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作者王艾光弟兄(本名王鼎和),30歲突然被宣判罹癌,展開抗癌旅程。(圖/王艾光 提供)

當癌症來敲門,你是否真的還能完全相信「有神」?

「如果上帝不要我了,我是不是也可以不要祂了?......」

 

年輕抗癌鬥士王艾光(本名王鼎和),正值生命起飛翱翔的30歲,卻被突來的噩耗——「淋巴癌」,使人生旅程似乎嘎然來了個大轉彎...

 

歷經完整的六次化療,又復發、又再診治,一路走來,他以「虛實交替」的文字,記錄下療程日誌,進而出版了第一本「抗癌福音小說」:《我就說,上帝哪有這麼可愛?!》,帶領讀者一起走上笑淚交織、又充滿奇幻的信仰歷程!

我就說,上帝哪有這麼可愛?!》的作者王艾光弟兄,青少年時期於教會學校受洗,歸入主名後並無穩定聚會。直到上大學,再重新回到教會,曾全力投入服事三年。他是家中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的基督徒。

 

2017-2020年間,隨著家人到海外工作,王艾光穩定地參與當地主日聚會。

 

意外突臨,人生大轉彎

沒想到,正當Covid-19大流行期間,2020年初,他開始咳嗽,吃了兩次醫生診治的抗生素,卻不見好轉,於是心有警覺。而當胸口的腫瘤可被明顯觸診出時,便心知不妙。

 

於是,過完年後,王艾光頂著猛烈咳嗽,腫脹的脖子與臉龐,在疫情嚴峻下,仍至馬偕醫院檢查。他穿過眾人的異樣眼光,做胸腔X光掃描,映入眼簾的是一顆比棒球還大的白色腫瘤,正滯留在胸腔上壓迫著,導致身體一連串不太對勁的咳嗽,止也止不住......

 

醫生判定:「淋巴癌」。那年的他,30歲。

  • news-details
  • 醫學上,淋巴癌有別於其他癌症,可以用六次化療,將腫瘤全部殺光。(圖 / 王艾光 提供)

而幸運的是,淋巴癌有別於其他癌症的地方,就是它完全可以期待透過化療來痊癒。所以,「我的療程非常簡單,就是用六次化療將腫瘤全部殺光,不需要共存,不需要維持,更不需要安寧,一切以治癒為目標。這就是淋巴癌有別於其他癌症的地方。」

 

抗癌勇士,用文字向神「訴苦」

當時要走過化療,實為一段不容易的過程。尤其開始了第三次化療後,王艾光竟出現長達一個月的「頭暈」,且原因不明。

 

參加團契,弟兄姊妹代禱中,有姊妹建議他可以用「文字」抒發內心的不安,或者能舒緩不良反應的焦慮。

 

王艾光想起,自己平日就有寫小說的習慣,心想:「何不將這些人物,放入我的網誌中呢!」於是,近似流水帳的「抗癌日記」,結合小說書中原先就有的12位「虛擬角色」人物,他便開始了以抗癌故事為主軸,來進行網誌寫作。


將一路上紀錄癌症治療的點點滴滴,與不同章節的「不同主角」對話整理成冊,藉此傳達罹癌者的心境、對信仰的質疑和自己想說的道理。他在醫療的曠野中,享受上帝如雲柱、火柱,一路引領他往前。

日間,耶和華在雲柱中領他們的路;夜間,在火柱中光照他們,使他們日夜都可以行走。日間雲柱,夜間火柱,總不離開百姓的面前。

—出埃及記13:21-22

  • news-details
  • 王艾光手拿甫出版的新書《我就說,上帝哪有這麼可愛》,出現於2022年的書展現場。(圖 / 王艾光 提供)

原來,自己有多麼不信任上帝

他笑著回憶,出書只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如今已找不出罹癌前的生命記憶。卻藉著生命罹癌的「震撼彈」,震盪著身心靈每個角落。

 

藉著寫作,他與書中人物的「對話」,像是用出埃及記的經文、拉撒路死而復活等聖經內容,得到拯救。

 

完成醫生說的六次化療療程後,王艾光的身上果真沒有癌細胞了。他高興著自己完全被治癒了,也現身於南京東路禮拜堂聚會、團契,享受主。

 

只是未料,3個月後,時間來到2021年5月:腫瘤,又「悄悄地」回來了......


「我是罹癌了,才明白自己有多麼『不信任上帝』,整個治療都是在巨大的恐慌下度過,同時也看透自己完全仰賴現代醫學與統計學,在復發的噩耗前這麼不堪一擊,不知道自己還能相信什麼。」

 

面對癌症復發,根據醫生建議進入第二階段治療,要做自體幹細胞移植、又做放射性治療,一切過程中,還因著肺部感染,醫院甚至曾發出病危通知。

 

王艾光的家人遠在海外,只有教會裡的「小家長(組長)」,密集前來予以關心。當時他們不畏疫情,每一次不同的診療過程,都會出現在旁,比家人有著更多的關心。如同小天使般代禱、安慰的微小動作,都溫暖著王艾光。

他在書中敘述著:

我也常常在問上帝:「我可以期待復活嗎?」

如果上帝拋下我了怎麼辦?如果上帝不要我了,我是不是也可以不要祂了?

不過聖經裡的上帝不也是這樣嗎?總是若隱若現,還只允許人家看祂的背面。

心中沒有永生的基督徒,是不是根本不算基督徒?看了許多同樣罹癌的見證,每個人都是「越病越喜樂」,好多人都比我嚴重,可是他們似乎都看輕了死亡。怎麼就我這麼重視死亡?

  • news-details
  • 王艾光(右二),感恩有教會肢體彼此扶持、代禱。(圖 / 王艾光 提供)

一年多來,屢屢踏上「不得不」的生命旅程,他只能在信仰與疑惑中搖擺,持續經歷上帝的拯救、與撒但的攪擾,如同身處汪洋大海中,他需要看見一個「救生圈」,以確定上帝真實的存在。

 

此際,教會「小家長」的實際現身陪伴,成為他眼見的祝福。

 

他終領悟了,上帝要「實踐」拯救祂百姓的承諾,就是透過「她」來祝福。

 

王艾光深知,上帝使用「小家長」,更要使用「他所經歷的每個治療」,去陪伴那些同樣罹患淋巴癌的人們,使其少走彎路。

 

當網誌公開,編輯成書,王艾光很喜樂,至今得到許多回響。包括,在網路上結識淋巴癌病友社團,他大方分享期間累積的經驗與知識,也將祝福分送給有同樣需求的病者。

 

抗癌路上不孤單,更開心的是,曾有一位病友已信主,卻沒來得及回到教會,反而是照顧的家屬,進到教會得著平安。

 

聖經揭示:「上帝的意思原是好的」

王艾光期許自己能持續寫作,因為「本土的基督教小說」實在太稀少。

 

「在拿到自己的書的那一刻,我就知道當初的決定沒有錯,所以我希望自己可以幫助更多人出版自己的書,向這個世界訴說自己的故事。」

 

他會繼續關注年輕一代的基督徒、剛踏入職場的基督徒,將自己從神得來的「信心」,繼續出書,供應並陪伴需要的靈魂!

 

這一條不容易、苦難、時而眼淚的路,而今鋪出了一條用故事傳揚福音,用經歷來堅固福音的路!印證了聖經所說:上帝的意思原是好的。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