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目前美國出現多家改造商業空間而成的教會,讓空間和教會資金都能更有效的運用。(圖/ freepik)

我們傳揚他,是用諸般的智慧勸誡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歌羅西書1:28)

 

歌羅西書的這段教導,不只適用於傳福音的工作,對於「建造神的家」也是如此,建堂不一定是要從一磚一瓦的堆疊開始,善用既有空間,在針對聚會需求細部改造,同樣也是很好的方式。

 

在美國,就有多家教會是承租或購買閒置商家後改造,讓商家變做神的家、為神所用。

近日,「生命事工教會(The Church of Life Ministries)」搬遷至美國德州韋科市,於2月底舉行遷址後的首場主日禮拜。

 

教會搬遷、主日禮拜這些事情看起來都是信仰中相當尋常的一部分,然而報導指出,「生命事工教會」的特別之處在於,教會最初是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建立的線上教會;在疫情平穩後由線上轉為實體,並在物價飆升、通膨不斷的階段,善用資源地租下了一家停業閒置的便利商店,透過社區成員物資支持、募款活動的響應,將商用空間改為聚會之用。

 

從神領受呼召與異象

教會主任牧師夫婦小羅尼.梅迪亞里斯(Ronnie Medearis Jr.)受訪時表示,會走上牧者之路,除了是基督信仰在家族間傳承已久,甚或小羅尼.梅迪亞里斯的祖父就也是一位牧師,這讓他從小就是在滿了福音的環境中長大,深知神對他的人生有帶領和計畫。

  • news-details
  • 小羅尼.梅迪亞里斯牧師夫婦租下停業的便利商店空間,將起改造為教會,從線上到實體牧養人群。(圖/ 取自 Angelika Viewins-Medearis FB

成年後,小羅尼與妻子安潔麗卡‧維溫斯(Angelica Viewins)攜手共組家庭,第一個女兒於2000年9月來到世界上,卻在出生沒幾天後就因為生命徵象不穩而被送進加護病幅,這讓小羅尼夫婦在醫院的教堂裡不住祈禱,亦從中領受了神對倆人牧會的呼召。

 

很快地,夫婦倆就決定起身回應、受裝備,在按牧後曾於衛理公會、浸信會、信義會等不同宗派間學習與服事,在2020年時於明尼蘇達州(Minnesota)內伊甸草原市(Eden Prairie)建立了跨宗派的獨立教會。

 

安潔麗卡說,在疫情最嚴峻期間開創教會完全是神賜下的感動,「一切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真的無處可去。」

  • news-details
  • 新冠疫情雖造成人與人之間的極大隔閡,但因著線上教會的存在,仍是有機會連結生命、持續關懷。(圖/ shutterstock)

在當時,不只是國與國之間執行嚴格的邊境封控政策,國內各處也常見因疫情嚴峻、暫停開放的場所與設施,「在這樣的情況下,再加上從神而來的異象,一切就自然而然的開始了。」

 

跟隨神的帶領前行

直到2022年4月,穩定線上牧養的型態再一次迎來了變化。安潔麗卡接獲通知,住在德州中部的父親心臟病發,被緊急送往醫院。

 

「當時我們立刻趕去探望父親,也在當下就決定我們要搬回德州。」安潔麗卡說。

 

來到德州後的一天,小羅尼牧師夫婦突然注意到街上有一家閒置的便利商店,外頭貼了個「出租」的標示,這讓倆人決定聯繫仲介,想要去看看店內空間是什麼模樣。

 

第一次走進這個空間時,我們心想「就是這裡了!」倆人很快地簽妥租賃契約,著手將原本是便利商店的空間改造為一家教堂。

 

小羅尼表示,我們去拜訪了當地社區的鄰居,很多人聽到後就捐贈了一些硬體設備,包括會堂內的長椅,都是弟兄姊妹們給予的愛心。此外,我們也在這家店前的停車場內舉辦募款活動,大概獲得了5,000美元的款項,能悉數作為改建之用。

  • news-details
  • 集結眾人之力,生命事工教會已完成改建,並於2月底舉辦首場實體主日聚會。(圖/ 取自 Angelika Viewins-Medearis FB

整個過程約耗時2個月的時間,目前生命事工教會除了每週固定的實體主日禮拜外,也有週間的聚會與牧養課程,要持續為神作工、成為當地祝福。

 

改造空間做教會的風潮與提醒

以生命事工教會的建造為例,相關報導也注意到,在美國有越來越多的教會是由閒置商業空間改造而來。

  • news-details
  • 生命事工教會的室內改建工作,就是保留堪用部分,僅針對細節打造成更適合聚會使用的狀態。(圖/ 取自 Angelika Viewins-Medearis FB

會有這樣的趨勢,主要是因為新冠疫情促使供應鏈中斷、物價不斷飆升,「房價」同樣也因此變得越來越高。

 

當房價無法負擔,但卻有越來越多教會有著需要聚會空間的需求,「改造」就成為一個可行的絕佳解決方案。

 

例如南加州哥倫比亞市(Columbia, South Carolina)的前進城市教堂(Forward City Church)」就是買下零售商百思買(Best Buy)的店舖,重新設計內部空間、停車場動線後就能使用。

 

對教會來說,部分改造是比較省成本的方式,當經費不是全部用上硬體設施上,就能有多的餘裕添購事工需要的軟體設備,好比說為主日學打造一個兒童遊樂場。

 

還有一家位在奧克拉荷馬州(Oklahoma)的「移動教會(Church on the Move)」同樣選擇承租閒置表演藝術中心作為聚會使用。

 

該教會牧師伊桑.萬斯(Ethan Vanse)表示,在成為表演藝術中心前,這兒是一家雜貨店。建築物坐落於當地最繁忙的十字路口,一旁甚至就是通往高速公路的交流道,在這麼顯眼又交通薈萃的地方建造一座教堂,讓人有機會認識神多好!

 

同樣地移動教會也因為只做局部改造,沿用多數硬體與硬體空間,同樣省下一大筆費用支出。

  • news-details
  • 報導提出5個建議,作為商業空間改建為教會時的注意事項。(圖/ shutterstock)

據此,報導中提醒若想將商業空間改造為教會,需要注意以下5個要點:

 

1.地點:購置房產是一種長期投資,需要考量周遭設施、交通是否便利充足,以及若是日後事工擴大,是否有腹地做為擴展之用。

 

2.了解該地的土地使用分區:國家通常會對土地劃分出不同的標準與使用類型,若要變更地目通常會曠日廢時,若直接承繼原本的地目做使用,一則可能於法不合,二則可能會有相關的稅目產生,不可不慎。

 

3.停車規劃:常理來說,設施需要依照人流量規劃1:4數量的停車位,也就是4個教會成員就要有1個停車格的概念;但報導認為,最好是達到1:2數量的規劃。

 

因為每個開車前來聚會的弟兄姊妹都有停車的需要,若是車位難找、無法讓孩童或長者便利的上下車,長遠來看都有可能影響教會人數的成長。

 

4.在夢想與現實間的拿捏:雖然設計裝潢可以有無限創意,但建築結構與法規仍會有限制存在。再加上「經費」通常是有限的,這就提醒教會要在可行性與夢想間取得平衡,不見得要拆除既有空間中的所有設備。

 

5.量力而為:建堂過程中,「計算成本」是非常實際且必要的課題。不要硬是購買或承租無力負擔的空間,特別是不要一直從「分期付款」的角度做規劃。

 

讓資源用在當下最有需要的事工上,例如即時修繕聚會空間、升級設備,或是改善成人、青少年、孩童的聚會品質,「並非又大又美的硬體空間才能榮耀上帝,忠心在人的牧養與建造,才更為重要。」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