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3日下午,校園書房出版社舉辦「失落的創世記」聖經講座,邀請美國惠頓學院舊約教授華爾頓(John H. Walton)來台,以「失落的洪水故事」分享文獻記載中的洪水意涵,以及如何去詮釋洪水故事。(圖/記者莊宇欽)

洪水的災難是全面性嗎?洪水如何建立世界的秩序?

 

「神不再出手干預,人類要對失序負責。」華爾頓教授指出,洪水也是神建立秩序的一部分,但卻以拯救人類為目的,然而人類若是一再地重回失序之中,必須負起監管失序的責任。

 

屬神的子民,要在失序的世界中重建秩序,引領回到神所喜悅的模式發展,並讓神在世上重新掌權!

在古近東的歷史中,許多民族故事都有洪水的記載,而巴比倫和創世記的洪水記載十分相似,但這並不代表借用或是抄襲。

 

洪水故事的最早記載,可以追朔到《吉爾伽美什史詩》,而以色列人也知道吉爾伽美什的故事,而其中要傳達的意思,不僅僅是關於洪水的表述。

 

*《吉爾伽美什史詩》是來自美索不達米亞的文學作品,也是目前已發現的最早英雄史詩。

 

華爾頓表示,如何詮釋大洪水,以及為何大洪水會出現?這些答案都可以回到古近東文化的思考脈絡中,尋找洪水故事的蛛絲馬跡。

 

洪水帶來宇宙性的毀滅

我們可以證明洪水在世界的時空中發現過,但若是重新建構古近東洪水記載的世界觀,可能會發現洪水的出現,與我們所想像的有所不同。

 

面對懷疑論者或科學家的質疑,華爾頓指出,護教學者會去強調洪水的真實性,以便維護字面上的解釋,然而卻不同於詮釋學者的立場,重視經文背景的研究。

 

事實上,聖經談到的洪水或許不是全面性的,儘管我們不必然將洪水的細節重構出來,但回到經文本身,應著重在語言表達的方式。

 

若我們只願意接受經文的字面意義解釋,以此認為忠實於作者寫作的意圖,大可以直接相信洪水的範圍是全面性的,但實際上字面意義不總是能提供唯一的解答,還需要考慮作者運用的修辭文法。

 

聖經中有許多普世性的修辭,華爾頓解釋,像是「從今日起,我要使天下萬民聽見你的名聲都驚恐懼怕(申命記2:25a)」,以及「各地的人都往埃及去,到約瑟那裡糴糧(創世記21:57a)」,並非真正指稱是「所有」的概念,而是以誇飾的文學修辭來描述。

  • news-details
  • 洪水的記載中,若是理解經文中的詮釋性手法,便不會糾結在字面的解釋。(圖/Shutterstock)

因此,當我們以全稱的普世性概念思考洪水故事,便會將其視為一場宇宙性的災難浩劫,並非強調其帶來的實質範圍與地理範疇,而這也不表示聖經的字面意義不可靠,反倒是揭開了文學之幕的修辭手法與應用。

 

「文學之幕」的詮釋手法

在文學之幕中,我們只能透過文獻記載查考事件的經過,然而,事件本身沒有神聖權威,文本才被賦予聖靈啟示的權威,而作者透過文學之幕傳遞信息給讀者,其必須仰賴從神得來的默示。華爾頓強調,我們要重視的是文本記載,也就是經文的內涵與意義。

 

他指出,新約作者擁有相同的文學之幕,然而對舊約事件卻有不同的思考詮釋,因為在默示中他們沒有被賦予事件本身的資訊,只有賦予他們權威來詮釋事件的意義應用

 

如此一來,舊約和新約在某種意義上的詮釋性會是獨立的,取決作者切入事件的視角,以及希望帶給讀者的神學意涵。因此,「以經解經」的方式將會混淆不同作者的傳達意圖,甚至會讓經文之間形成支配關係,以誤導的方式捨棄某些經文的屬靈教訓。

 

洪水帶來秩序的建立

回到創世記的內容,華爾頓表示,作者希望建立一種詮釋經文的模式以大水的渾沌引導出秩序混亂的規律,而洪水敘事和創造敘事之間也存在著相互對應的關係,呈現出世界如何一再從秩序進入失序的循環。

 

事實上,神並沒有要將所有人類消滅,而是以拯救人類為目的,因此洪水也是神建立秩序的一部分,源自於人類沒有能力將秩序帶入世界中,只能透過神的出手讓充滿自私罪惡的世界再次建立秩序。

 

舊約中,洪水意義不代表審判,而是因人類的無序導致秩序的破壞,透過神的重建再次找回創造的秩序。然而,若人類不想再承受失序的痛苦,人需要自己負責任抵禦混亂,神將不再以毀滅性的災難出手干預。

 

當我們重新思考洪水故事,華爾頓表示,在現今世界的失序狀態中,神的子民有義務要重建秩序,將世界帶往合神心意的發展之中,尤其神是帶來終極失序的主宰者,我們也應當降服於神掌控之中,也在秩序建立中找尋自己的角色。

  • news-details
  • 會後舉辦簽書會,華爾頓教授與讀者拍照交流。(圖/校園書房出版社提供)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