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2022全國青年泰培歐(Talpiot)」,8日下午由潘牧迪傳道談及「經濟議題」信息。(圖 / 全國禱告網絡 提供)

現今時代,時常在談「雙贏人生」,

但是,今天上帝要問你我:

願不願作一個「沒有雙贏局面」的人生投資

 

許多時候,環境是上帝允許的,為的是要煉出來:

我們的心,是看見地上物的豐富,還是神的原則?

全國禱告網絡舉辦的「2022全國青年泰培歐(Talpiot)」,8日下午談及「經濟議題」,潘牧迪傳道以投資角度切入,舉〈創世記〉第13章,亞伯蘭與羅得的「分家」投資哲學,領眾人思考真正的財富自由,以及跟隨神的人生投資。

  • news-details
  • 「2022全國青年泰培歐(Talpiot)」,7-9日一連三天舉行,今年主題為「命定的多重爭戰」,此次共有全台534人、94間教會參與。(圖 / 全國禱告網絡 提供)

選擇雙贏的羅得,結局如何?

創世記13章一開頭提到,當時,亞伯蘭帶著他的妻子與羅得,並一切所有的,都從埃及上南地去。亞伯蘭在此築壇、求告耶和華的名。之後,亞伯蘭的牧人和羅得的牧人相爭,亞伯蘭就對羅得說:你我不可相爭,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相爭,因為我們是骨肉【原文作弟兄】。

 

潘牧迪表示,上帝好似特別把亞伯蘭和羅得,帶到伯特利和艾的中間,可能有一目的,是要讓他們「看見約但河」。分家的兩人,由羅得先選擇了約但河的全平原,而「沒有做出選擇」的亞伯蘭,便住在迦南地。

 

羅得舉目看見約但河的全平原,直到瑣珥,都是滋潤的,那地在耶和華未滅所多瑪、蛾摩拉以先如同耶和華的園子,也像埃及地。於是羅得選擇約但河的全平原,往東遷移;他們就彼此分離了。亞伯蘭住在迦南地,羅得住在平原的城邑,漸漸挪移帳棚,直到所多瑪。—創世記13:10-12

 

由上述經文得見,羅得選擇的「動機」,是看見那地滋潤,有產出潛力,換句話說,其判斷根據為「地上物」。

 

按經文記載,約但河全平原的特色,如耶和華的園子,也就是神起初創造的伊甸園、一切甚好的樣子,同時有另一特色:也像埃及地;埃及地喻表為「世界」

 

羅得好像同時選擇了神的標準(像伊甸園),同時又選擇了世界的標準(又像埃及地);羅得很聰明,他選擇了一個『雙贏』的狀態。

 

竟有一個地方這麼美好,又像上帝的,又像世界的,羅得腳踏兩條船,好像得到了雙贏局面。然而下一節經文說,「亞伯蘭住在迦南地,羅得住在平原的城邑,漸漸挪移帳棚,直到所多瑪。所多瑪人在耶和華面前罪大惡極

 

羅得漸漸挪移帳棚,因為無法深根。為什麼?因為,人無法選擇世界,又選擇上帝,只能選一個。此例子告訴我們,因著罪的世界,羅得漸漸往罪的方向前行。

 

所以,不可能有雙贏,就是兩選一。」潘牧迪藉此提醒,世界上沒有雙贏的選擇,我們要不選擇上帝,要不選擇世界。

 

如哥林多後書4:4說,「此等不信之人被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榮耀福音的光照著他們。」羅得隨時都在拉扯,且按聖經所言,羅得直到所多瑪,拉扯才結束。換句話說,羅得不是停在世界(埃及),而是停在罪惡(所多瑪)裡

 

一開始想獲得雙贏人生的羅得,日漸靠向世界,最後停留在了罪惡裡。

並且,聖經是這麼寫:「所多瑪人在耶和華面前罪大惡極。」進一步來說,所多瑪不是在世人眼中罪大惡極,也非在羅得眼中罪大惡極,乃是在「耶和華面前」罪大惡極。

 

按聖經所述,羅得可能並不一定知道,世人可能也未必看得見,但聖經清楚地說,在「耶和華面前」,索多瑪人「罪大惡極」。

  • news-details
  • 一開始想獲得雙贏人生的羅得,日漸靠向世界,最後停留在了罪惡裡。(圖 / shutterstock)

這會不會也很像基督徒的人生?

一路上跟隨亞伯蘭的羅得,一定看見許多神蹟奇事,但羅得深深被富饒之地吸引,他作出了何種選擇?一個看似雙贏的局面,一方面好像可以符合神的標準,一方面又可以滿足世界的標準、與地上的豐富。

 

這會不會也很像基督徒的人生?

 

當我們在選擇大學、工作、家庭教育...,面對人生、自我實現的抉擇時,心中或許仍渴望有一個雙贏的局面?

 

若我們如亞伯蘭和羅得,被神帶到伯特利和艾時,一轉頭,看見的是世界,還是神的呼召?在所託的恩賜上,是否仍然忘不了埃及的美好,沾染了世俗的價值?

 

潘牧迪直指,人生投資看的是什麼?非抓取雙贏的局面,而是對神有一個「絕對的生命」。

根據羅得抓取的雙贏,他想要「地上豐富」的這個動機,但最終得到的不是世界(埃及的園子),而是索多瑪—罪惡。羅得原本想賺得耶和華的園子和埃及,兩者卻都沒有賺到,而是賺到了索多瑪—在神眼中的罪大惡極。

 

馬太福音16:26,「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

 

羅得是否在賭一個「僥倖」,想滿足於上帝,又想滿足於世界,或者可以說,這是一種「詭詐」。在追求財富自由背後的動機,會否其實是「貪婪、慾望、害怕未來」...在驅使?

 

羅得從財富自由的角度出發,選擇了約旦河的全平原,其地上物都很好,但最終結束在所多瑪,一個罪大惡極之處;這是滑坡理論,是漸漸地、不自覺的過程。

 

潘牧迪在牧養過程中看見,許多時候,所牧養的基督徒、年輕人,漸漸往索多瑪去的原因,很大的比例,是因為想同時擁有「耶和華的園子+埃及」的雙贏局面。

你願不願作一個「沒有雙贏局面」的投資?

反觀,亞伯蘭作了什麼人生投資?按照輩分,亞伯蘭可以先做選擇,但他沒有。亞伯蘭只有一個重點—懷著神的原則

 

當亞伯蘭堅持神的原則,相信神呼召自己,並相信神在掌權,他最終找到了上帝。

 

神在掌權有兩個意思:

1.神掌權在亞伯蘭的「命定」上因此,就算羅得選到了迦南地,亞伯蘭仍會得到神的祝福。

2. 神掌權在「約」的位置上。因此,縱然亞伯蘭沒有動作,但他站在約的位置上,而神在約上掌權。

 

羅得追求的是地上物的豐富,他僅得到了地上物,還有罪惡。

亞伯蘭看似沒有選擇,但他得到了那塊地,同時得到了使地生長的永生上帝。 

創世記13:14-17,「羅得離別亞伯蘭以後,耶和華對亞伯蘭說:從你所在的地方,你舉目向東西南北觀看;凡你所看見的一切地,我都要賜給你和你的後裔,直到永遠。我也要使你的後裔如同地上的塵沙那樣多,人若能數算地上的塵沙才能數算你的後裔。你起來,縱橫走遍這地,因為我必把這地賜給你。

 

基督徒的一生,有好多大大小小的決定,你想如何豐富自己的歲月?亞伯蘭的不選擇,不是沒得選擇,按照輩分、他可以先選,但亞伯蘭自願放棄了選擇,為的是堅守神的原則。這是一個很美的過程,因為他相信「神在掌權」。

 

亞伯蘭也曾經歷埃及,但他不眷戀埃及,而是一生跟隨神;他有一個絕對的生命,他一心只想要上帝的選擇

 

當我們面對生命中的許多決定時,會否期待想要「雙贏」?世界上的人或許不會有此掙扎,也不會有此詭詐,但,基督徒會有。

 

因為,我們知道神,同時也看得見如同埃及地的園子。我們是否時常想要得到雙贏的人生—同時可以討神喜悅,又討世界喜悅?若是,這是一個很詭詐的人生。

 

這篇信息是百分之百給基督徒的,所要攪動的,是我們內心很深很深的動機:你愛耶穌嗎?你願不願意為耶穌活出一個絕對的生命

 

不論我們參加再多活動,讀再多《聖經》,若心裡沒有此認知和悔改,事實上,我們面對人生很多議題和抉擇時,仍會作出一樣的選擇:滿足自己。

你要不要作一個「沒有雙贏局面」的投資?就是「絕對的生命」的投資。

 

上帝在這個世代中,可能在呼召一群,想要「絕對跟隨神、絕對為神活」的一群年輕人。

 

你願不願意如同亞伯蘭?我可以先選;叫別人看見,我也可以很厲害;我可以如何如何...,但,主,這若是祢給的,我不要雙贏,我要絕對、全部都給祢

 

許多時候,環境是神允許的,為的是要煉出來:我們的心,是看見地上物,還是神的原則?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