀,並用屬神的智慧,引導對話。

 

以弗所書6:12,「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

 

引發熱議深層關鍵:人們對死亡的恐懼

25日開展時,南美館現場有人身穿道士服、帶著平安符發送,「而作為一個牧師,若你心裡沒有平安,我會為你禱告。」劉炳熹也引導年輕人:「回到當下、捫心探問:自己面對恐懼時,到底在怕什麼、擔心什麼?」

 

而在對話裡,人們真誠交流,才能有效進一步引導、教導;而約翰一書4:4說道,「小子們哪,你們是屬神的,並且勝了他們;因為那在你們裡面的,比那在世界上的更大。基督徒擁有聖靈內住,以及神所賜不能動搖的平安。

  • news-details
  •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其他現場。南美館展覽「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為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於2018年推出的特展,由該館亞洲文明部策展人朱利安.盧梭(Julien Rousseau)策劃,為西方對亞洲死亡及地獄觀的詮釋。(圖/南美館官網)

身為基督徒,你是否可以無懼於討論死亡?

後來,劉炳熹也因回應公報社採訪、一同前往觀展,發現藝術家初衷其實是:想藉此引導大眾思索探討「死亡」,核心目的是期待社會坦然面對生死議題。

 

劉炳熹說:「很多時候,台灣社會確實不敢面對死亡;疫情以來,我們也可以感覺到,國外看待死亡與臺灣人完全不一樣。不可否認的是,臺灣人普遍避諱談死的話題。」或許,該法國藝術家對此展會在台引發熱議,也始料未及。

 

牧師時常需要主禮告別禮拜、陪伴弟兄姐妹面對死亡,劉炳熹從中深刻體會,臺灣文化下的教會環境,即使是基督徒,面對臨終或死亡議題,仍傾向消極;「所以遇到了、真的發生了,可能就會有家庭衝突,手足無措。」他說。

 

但基督徒實有「明確的盼望」、活在「上帝國度」的信心及生命,因聖靈重生了我們、在耶穌基督裡有永生。「我們反而要回過頭來、認真想:是不是自己也不敢面對死亡?否則,耶穌已勝過死亡,我們何以懼怕討論呢?」

 

而一體兩面的,基督徒也明白—死亡同時,要面對神的審判。劉炳熹說:「與其怕東怕西,敬畏上帝比較實在,怕鬼卻不怕神,不是很奇怪嗎?」展覽終究只是個展覽,內容並未牽涉宗教儀式,而從文化層次看,「也沒有那麼恐怖。」

 

劉炳熹表示,此事實在因被媒體渲染而「看似可怕」,但往另一方面想,他打趣地說:「人們自己在家看鬼片,可能還比較恐怖。」

  • news-details
  • 上及右下圖:「新店行道會」張光偉牧師於臉書分享;左下:大光長老教會蔡其佑傳道於IG分享 。(圖/張光偉、蔡其佑社群貼文)

新店行道會主任牧師張光偉亦於個人臉書發文:「最近殭屍非常的紅,在以前看殭屍電影的時候,他們就說,人死掉之後會變成殭屍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有一口氣卡在喉嚨裡出不來,所以就變成殭屍。」甚至引導人們去思考,「我們變成行屍走肉,不也就是這個樣子嗎?有一口氣卡在喉嚨裡頭,就是這一口氣,我們嚥不下去。所以用一生的時間在生氣,然後就像行屍走肉,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不再順利,所以怎麼辦呢?就嚥下這口氣吧!」

 

最後,張光偉也幽默回應:「這口氣要能夠學著去原諒。所以怎麼讓自己不變殭屍?學習去原諒就可以不要變成殭屍!學習嚥下這口氣,學習著去原諒。」

 

大光長老教會蔡其佑傳道也於IG的限時動態分享個人看法:「是這樣子的…天堂和地獄相關的題材,可說是人們宗教核心,即『人死後會去哪?』問題的探求。至於殭屍、鬼怪等題材,則是人面對超自然事物的探索;應該用這個機會好好地做宗教教育。」他認為,每個問題都能引導人們探討特定的生命議題,是與社會大眾交流對話的好機會。

  • news-details
  •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關渡教會」郭明智牧師與師母艾倫.樓幸(母語Pisuy Losing);郭明智認為從小看「殭屍鬼怪電影」長大的台灣人,對此共鳴不令人意外;惟無知帶來懼怕,而越怕越「敬而遠之」,因而循環在「不了解更害怕」的處境裡。(圖/郭明智提供)

郭明智:我所信仰的上帝,絕對大過牠們

郭明智於臉書貼文表示:「參觀時,我不會也不需要穿牧師服、帶聖經、拿十字架;這世界確實有妖魔鬼怪,但我所信仰的上帝,絕對大過牠們,牠們要完全降服在上帝面前,而我們靠著主耶穌的名,也必然將牠們踐踏腳下。」

 

其建議,想去參觀展覽的人,就平安的去吧!但若心中有什麼疑慮、擔心或害怕,那就不要勉強自己落入試探。約翰福音1:9,「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而黑暗從來不能勝過光,願神的兒女一無所懼,並照亮社會。

 

「非聖即俗」的想法,會將人們分類,失去對話機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關渡教會」郭明智牧師,本身對此次展覽深感興趣,因認為背後其實在探討「生死」,尤其從國外視角,認識西方對亞洲的想像,他說:「我們似乎對鬼有兩種既定形象,一是白衣長髮,第二就是僵屍。」

 

為什麼鬼會有此具體形象?鬼到底是什麼?從何延伸出來的?郭明智出生基督教家庭,原本亦相當保守認為「非聖即俗」,直到讀神學院後才打開眼界,「因為有很願意陪伴的老師,用不同角度引導,如何看待福音工作。」他說。

 

學習轉變固有角度,認識對方,且創造與人對話的機會。「生與死怎麼來的?生與死由誰掌握的?當然,都是上帝一手包辦,由祂掌管。」但一般人害怕死亡,基督徒可能並非「完全不怕」,但至少有很明確的盼望,深知未來走向。

 

而如何透過此事,與年輕人對話?郭明智建議可「引導看見事件的多面性」,年輕人接收新事物很快,但也因此較不易深思,而若長輩可以提供看事情的多元角度,包括如何從信仰來思考等等,可以幫助年輕人慢下來,進而認識信仰。

 

「鬼」是人們把恐懼「想像出來並具象化」的呈現,而後「擺在那邊害怕它」。但這是否也淪為一種偶像化表現?16、17世紀,台灣開始有福建廣東移民進來,當時人們經歷瘴癘之氣帶來疾病,人在病痛及未知裡,開始崇拜「神木、巨石」等物,回頭來看,郭明智提醒:「(有時人們)出於害怕,也因為無知。」

 

約翰福音14:27,神這樣提醒我們:「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盼望神的兒女做任何事情都能符合真理,且心中滿有從祂而來的平安。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