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1971年鄉村福音佈道團成立,由美籍宣教士魏德凱牧師夫婦創辦,異象是在台灣鄉村開拓並建立教會;1992年7月芬園教會成立,至今30年。圖為包慈萱(左三)和她的「新家人」。(圖/鄉福基督芬園教會30週年特刊)

詩篇146:9說:「耶和華保護寄居的,扶持孤兒和寡婦

 

你相信,上帝是看顧孤兒寡婦的神嗎?

 

戴慈萱出生芬園,父親酗酒、吸毒,年僅17歲的母親因而絕望自殺,她還在襁褓便寄人籬下…直到鄉福芬園教會成為她的家,生命出現轉機。她的故事,證明神對「芬園」的心意,是揀選成為「天父的花園」。

彰化「芬園」地名美麗,但其實源自臺語「菸草」(薰),後來取近音「芬」而名為「芬園」;清領時期,此地居民便種植罌粟菸草,又因地理位置夾處三縣市邊界,依山而立容易隱蔽,因而毒品氾濫。

 

楊麗娟傳道(2006/11-2010/03)曾在這黑暗的鄉徑上,心生膽怯,但仍毅然敬拜讚美、越唱越大聲,最終滿出喜樂地說:「芬園,是芬芳的芬園!是神願意同在的居所!」

 

而此翻轉的宣告,具體彰顯在一個孩子身上──包(戴)慈萱

 

心碎母親年僅17歲便結束生命,嬰兒在襁褓裡流離

2002年1月2日,戴慈萱出生。

 

她的生母年僅17歲,是孤身在外的工廠女工,因未婚懷孕曾考慮墮胎,但最終生母無法做此決定,但生父雖住在附近,卻因酗酒吸毒不願支持這對母女。

 

生母因而心碎、絕望,最終選擇自殺一途,生父才不得不接納襁褓中的小女兒,但卻把嬰兒送到遠方,讓新的女朋友照顧,戴慈萱在襁褓裡便幾經流離。

 

兩、三年後,生父因犯罪而坐牢,戴慈萱於是落腳在姑姑家。

  • news-details
  • 芬園位於彰化東北部,地處彰化、臺中、南投三縣市交界處,西側因八卦山脈阻隔,生活圈反而與臺中市較密切;在地文化層次分明,擺盪在保守與新潮兩極之間。(圖/鄉福基督芬園教會30週年特刊)

上小學時,適逢芬園教會開辦弱勢學童課輔班

戴慈萱一年級時,因缺乏家庭支持陪伴,功課總是班上的最後一名。

 

上了二年級,適逢鄉福芬園教會開辦弱勢學童免費課輔班,導師便建議她前往參加,這才讓姑姑放下心中大石,教養重責終於有了援助。

 

戴慈萱每天都到教會做功課,課輔老師為她解惑、陪她練習寫字;半年後,她的名次就躍升到班級中間,讓導師很是詫異,至年底時又進步了更多。

 

然而,就在她升到三年級時,姑姑被診斷出已罹患第四期癌症,醫生直言:「大概沒有什麼方法了。」為此,教會不斷地迫切禱告。

 

2010年,適逢芬園教會牧者「空窗期」,但神就奇妙地連結美籍宣教士國際差傳會(SEND International)包偉力牧師夫婦前來服事──而此刻,正好是戴慈萱的姑姑,即將撒手人寰時。

  • news-details
  • 鄉福芬園教會1992年成立,人事變動頻繁,自第一任黃信吉傳道夫婦後,又陸續經歷林逢泉牧師(暫代)、呂秀春傳道(右下)、楊寶綢傳道(右上左二)、楊麗娟傳道等。2010年,宣教士包偉力牧師夫婦前來服事。(圖/鄉福基督芬園教會30週年特刊)

姑姑病危信主,離世後宣教士成了她的父母

包偉力夫婦來到芬園教會服事後,認識了戴慈萱和她的姑姑。

 

五個月後,姑姑因過於衰弱而昏倒住院,芬園教會不得不開始面對此一事實——對方即將離世,而戴慈萱可能成為「孤兒」。

 

一天,包偉力搭乘教會同工的車,因甚掛記便問:「姑姑過世後,慈萱怎麼辦?」對方坦承不知道,他與師母於是在感動裡說:「我們願意開始照顧她!」

 

出人意外地決定,讓同工十分驚訝!但夫婦倆感動明確,也毅然開始迅速辦理認養程序;姑姑在病危裡歸主,也安然看見了神的預備,戴慈萱於是改姓包、更換國籍,也開始要熟悉新的主要語言──英語。

 

此時九歲的她,已輾轉在四個不同的家庭生活過,如今即將再進入新的家庭、有三個新的兄姐,然不同的是,這對新父母希望和她作一輩子的家人!

  • news-details
  • 包偉力牧師與師母包舒婷(蘇西);右:芬園教會在牧者更替的飄搖中仍站立,有委身的核心同工是一大關鍵!(圖/鄉福基督芬園教會30週年特刊)

委身的愛,第一年沒做什麼──就是建立信任!

第一年,包舒婷師母(蘇西)放下所有其他服事,也取捨了興趣和朋友聚會,全職全心在家教導新的家庭成員──包慈萱,溫柔堅定地委身,學習愛的功課。

 

包偉力說:「慈萱的老師就是媽媽,而老師跟學生每天有衝突!」一開始,包舒婷要求她做英文功課,她就在餐桌一頭雙臂交叉抗議:「不公平!不要勉強我學英文!」不斷地和新媽媽較力。

 

第一年的在家教育,母女倆幾乎只能專心建立信任基礎,「除此之外,真的感覺好像沒有做到什麼!」然包慈萱五年級時,和新家庭前往美國並就讀當地小學,而該年,她不僅成績全優,也能適應全英文課程。

 

她的態度開始改善,願意主動留心責任所在,即使有時情緒仍然不穩定,但因父母堅定的關懷與鼓勵,慢慢地,她能穩定地過好每一天。

 

之後,包慈萱也開始隨著宣教士父母,搬到異地生活、參與宣教;高中畢業後,她申請到美國加州一所大學(Biola University)就讀護理系,每一學期的成績都很卓越。

 

天父花園裡,一朵美麗綻放的花

很久以前,包慈萱曾被人說是「不會笑的孩子」,在家沒有盼望、在學校沒有能力,許多人甚至很早就斷言她的未來堪憂、看不見希望。

 

「但她現在是一個很優秀的女生,也很會打交道!」包偉力引以為榮地說;恩典來自教會許多沒有血緣的人,成為她生命裡的重要陪伴者。

 

她也因此認識了神──那位真正創造她、愛她、救贖她的耶穌基督;爾後,神更透過「巧合的父母」,讓她無條件的被愛與接納,如今,她是天父花園裡一朵美麗綻放的花。

 

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等他施行公理,叫公理得勝──馬太福音12:20。

 

(資料來源:鄉福網站、鄉福基督芬園教會30週年特刊、秦爾聰執事口述)

  • news-details
  • 包偉力與包舒婷宣教士夫婦,以及他們的四個孩子:包凱蒂、包舒媛、包偉恩、包慈萱(左三)。(圖/鄉福基督芬園教會30週年特刊)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