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神定下的安息日,讓人每週第七日得享安息的福氣。(圖 / Shutterstock)

安息日是神從創世之初,給予人類的休息之日,按聖經教導,一週六日的工作後,第七日應當放下世上勞苦,來到主面前安息。然而,身為基督徒,在安息日是否依舊忙碌呢?

《安息日》(Sabbath)是美國電影製作人馬丁‧布爾邁爾(Martin Doblmeier)的新作,透過與美國各地牧者的對話紀錄,以「安息日」的信仰實踐為核心,談論「安息」於現今世界中的重要意義。

對安息日的深入思考

希伯來文Menuha,有休息(rest)之意,對於神兒女而言,相較於每週的安息日禮拜聚會,生命進到深入的「安息」更為重要,即內心的平靜和諧。

 

在一週的禮拜中,安息日能讓人停下手上工作,將勞苦重擔帶到主前,但有時,人卻無法好好享受神所賞賜的休息,甚至難以放下世上俗事而心煩意亂,導致敬拜中失去了安息的福分。

六日要做工,第七日是聖安息日,當有聖會;你們什麼工都不可做。這是在你們一切的住處向耶和華守的安息日。

—利未記23:3

猶太拉比赫雪爾(Abraham Joshua Heschel)提及,第七日是人類在面臨生存中的殘酷掙扎時,讓個人與社會所遭遇的衝突達成休戰,並且走出衝突的緊張感。因此,安息的意義,不只有身體需要休息,心靈的休息一樣相當重要。

 

事實上,當身心獲得適當休息,便能從世上勞苦脫離出來,從神的祝福中得著力量,並將安息日視為「聖」事。

 

猶太拉比傅利曼(Manis Friedman)表示,對安息日的理解不能只有休息,而是要能達到「滿足」,尤其,當我們對安息日有實際深刻的體會,便能從中得到真正的滿足。

  • news-details
  • 影片中,猶太拉比傅利曼分享安息日對猶太社群的意義。(圖 / 影像擷取自 Journey Films YouTube)

科技時代發展,安息日也「世俗化」?

神賜福給第七日,定為聖日;因為在這日,神歇了他一切創造的工,就安息了。

—創世紀2:3

在充滿規條的年代中,安息日帶來的懲處,往往多於神所賜的祝福,而《安息日法》(Blue law)的實施,也強制大部分商家在安息日停止營業,讓人們休息、參加教會禮拜,以及與家人和社區一起團聚。

 

對於早期的美國社會,布爾邁爾表示,《安息日法》的出現,可追溯至早期清教徒時代,而進入21世紀後,美國大部分的《安息日法》早已不再實施,商業活動成為一週七日的主導,也令安息日的景況產生許多變化。

 

他認為,由於世界的變化,把人們拉往不同方向,因此不用呼籲重振國家的《安息日法》,反倒是,能夠重視選擇讓自己和家人一起共度安息日,與大自然有更多交流,以及與神重新建立聯繫。

  • news-details
  • 與親朋好友一同遵守安息聖日,以禱告、讀經與神建立聯繫。(圖 / Shutterstock)

然而,現代人花許多時間在電腦和手機上,每天離不開科技產品,剝奪自我休息的時間,以及與神交通的時刻。


布爾邁爾與戴夫神父(Father Dave)談論到「科技安息日」(tech Sabbath)的信仰實踐,透過每週一日的時間遠離科技產品,不只帶來更健康、聰明和強壯的身體,也能讓安息日的休息達到自我控制,因此也稱為「世俗安息日」(secular Sabbath)

 

世俗安息日為現代人帶來適當休息,其中,「信任」是最重要元素。


布爾邁爾強調,對「停止做事」必須要有一定勇氣的信任,包括相信,工作上的競爭者不會佔到優勢,以及相信會有家人在安息日一同陪伴,最重要的是,對神的計畫和掌權具信心。

 

從製片中思考安息、實踐安息

  • 《安息日》預告片,探討安息日對現代世界的重要意義。(圖 / 影像擷取自Journey Films YouTube)

過去,布爾邁爾曾邀請神學家、學者和聖職人員,一同參與紀錄片的製作,提供歷史、神學和社會等不同學科的信仰詮釋,並在宗教題材的呈現上,反映出尊重不同宗教的實踐。

 

紀錄片《安息日》的拍攝,希望能將安息日—這個具有普遍性的宗教主題—給予更多群眾認識,不只是擁有宗教信仰的社群,還有那些沒有宗教信仰,但在尋找規律性走出工作文化的人們。

 

布爾邁爾說,「我越是去思考這部電影,我越是親自在實踐安息。」

 

不論是安息日禮拜的聚會,或是科技時代中提倡的世俗化安息,都是盼鼓勵人們在繁忙勞碌中,有「停下來」的機會,布爾邁爾也認為,在文化中的每個人,都需要有「組織化、制度化和強制性」的休息概念。

 

當你我能夠重新思考「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出埃及記20:8)」的誡命,會發現,神所賜的安息是一件美事,而在休息的同時,使生命與神的連結更加親近,讓每個星期都能重新得力。

 

(資料來源:RNSbustedhaloATS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