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 / shutterstock)

你可想過自己的「人際關係」究竟是「把你推進神所賦予的命定中」,還是「專扯你的後腿」,讓你常陷入左右為難、裡外不是人的光景中?

 

雖說,每個人對「生命裡的關係」期待不同,但卻無可避免當期待落空時,就容易受傷。但,若更近一步去看清楚「人的有限」,而對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賦予其「新的定位」,實則可以使我們更恰當地,將自己投入在每段關係中,使雙方都在其中得著滿足!

跟耶穌學人際關係》由「道聲出版社」出版,作者達里斯.丹尼爾(Dr. Dharius Daniels)指出,人生沒有「隨意的關係」,唯有「認真面對人際關係」,好好去搞懂耶穌是怎麼「把關係分類」的,才能把生活提升至全新境界。

 

「人際關係」的定義

「人際關係」的定義分類為4種類別:

 

類別1》朋友

「朋友」是可以在任何狀況下「接住你」的人,能稱為朋友的人其實少之又少。

 

類別2》同事

如果你沒有足夠時間、興趣或意願與那人發展朋友所需的連結時,他就該歸類為「同事」。

 

類別3》任務

「任務」的出現,是為了讓你成為那人生命中的幫助。

 

類別4》顧問

「顧問」與「任務」相反,這人是來幫助你的人。

 

「人際關係」牽涉極廣,它不單單僅是「關係」而已,更是關乎「你的人生」;關係管理」可說就是「生命管理

 

進一步來說,你生命中每個領域,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人際關係影響。在靈性、身體、財務、情感和專業領域中,能否越來越好,全取決於「你容許『誰』進入你的生命並影響你」。

 

若真心希望自己更上層樓,就應該認真地把人際關係提升到新的水平。

 

「彼此相愛」是聖經中的重要教導,「關係」是「使愛流動的道」,將「關係分類」才能使人對每段關係有「正確的期待」,並以「合適的眼光」看待每段關係。

 

校準你的人際關係

就人際關係而言——IQ(智商,推理能力)+EQ(情緒智商)=RQ(關係智商)。

 

「關係智商」不僅幫助你明確定義關係,也幫助你校準它們。實際上,「將關係對準」是我們的責任,我們有義務「使人各安其位」。

 

也就是說,當清楚了解生命中的人「屬於什麼類別」、「該放在哪個位置」後,就必須進入「校準這些關係」的階段

 

達里斯.丹尼爾針對「校準你的人際關係」部分,提出了4大重點。他強調,你如果錯置了某些人的類別,就請改正回來吧!

 

重點1》支持自己

「支持」一詞,多半用來描述對「他人」或「某個理想」表達肯定並願意付諸行動。「支持自己」很重要,既合宜也合乎聖經,因這並非是「自私」,而是「好管家」的行為。

 

在聖經中,「耶穌的生命」所樹立的榜樣是在教導我們,祂在「作自己生命的好管家」方面,行使權利既果決又積極;因祂了解「支持自己的人生」,並不等同「侵犯他人的生命或權利」。

 

當一個人「真正作自己生命的好管家」時,他會明白「負責自己應負的責任」就是去善用手邊資源,以實現神為其生命所定的旨意。

 

身為基督徒,當你承擔起作「自己生命」和「所有關係」好管家的責任時,才能看見,「你所願意的」與「神所訂的計畫」的實現,並能「向神交帳」。

 

重點2》談一談吧

當你接受「支持自己」這觀念後,就可以邁出下一步「找對方談一談」。

 

其實,無論何時,有了什麼發現、體會、啟示,下一步通常是與那人或那些人談一談;或是,當我們發現一段關係有某種異常,下一步多半是溝通;尤其是,假若有位朋友不再符合你個人對友誼的標準,就有必要與他談一談。

 

「移動關係類別」的溝通,肯定會有容易說和不好開口的情況,關鍵在於「看你要把對方『往哪個方向移動』」。

 

舉例:若是把同事移到朋友,則對談容易開啟、對方也容易理解;若是把任務移到同事,或把朋友移到同事,挑戰可能大的多。

 

在「移動關係類別」時,對談的重點,應著重在溝通彼此互動上的改變,用不著為對方指定新身分。過程中,我們可能會出現情緒反彈和內疚,或內心實在五味雜陳,故對談前要先有心理準備。

 

記住,當要進行「移動類別」這類的對話,就應該在溝通前有所準備,不但「預備自己」、也為「對方的反應預作準備」,因此知道溝通的時機和內容,是很重要的。

 

重點3》立下界線

當「移動關係類別」對談結束時,你務必要為雙方的關係設下一些限制,必須「立下界線」。

 

畢竟,當對方聽了「你為『對齊關係』所說的話」,未必就會照著做。有時,你會發現對方根本聽不懂你在說什麼,或是因著不同意而拒絕給予「你所要求的空間」。故而,「立下界線」是非常重要的。

 

「界線」非關「別人能做或不能做什麼」;它是關於「你該做或不該做什麼」。

 

「界線」是「指導方針」,以「規則」和「障礙」的形式出現。它是「你在『關係背景下』的容許範圍」,目的「不是要控制『別人能做什麼』」,而是「要限制『我們不受對方行為的影響』」。

 

「界線」決定了什麼可以容忍、什麼不可以。

 

重點4》從生命裡刪除

在處理人際關係時,有時,你不見得可以「校準關係」,然後「重新定位」,以至會需要「把某些人從關係軌道上『徹底刪除』」。

 

也許,你會希望此時在生命中的人,能永遠是你人生的一部分。但很遺憾地,有時你必須結束某些關係,例如:戀愛關係、友誼關係、商業上的夥伴關係等。

 

請注意,當你走到那岔路口,就要拿出「『斬斷關係』的魄力和智慧」,千萬別逃避。這時,你需要用正確的眼光去觀察,才能處理關係,進而執行刪除。

 

對大多數的人而言,最難下的決定就是「把人刪除」,這大多是與「他自己曾被人刪除」這原因有關。這導致大家會認為把人刪除實在缺乏愛心、很魯莽、很殘酷。

 

很多人,雖可能並不想繼續在某人身上浪費時間,想放棄,把那人從關係中刪除;可是,負罪感往往就會因此被勾起,內心感到慚愧,而覺得有義務繼續維持關係。

 

或有些人,不想刪除某些必須刪除的人,是因為那些人可能會為他們添加一些價值,而他們並不想失去這些好處。

 

但其實,你應該換個角度來看,把這個「『刪除』對方」看作「『釋放』對方」去追求神給的下一位、最適合的那一位。

 

從「個人」和「專業」的角度來思考「刪除」一事,不管放手讓人離開需要多大代價,讓他們留下來的代價必定更高。

 

重新對齊關係時的『刪除』」要視為一種「移除」和「重新定位。當你決定將某人移出關係軌道之外,把他放到另一個空間,是為了讓他可以去追求「更符合其最大利益的關係」。

 

請記住,「刪除關係」若是出於「聖靈的感動」,那就並非是「自私」,而是「作好管家」。當你並非是因著被某人激怒就採取這一步,而是出於相信「若不採取這一步就無法朝向神為我們生命翻開的下個章篇筆直、果斷地前進」;那「刪除」就並非出於「方便」,而是關係到「呼召」。

達里斯.丹尼爾強調:「或許,『把人分類』這件事,在基督徒聽起來,似乎感覺不大對,甚至像似不符合聖經的教導,會讓人感覺『看這個人的重要性過於另一個人』。

 

但實則是,若你不定義其人際關係,就不能有效地達成『你此生的目的。因此,從這裡開始吧!重新來定義你的人際關係的類別,以及這些類別對『你』和『你生命中的人』有什麼意義。」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