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馬偕「翻山越嶺」把福音帶到宜蘭。左為立法院院長游錫堃談到此別具意義。(圖/淡水長老教會、記者董昀)

「踏著沉重的腳步出發…下面就是萬丈深淵…」史料中記載。馬偕在台灣宣教期間,「翻山越嶺」要把福音帶到宜蘭!

 

他共赴宜蘭至少28次、走6千多公里的路程、搶救兩千多名靈魂;更對當時恐面臨「滅族」的噶瑪蘭族人,帶來福音的盼望。

徒步6千里把福音帶到宜蘭

「早上6點開始學漢語,學習音調。

今天,噢!主啊,我要將自己獻給祢。

而這個語言擋在我和住民的中間,

如不將它移開就是死亡。

所以請幫助我,上帝!

 

「我們踏著沉重的腳步出發

頭上有垂直而立200呎高的岩壁

我們開始爬上巍峨高山險峻的一邊

我們左邊是懸崖,下面就是萬丈深淵

 

上述是馬偕的宣教紀錄。馬偕決心要跨越語言與距離的障礙,廣傳福音,翻山越嶺「徒步」200公里,至少到宜蘭 28次;路程極其險峻,加上探訪不同教會的距離,總路程估計破6千公里

 

展現為神完全放下委身的心志。

 

今(17)日下午,在淡水禮拜堂,舉行「噶瑪蘭的牧者—馬偕牧師傳教在宜蘭開幕式」,此場展覽源於兩年前,「宜蘭縣史館」與「淡水長老教會」間,建立起的佳美連結。

 

今年,恰逢馬偕150週年時,因此,淡水長老教會主任牧師鄭浚豪借出「宣教洗禮簿」史料,此為馬偕紀錄當時的受洗者,其中約2千多位噶瑪蘭族人,讓縣史館攜回宜蘭數位化。

 

這別具意義!後代只要「追本溯源」,或許就可看到祖先的信主紀錄。

 

此外,兩方更進一步合作,從今起由宜蘭縣史館,在淡水禮拜堂展出,馬偕在宜蘭的佳美足跡,現場還公開「宣教洗禮簿」原本。

  • news-details
  • 「宣教洗禮簿」原本。縣史館館長介紹,根據紀錄有許多人受馬偕影響,以馬偕「偕」為姓氏。(圖/記者董昀)

  • news-details
  • 淡水長老教會主任牧師鄭浚豪介紹部分展覽,他指出,馬偕為人拔牙前,會先帶大家唱詩歌,放鬆心情。(圖/記者董昀)

  • news-details
  • 「噶瑪蘭的牧者—馬偕牧師傳教在宜蘭」展覽。(圖/記者董昀)

立法院院長游錫堃:種族存亡時刻,帶來福音

葛瑪蘭復名運動重要推動者之一,立法院院長游錫堃致詞時談到,史料的傳承深具意義。因噶瑪蘭族在歷史上,命運悲慘,曾遭平地人欺壓,被迫離開生活千年的原居地,一度流離失所四散各地,面臨「存亡」危機。

 

就在最黑暗的時刻,1873年,馬偕牧師踏上宜蘭,把從神而來的盼望,傳遞給困苦的族人,「神的福音帶到弱勢的噶瑪蘭族,不只治療牙齒、病痛,更在種族存亡滅絕的時刻,帶來福音!」游錫堃強調。

 

經過多年辛苦推動,噶瑪蘭族終於正式復名,成功取回原民身分,但現在還面臨身分證明等困難,而馬偕足跡,正好填補缺乏的歷史,加深族人認同感。

 

馬偕對台灣意義重大,在當時沒有高鐵的年代,於全台留下足跡,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身為噶瑪蘭族,原住民族委員會噶瑪蘭族代表潘明治委員分享,噶瑪蘭族人曾在平地被欺負,逃往山上又受追殺,不得已才漂泊到花蓮,躲在其他族群間,也不敢講母語,直到後來才復名。

 

他感謝在座學者保存歷史文獻,並祝福大家平安喜樂!

  • news-details
  • 立法院院長游錫堃致詞。(圖/記者董昀)

  • news-details
  •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委員會主委王昭文博士,回顧19世紀噶瑪蘭族面臨的困境。原住民族委員會噶瑪蘭族代表潘明治委員,表達感謝。(圖/記者董昀)

  • news-details
  • 全體合影。(圖/記者董昀)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