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陳培倫現服事於iM行動教會,同時也是一名專業的健身教練。(圖/克里斯大恬粉絲專頁)

身兼牧師及健身教練的陳培倫(Kristopher Chen),外公、爸爸及兩個舅舅都是牧師,從小,他也視父親為英雄、渴望牧職,然而進入青少年期,他開始面對不確定感,甚至曾因911事件而想投身軍旅。

 

如今,他仍踏上了傳道人之路,並說:「不知道你對『牧師』印象是什麼?但這是非常酷的職業。」如同他融合健身專業於牧職,建立教會「身心靈同剛強」,陳培倫說:「願你的身體健康,如同靈魂興盛!」

  • news-details
  • 早期全家福。陳培倫(前排左二)的爸爸是臺籍牧師陳榮敏(台南活水基督教會),媽媽是美籍宣教士伊莉莎白(Elizabeth Chen)。(圖/陳培倫 提供)

擁有混血臉孔的陳培倫,爸爸是臺籍牧師陳榮敏,媽媽是美籍宣教士伊莉莎白(Elizabeth Chen);家中7個兄弟姐妹,小學二年級時開始在家自學,同學不外乎手足、教會的會友及宣教士的小孩,環境非常單純。

 

信仰耳濡目染,因神回應「不要只一個男生」而受洗

從小,陳培倫跟著父母服事,即使不懂卻非常習慣,他常到安平海邊觀看弟兄姊妹們受洗,因此對於「受洗」感到是理所當然的,只是自己正在等一個經歷神的時刻。

 

6歲時,他已有4個手足,但都是姊妹,人們常對他說:「噢!你是那唯一的男生。」聽得他在意了起來,於是禱告神:「希望我不是家裡唯一的男生。」而神回應了他。

 

不久,全家到花蓮玩,父母在那裡宣布再度懷孕的喜訊,而這次是個弟弟!與陳培倫相差8歲,他深刻感受到神垂聽禱告,經驗看似單純,卻因此信仰變得真實,後來他就主動表示也想要受洗。

 

去教會是「沒得選」的,服事神是「應該」的

在牧師家庭成長,並非人人有美好回憶,但陳培倫深感蒙福、很享受在教會同肢體長大的生活,也扎深了「信仰穩定性」。

 

他說:「我們去教會是『沒得選』的。」例如:不舒服可以待在家嗎?爸爸會隨即回覆:「你回來可以休息。」言下之意是:不舒服還是要去教會,但之後可以睡個午覺。父母也自小將孩子安排進小組、跟著教會輪流打掃,所有人都可以貢獻教會,無論年紀大小。

 

管教嚴明時有恩典,因父母看的是孩子的「心」

陳培倫分享父母的管教原則是:「與孩子對『規定有清楚的共識」若三番兩次不聽,會動用家法,但並非打在氣頭上,而是嚴明執行規定,而後也都有溝通時間,並因顧及小孩顏面,管教時都會單獨帶開



例如:家規周間不能看電視,但陳培倫好幾次跑到阿嬤房間偷偷看,媽媽抓到了幾次後,他還再犯,就被爸爸拿棍子處罰了。但另一次,他和朋友裝了一桶的水球,兩人拿到教會頂樓往下丟,目標是要命中停紅綠燈的機車騎士,後來,他的朋友被處罰的很慘。

 

陳培倫看著對方心想:「我完蛋了…」,但父親的反應卻出乎其意料,反而只認真嚴厲說以後不能再做,他回應知道了,父親就讓他過關了。陳培倫回憶時總結:「父親會看我們的心在哪裡,再判斷如何管教。

 

偷看電視看似不嚴重,卻是不聽話,而丟水球好像較嚴重,但屬於愚蠢幼稚並非叛逆。如今,陳培倫為人父母,也深知管教時「處理情緒須優先」,因雅各書1:2說,「人的怒氣並不成就神的義。

  • news-details
  • 上:陳培倫與母親伊莉莎白;下:家族合影。(圖/陳培倫臉書)

兒時視父親為英雄,青少年後開始對牧師一職想法起伏

陳培倫從小視父親為英雄、也渴望牧職,但國中時開始有點不確定,高中的他則直接說:「沒有,我有別的想法。」當時,他因經歷美國911事件,另一份身分認同,讓他很想加入美軍,甚至希望去打仗。

 

但當他慎重向父親談此想法時,卻被直接說「不行」,父親解釋,他有很多美國當兵的朋友,後來心靈受創,故很希望兒子不要踏上這條道路;雖然失望,陳培倫選擇順服,但表示:「若911事件重演,我直接簽入伍。」

 

後來,陳培倫到美國奧克拉荷馬洲(State of Oklahoma)就讀私立基督教大學,卻不知道要讀什麼好,惟發現神學系教授「教會歷史」,便因對歷史的興趣選了此科系,他說:「不是想當牧師,而是想若沒辦法讀一個專業,至少讀一個興趣。」

 

畢業後,也仍未有全職感動,但在長輩的建議下,陳培倫選擇先回來臺灣、到教會的大學生牧區服事。而當時,他因有讀過神學系,所以被按立、成為了傳道。

  • news-details
  • 高中時,陳培倫一度考慮從軍,後因順服父親轉就讀基督教大學,按其興趣選擇神學系修教會歷史。(圖/陳培倫臉書)

踏上牧職後,才領受牧養負擔、確認呼召

那時,陳培倫較在意音樂服事,對禱告殿敬拜較有熱情,也因打鼓認識了現在的妻子——音樂人馮康恬。但「牧養」似乎是次要的熱情,許多牧者蒙召是出於屬靈關鍵時刻,「但我不是。」他說。

 

陳培倫坦承,自己是在不太確定的狀況下,有長輩推了一把,於是想「不然就先做看看」,而往前走時,神就越發加添他牧養負擔,他也見證:「而時間到了,神就為你開了門、往下個階段去。」

 

結婚後,他與妻子有共識,先把音樂放一邊,專心牧養青少年,然後神就開路、給恩典。

 

如今,他分享:「很多人會說:我沒有負擔,所以不會嘗試。但我認為:不要等到熱情來再去做,神會在你嘗試過程,給你恩膏,並在對的時間為你開門。」即使沒有很屬靈的經歷,但卻四處有恩典。

 

至今,他對牧養一職感到非常榮耀。例如:他曾陪伴來自破碎家庭的男孩,當中有人現已是年輕傳道,不久也將按牧。牧養點滴是悉心陪伴的日常記憶,「但往後一看,真的很有成就感,非常感動。」陳培倫說。

 

健身目的到底是什麼?從「興趣變專業」的呼召

對陳培倫而言,健身是「興趣變專業」的過程;因國三時一位弟兄想找健身房運動,就問陳培倫要不要一起去?自此,開啟了他的健身之路。

 

父母也十分鼓勵孩子運動,因他們都主修運動科系,父親從前是足球隊,母親則是田徑隊。陳培倫早期鍛練身材,練到有肌肉形狀出來、有些線條,讓他覺得很有趣,大學則因參加運動比賽,而更加勤於健身。

 

但婚後,陳培倫夫婦曾一度因服事,中斷了運動習慣,那時,他也不確定運動的目的,「因為結婚了,好像沒必要再練身材,當時也較少在比賽。」

 

不久後,體重上升、臉變圓潤,他看了難受,才再回健身房。

 

但陳培倫不斷想:「健身的目的到底是什麼?」邊運動就邊思考。

  • news-details
  • 陳培倫因打鼓認識音樂人「櫻桃幫」鼓手馮康恬,現有一對可愛的兒女。兩人共同經營粉絲專頁「克里斯大恬」,時常分享融合健身及信仰的內容。(圖/陳培倫提供)

用身體榮耀神,用健康、運動及健身傳福音

後來,他發現:體能好,服事相得益彰。妻子也鼓勵他去考證照,讓累積的經驗更專業,進而能去幫助別人。

 

他於是積極研究和追求,「因為神給了我這麼大的熱情,也發現聖經有很多關於身體的原則。」

 

思索過程,陳培倫看到許多牧長因健康危機,服事受影響。這些身體危機有些無法預測,但更多是與生活直接相關,於是,身為一位牧師及教練,他盼望傳遞「靈魂體整全」的教導。

 

他分享,聖經對身體並非僅消極規定,例如:不道德的性、抽煙、酗酒(癮)等,而是有更積極的目的,即「管理神所賜的身體來榮耀祂」;身體是聖靈的殿,人當作好管家,保持穩定的健康,好能殷勤服事

 

讓身體健康成為見證,世人在乎此點,且往往認為「健康最重要」,基督徒卻因屬靈眼光反而輕忽了;陳培倫也表示,學習用真理看待身體,也將能回應潮流,讓教會可以得著此族群,用健康、運動及健身傳福音。

 

需要「有功能性的」運動,讓健康擴張你的靈性境界

陳培倫分享,運動首要觀念是「我們需要」,有些人覺得遛狗也是運動,但真正的運動需有功能性,能直接幫助生活、服事更穩定長久,例如:訓練核心肌耐力、做伸展,能減少身體受傷的風險。

 

提摩太前書4:8節說,「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有些人會過度解釋成:「不需要操練身體,因為操練敬虔更有益處。」但真是如此嗎?

 

究竟操練身體有什麼益處?陳培倫說:「能幫助你更操練敬虔,更有力去服事;身體越強壯,神越能使用,若身體虛弱,就會相對受到限制。」如客西馬尼園睡著的門徒「心裡願意,卻肉體軟弱」,以致無法與耶穌一起禱告,所以,操練身體的益處是:能擴張靈性的境界!

  • news-details
  • 陳培倫與妻子馮康恬同心服事青年,左:2022SHINE營會;平時,他也在屬靈及身體鍛鍊孩子,盼傳遞「身心靈整全剛強」的信息。(圖/SHINE臉書克里斯大恬粉專)

  • 影片內容為陳培倫分享兒時受管教的經歷及祝福教會「身體健康如靈魂安泰」。(圖片及影音提供:陳培倫、剪輯/辛毓珊)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