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全台教會在疫情中,聚會⼈數⼤幅降低,回不來的羊,怎麼辦?(圖/Shutterstocks)

回不來的羊,一定要回得來嗎?夏忠堅牧師提問:若是他定意不要回來呢?牧者該如何牧養會外的「會友」?  若是他們在聚會外,但敬拜更榮耀、愛心更提升呢?

你的教會如何面對、眾所矚目的議題:「回不來的羊 走出去的教會」

中華基督教福⾳協進會主辦的「2022關鍵面對座談」於10/21登場,吸引各教會牧者一起研討。

中華基督教福⾳協進會主辦的2022關鍵面對座談,於 10/21登場,多位牧者同工齊聚台北復興堂會場探討。

 

首先,由陶牧群傳道彙整的《2022台灣教會普查報告》顯示,從台灣統計的堂會數、基督徒人口調查,全台教會在疫情中,聚會⼈數⼤幅降低,如2017年新北市共有501間教會,有90,160聚會⼈數;⽽在2022年,扣除暫停與關閉的教會,新北市雖增⾄552間教會,但聚會⼈數則僅有55,234⼈數。

 

他提起,疫情期間,他每次打電話詢問對方教會人數時,回應的人,有些會很介意、疑惑為何問數字?也有些人回覆起來難過憂傷,深覺牧會前途的憂慮。

 

統計中,過去五年如同消逝一般,全台有30%基督徒消失了。面對回不來的羊,應否思想耶穌,道成肉身為需要的人,走出去!

  • news-details
  • 中華基督教福⾳協進會主辦的2022關鍵面對座談,開場由陶牧群傳道主編彙整的《2022台灣教會普查報告》展開序幕。(圖/記者吳旻樺)

走不回來,真的是疫情關係嗎?

福音協進會夏忠堅牧師受訪時表示,由於疫情來襲,教會的確有很大的轉變。關鍵面對座談正是來思想這個議題。從數據來看,的確是有令人沮喪的地方。而值得思考的是,到底走失的羊,是因為疫情的關係?或是因為疫情更顯出了教會原有的問題?

 

進一步解釋,教會是否太過偏重、依賴實體聚會?藉著聚會、講道來牧養信徒,固然有其重要性,可假設他們都不回來,牧者如何牧養在外而回不來的羊?

 

他點出,是否我們太專注思考怎麼讓羊回來,如何人數恢復?的確也需要且值得探討,然而,假設疫情定義下,「他們就是不回來呢?」教會該怎麼做?假設羊群都在會堂外,牧者是否也能幫助會友不回來,卻敬拜更榮耀、愛心更被提高、更渴慕神的話、更殷勤?

 

同時思考:事奉只停留在教會裡嗎?如何幫助會友在職場、在社群裡有更多的事奉;不是帶人參加佈道會,而是在生活中傳福音? 

 

如果停留在把人帶回來聚會,回到原有的模式,如此,可能就白白錯失疫情要帶給我們的提醒。

  • news-details
  • 基督教福音協進會夏忠堅牧師受訪時表示,牧者如何牧養在外而回不來的羊?(圖/記者吳旻樺)

危機就是轉機

10/21,聚集許多牧者同工,以分組的型態來反思研討,教會面對後疫情時代普遍的問題--回不來的羊。主辦單位救助協會夏昊霝牧師提起面對這個新的議題,他誠實說,沒有人有答案,而從教勢趨勢的數據來看時,成為教會普遍的難題,故特別邀請教會牧者、同工傳道,藉著「分組、研討」,一同來交通,將自己的那份「禮物」(指牧會恩賜及經歷)拿出來,彼此互相分享禮物時,相信會成為廣大羊群的福音。

 

聚會開始,陶牧群傳道提出2022年的教勢趨勢,回不來的羊似乎已成趨勢,疫情後的基督徒只有6、7成回流到實體,總體基督徒人數,與五年前的增長並無明顯幅度。然而這不是教會個別的問題,乃是台灣整體社會需面對的問題。

 

他與同工,一間一間教會打電話詢問聚會人數時,對方常常兩種反應,為何要檢視人數?接續就是人數回流下降,憂傷無奈地感嘆,無法跟上帝交帳了。

 

可見,後疫情時代的教會探討,是一大課題!

 

逢甲大學教授佘日新,引用線性圖,說明當疫情影響、俄烏戰爭時,社會議題等,已造成許多不均衡,如經濟弱勢、疫苗弱勢、衝擊性的變化,進入一個又一個未知的議題。

 

繼而要進入元宇宙的世代,而他說道,基督徒應該是「最熟悉」元宇宙的一群人。因為聖經說:如經上所記:神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哥林多前書2:9)

 

而如何從高科技進入高歸屬(High Tech /High TOUCH),則是目前教會急需學習、研討及觀摩的,牧者應該同來思想,如何帶進一種更有溫度的牧會關係,無論羊在哪裡,都能牧養。

 

馬太福音28:19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或作:給他們施洗,歸於父、子、聖靈的名)。 

  • news-details
  • 逢甲大學教授佘日新(圖/記者吳旻樺)

三面向反思,年輕人仍在流失?

世界華福董家驊牧師表示,北美教會趨勢基督徒人數下降,反而非洲教會、中東地區教會,似乎人數影響不大。他分析疫情後的教會景況,提出3個面向:

 

看不到報復性的聚會?

當疫情舒緩,整體社會充斥著報復性旅遊、報復性購物,卻沒有報復性聚會、報復性團契的產生,牧者同工是否該省思,崇拜、聚會的本質,該先來檢視,內容是否夠吸引人呢?人們的優先順序是怎麼安排?

 

追尋身分認同的急迫?

由於人口流動,社會大環境改變,人無法清楚定義自己的身分,反而更急切要求「身份認同」,卻反而激化世代的差異與張力,所以關心世代差異帶來的衝突與危機,關心次世代的流失,才能回歸到門徒訓練的意義。

職場如禾場,突然被看重了?

信仰群體會在宗教生活中追尋,而離開教會的個人生活,或是回不來的羊,更多在職場中追尋生命的意義,在末世的社會價值觀多元化影響下,當意義、歸屬、價值或尊嚴反而常與「工作綁在一起」時,有些人選擇躺平、有些人積極追求成功,而絕大多數的人卻在兩極中間搖擺,我們當如何面對世代的需要呢?

 

董家驊說道,大家都在談論年輕人的流失,教會領袖是否該找出更合適的表達語言,適切的內容,來深刻回應這個議題,值得我們來探討。

  • news-details
  • 世界華福董家驊牧師,分析疫情後的教會景況,提出3個面向。(圖/記者吳旻樺)

夏昊霝於會後受訪表示,這次議題的確是大家關注的,而他們也沒有定義任何答案,所以,用分組型態來集思廣益,讓眾牧者、傳道同工互相探討答案,自己找答案,才可能是符合所需的解答。

 

他更說,另一個省思:如果聚會這麼難,難道一定要聚集嗎?事實上,有些事不用聚在一起也能完成。例如:講道,會友在線上收聽不一定比實體現場差。這幾年,也證明教會發生的事情,有些線上就能完成,也有些線上卻無法取代線下。彼此互動、深一點的眼神對話,則必須實體碰面才能完成。

 

因為這個議題,沒有固定的答案!

 

最後,他帶領眾人,跳脫聽講座的習慣模式,而要主動去找三個現場的陌生人,像一個一個去「相親」一樣,去認識、去了解別的牧者、別的教會、其他的牧會同工的答案。

 

他提醒,因為習慣聽,就不會有解答。而牧者也許慣於表達、慣於講道,而表達的內容是什麼?牧者能與牧者的互動,牧者與會友的互動基礎,才能有進一步的關鍵面對。

  • news-details
  • 中華基督教福⾳協進會夏昊霝牧師。(圖/記者吳旻樺)

  • news-details
  • 2022關鍵面對座談,多位牧者同工齊來探討、分享,討論熱烈,期能互相激盪出對策。(圖/記者吳旻樺)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