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嘉義中會水林教會莊信仁牧師,以「舊皮袋能裝新酒嗎?」為題分享專題。(圖/鍾主亮牧師 提供)

嘉義水林教會,原本平均僅8人聚會,平均年齡67歲,每個月奉獻平均不到1萬元,傳統信仰根深蒂固,甚至曾被網路票選為全台最無感(陌生)的地區!莊信仁牧師就任前心中膽怯,後被光照,跟神認罪悔改:「我只照自己的心意服事,卻沒看見祢的心意!」

 

「40年來沒人關懷過這間教會,我們以為上帝不愛這裡了!」莊信仁列下宣教事工後,教會經歷上帝奇妙的供應,聽見在地同工道出真實心聲。他也深刻體會到「上帝的教會,不是環境或人手塑造的教會,而是神親自來動工的教會!

依循固有模式,教會失去在地特殊性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北中會舉辦「21世紀教會發展研討會」,其中邀請到嘉義中會水林教會莊信仁牧師,以「舊皮袋能裝新酒嗎?」為題分享專題。

 

在馬太福音9:7中:「也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裡;若是這樣,皮袋就裂開,酒漏出來,連皮袋也壞了。惟獨把新酒裝在新皮袋裡,兩樣就都保全了。」耶穌的教導中,談到舊皮袋裝新酒是有困難的,可能造成整個皮袋破掉。

 

莊信仁分享,在長老教會的宣教歷史中,1961年「倍加運動」時期,台灣快速植堂,但是卻仍面對現實處境的衰退,從中可以反省出三件事情。

 

第一,在快速植堂過程中,塑造了一個可以依循的模式,但若過於倚靠這個植堂的思維和移植經驗,就會失去每間教會在地化的特殊性。

 

第二,在倍加運動中,由母會拓展的偏鄉教會,習慣被支持,每當要做一項新事工時,首先考量的是經費,以及會有多少人前來,但他們需要學著自己站起來,跳脫倚靠資源的方法,以神國資產的思維來看待。

 

第三,教會設立的過程太快,沒有配搭足夠傳道人進入教會。

  • news-details
  •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北中會舉辦「21世紀教會發展研討會」,眾牧者熱情參與。(圖/鍾主亮牧師 提供)

偶像林立,世人眼中的福音硬土,教會如何翻轉?

莊信仁分享,2008年經抽籤,要前往水林教會就任,才知曉當時教會平均只有8個人參與聚會,平均年齡67歲,每個月奉獻平均不到1萬元,甚至還有土地糾紛。


以農業為主的水林地區,當地最高學府僅到國中,青年缺乏就業機會而大量外移,且傳統信仰根深蒂固,是福音硬土,甚至曾被全台網路票選為最無感(陌生)的地名。

 

「在人的眼中,只是用世界的價值判斷時,很難看見可能性!」但他反思,上帝國的教會不是環境塑造的教會,也非人手建造的教會,而是神親自動工的教會!

 

在15年牧會期間,水林教會的成人會友,從個位數增加至106人,開始有兒少禮拜,並有穩定的中生代聚會人數,更在2020建立新堂,教會甚至差派同工協助姊妹教會發展!

 

那麼舊皮袋如何改變呢?莊信仁分享以下幾個元素:

 

一、深度委身:

我們需要尋求神對教會的心意,我們的世界爭取向上爬的機會,但基督徒領袖的道路是「向下」的,如同耶穌從天上來到地上,是一個向下深耕的歷程,在十字架上死亡的痛楚中,看見教會如何活過來!不是SOP模式的轉換,而是向著過去死,讓上帝來做新事!

 

2008年,前往水林教會就任前,莊信仁看見教會光景,心中非常害怕,且自己最初念神學院時,主攻青少年事工,但水林教會當時已經沒有青年活動。

 

當時,他收到其他教會邀約前往牧養青年,心中掙扎時,太太的一句話卻深深提醒了他:「如果上帝要你去那,你不會在這!」後來他跪著跟神認罪:「我服事想照自己的想法,成就人所看見的,我從來沒想過,上帝祢的心意是什麼?」後來,他與太太決定在水林深耕。

 

我們需要釐清,我們說的委身,是委身在上帝計畫嗎?」所謂的委身,是願意擺上一切的行動!2011年,莊信仁從傳道成為牧師,有青年希望他留下,當他留下十,青年們也願意一同留下。「不是透過絢麗方式使教會改變,而是願意犧牲自己,回應上帝的行動!

  • news-details
  • 委身在上帝的計畫裡,我們需要放下自己來回應神。(圖/shutterstock)

二、危機意識

在探訪中,曾有長輩告訴他:「你不用探訪我,我都會去教會,教會的未來在外面,你去關心社區的孩子們……。」莊信仁分享,我們要問自己一個問題:「20年後,你的教會在哪裡?」我們要成為改革的一群,尋求上帝對教會的託付和心意,那才是真正的危機意識。

 

他開始走出去,關心社區的孩子,長輩們廣邀許多孩子,停止了31年的主日學,第一次就來了16個孩子。

 

三、渴望改變

危機意識會帶來動能,幫助我們在過程中渴望改變,危機中才能渴望上帝在教會的成就與改變!」當青少年增多後,教會不再只是唱聖詩,也開始嘗試敬拜讚美歌曲,只為了讓更多人可以經歷感動!


有次,他洋洋灑灑列下許多宣教事工,但長老卻說:「我們是偏鄉教會,無法拿台北那一套來用。」莊信仁知道教會經費稀少,要推動事工,必然會有令人不安的因素,因此並未堅持。

 

沒想到,後來卻收到一張十萬元的劃撥奉獻,他立刻拿著單據,騎到長老家,興奮的說:「我們擔心的,上帝為我們預備!

 

此時,長老深受感動,才坦然說出內心話:「40年來沒有人關懷過這間教會,以為上帝不愛我們了,要將教會關門!」經過此事,在往後的會議中,同工們皆大力支持,並告訴莊信仁:「傳道,你是火車頭,你怎麼說,我們就怎麼做,只要能讓教會更好,我們都願意改變!

 

眾人對上帝的心,有完全的改變和渴慕!即使奉獻有限,仍選擇信靠上帝,聖誕節時,教會也舉辦了久違的聖誕活動,並大膽向外宣教。

  • news-details
  • 屬靈的危機意識,幫助我們渴慕上帝帶來改變!(圖/shutterstock)

四、敞開接納:

莊信仁分享,水林教會95%都是中低收入戶的孩子,但弟兄姊妹不曾排斥,反倒過去在北部教會服事時,曾有人擔心讓家境不好孩子進來,會不會破壞設施?會不會「帶壞」其他孩子?因著不健全的教會觀念,並未服從聖經的託付—服事孤兒寡婦。

 

他反思,教會何時把牆築起來,讓「需要福音的人」反而進不來?水林教會從青少年到長者,彼此同行。在神裡面,我們都是一家人,都是基督的肢體,我們應一起擁抱在地的社區,思考上帝還能在這塊土地做什麼?

 

我們需要向著這個世代敞開,我們是敞開雙臂,使生命經歷神的祝福嗎?還是把教會關起來?」莊信仁說。

  • news-details
  • 教會是否敞開雙臂,迎接這世代的需要?(圖/shutterstock)

五、全新視野

在以弗所書3:20中:「神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上帝要成就的新事,不是倚靠哪個方法和策略,因此不應擔心資源的缺乏,而讓教會停留在原地。

 

莊信仁分享,水林教會在轉化的過程中,將主日學改為兒童主日禮拜,盼望讓每個孩子明白,來到教會只有一個目標,就是聽見上帝的真理!唯有如此才能帶來生命的改變。

 

生命質量比數量更重要,質量改變,自然會帶來數量成長!讓牧養以神的話語為中心,不再以世界方法,而是建構在真理裡面,偏鄉教會不是只能撒種,而是也能成為收割的教會!

 

最後莊信仁總結道,我們需要重新省思,我們是為了效果而做事,還是為了上帝的福音來服事?我們焦慮的是人數數量,還是生命真正的缺乏?

 

「如果今天教會不像神要成就的,我心裡面有一個很深的危機意識,如果我沒傳,我是有罪的!」馬偕來台捨命傳福音,只怕做得不夠,如今上帝的慈愛,仍在呼召我們去!願我們看見上帝要成就的一切,在行動中跟隨!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