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靈糧神學院老師、矽谷@Cloud院長吳炳偉牧師(左圖);鳳山活泉靈糧堂歡慶20週年,第一個主日禮拜現場(右圖)。(圖/記者謝宜彤)

你知道耶穌的夢想是什麼嗎?耶穌基督的夢想是:「我要把我的Ekklesia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馬太福音16:18。)」

 

高雄鳳山活泉靈糧堂歡慶20週年,第一個主日禮拜,特邀靈糧神學院老師、矽谷@Cloud院長吳炳偉牧師,帶來兩堂信息,第一堂為《黃金十年,有夢要追!》,第二堂是《神呼召你,與祂同夢!》,分享EKKLESIA的實戰策略。

 

信息當中提到耶穌的夢想EKKLESIA,亦幫助弟兄姊妹離開帳篷(受限的環境),舉目看耶穌,打開EKKLESIA的世界觀,與耶穌一同築夢,並提出神所賜的「兩把鑰匙」實戰策略。

 

願你我與神相交,成為神的摯友,收到來自耶穌的「內線消息」,透過EKKLESIA,恢復「君王」來治理「國家」。

勿受限環境,讓神領你走出帳篷

本月10日,為鳳山活泉靈糧堂歡慶20週年後,第一個主日禮拜信息,由靈糧神學院老師、矽谷@Cloud院長吳炳偉牧師,帶來兩堂主題:《黃金十年,有夢要追!》、《神呼召你,與祂同夢!》,分享EKKLESIA的實戰策略。

 

會有如此安排,起源於「靈糧全球使徒性網絡」周神助牧師,心中具「使徒性教會」的負擔與宣告,而身為屬靈兒子的「鳳山活泉靈糧堂」主任牧師陳安誠,便將此事存於心中。後於鳳山活泉靈糧堂17週年慶前、擴建本堂三樓時,領受到神啟示:三樓要用一個地球儀,上面寫上「EKKLESIA」。

 

於是他便順服,完成主的吩咐;雖當時尚不清楚該如何進行,但相信,時候到了主必預備!

 

果不其然,在20週年慶的第一個主日禮拜,陳安誠邀請到「天國議會EKKLESIA:進入元宇宙的密碼」作者吳炳偉,來到現場分享,期能藉本次訊息,幫助EKKLESIA落地與實踐。

 

與會一開始,吳炳偉引用使徒行傳2:17「少年人要見異象,老年人要做異夢」,呼籲現場弟兄姊妹:

 

老年若不做夢,少年人就沒異象!

少年人沒異象,到老就沒夢可做!

 

神說:「在末後的日子,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你們的兒女要說預言;你們的少年人要見異象;老年人要做異夢。」

 

創世記15:1-5提及亞伯拉罕與神的對話,當時,亞伯拉罕於帳篷內,耶和華對他說:「你不要懼怕!我是你的盾牌,必大大的賞賜你」。

 

亞伯拉罕當時居住的帳棚狹窄,導致視野與盼望狹小。亞伯拉罕回覆耶和華:「主耶和華啊,我既無子,你還賜我什麼呢?」

 

經文記載,於是耶和華領著亞伯拉罕「出帳篷」、「走到外邊」,且「命令他舉目觀看」眾星,對他說:「你的後裔將要如此。」

 

換言之,當我們走出帳棚(受限之地),仰望高天之際(仰望神),能領受神的異象。C.S. Lewis曾言:「定睛在天,你將順帶得著地土;若定睛於地,你將一無所獲。

 

吳炳偉呼籲弟兄姊妹,未來要走出帳篷,若繼續待在帳棚內,將看不到上好的福分;就算神說「我要賞賜你」,你也不敢領受,因此,讓耶和華帶你出去!上帝不僅要帶你走出教會,還要領你至整個地區,最後擴及全高雄。

 

相信,當弟兄姊妹走到帳篷外,定睛仰望神,神所賜的夢想就生出了!

這事以後,耶和華在異象中有話對亞伯蘭說:「亞伯蘭,你不要懼怕!我是你的盾牌,必大大的賞賜你。」

亞伯蘭說:「主耶和華啊,我既無子,你還賜我什麼呢?並且要承受我家業的是大馬色人以利以謝。」

亞伯蘭又說:「你沒有給我兒子;那生在我家中的人就是我的後嗣。」

耶和華又有話對他說:「這人必不成為你的後嗣;你本身所生的才成為你的後嗣。」

於是領他走到外邊,說:「你向天觀看,數算眾星,能數得過來嗎?」又對他說:「你的後裔將要如此。」

—創世記15:1-5

  • news-details
  • 鳳山活泉靈糧堂歡慶20週年,第一個主日禮拜敬拜現場(右圖)。(圖/記者謝宜彤)

做神的「朋友」,你才有「內線消息」

如何知道自己的夢想是「神所賜的夢想」?而非自己在做白日夢或個人私慾?聖經中表明,人與神共有七種關係:「父與子、國王與百姓、兄與弟、主與僕、師與徒、朋友、夫妻」。

 

如何從「僕人」提升為「朋友」?關鍵在於,神兒女遵守「耶穌的教訓命令」。

「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

「以後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因僕人不知道主人所作的事我乃稱你們為朋友,因我從我父所聽見的,已經都告訴你們了。」

—約翰福音15:14-15

為什麼要跟耶穌成為「朋友」?約翰福音15:15告訴我們,當耶穌成為人的朋友時,祂就會告訴你,祂從天父那裡聽見的「内線消息」!

 

先與神相交,生出渴望(Desire)

如何辨別所得到的內線消息,非出於個人私慾(Desire),而是來自神所啟示的渴望(Desire)?

 

吳炳偉指出,渴望(Desire)的希臘原文原為Epithumia,最後演變成英文Desire,將此字拆開解讀:De是of(的),Sire是Father(父親)。故,渴望英文之意為「父親的」(來自天父的)。

 

進而列出下列經文:

耶穌對他們說:我很願意(Desire)在受害以先,和你們喫這逾越節的筵席。

—路加福音22:15

我們極力地想法子,很願意(Desire)見你們的面。

—帖撒羅尼迦前書2:17

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和別樣的私慾(Desire),把道擠住了。

—馬可福音4:19

綜上觀之,聖經中使用Desire這個字,不僅用於渴望,亦被用作私慾,一切則取決於「人的心態」。

 

若人心與惡相交,便會在裡面產生惡,即私慾(Desire);若與神(來自天父的)相交,則會在心中形成永恆價值的渴望(Desire)。

 

因此,永恆價值的夢想、渴望(Desire),就是我們與神親密相交的關係,形成心中的渴望(Desire)、異象

 

吳炳偉分享自己的人生經歷,幼時,因一場頒獎典禮而有了當市長的夢想,然上帝於他退伍時,帶領他至美國、受洗,嗣後曾任美國Apple科技部資深處長,過著穩定生活。

 

之後,上帝又出手帶領,領其至「富勒神學院」就讀教牧博士,42年紮根在當地的他,68歲時,經歷神又再次出手,領他回台,任靈糧神學院老師。

 

回首一生的吳炳偉見證,神親自把他的夢想,換成「祂」的異象,不禁驚嘆神的作為,進而呼籲弟兄姊妹,不要害怕有夢想,當你與上帝對齊,上帝會把你的渴望(Desire)換成祂的異象,上帝會邀請你參與治理城市的計畫。

 

然而,許多基督徒「故意看輕」自己的「渴望」 ,想除掉自己的每個渴望,藉此證明順服神。吳炳偉認為,此種做法看來「無私」,事實上是過度無私,是想超越神的旨意。實際上,這是「否認神是他們裡面的夢想和潛能的父親」;他提醒,此種做法外表聽起來好聽,因表面上看起來是一種宗教的無我,實際上有可能是「敵擋神的心意」。

  • news-details
  • 鳳山活泉靈糧堂歡慶20週年,主任牧師陳安誠主持禮拜現場。(右圖)。(圖/記者謝宜彤)

耶穌的夢想:Ekklesia

耶穌有一個夢想,在聖經馬太福音16:18提到的「Ekklesia」。

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Ekklesia),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權柄:原文是門),不能勝過他。

—馬太福音16:18

在耶穌身處的羅馬時代,Ekklesia其實是「政治」用語,希臘文是指「被分派出來治理一個區域(州或省份)」事務的一群人,本質上,這是一個立法的機構、議會、行政院之意。

 

對羅馬人而言,Ekklesia是羅馬帝國派去征服之地或區域,建立殖民政府,改變當地人民生活、文化與思想等的組織,用Ekklesia的組織架構建立羅馬文化系統,直到當地居民都同化成羅馬人為止。

 

所以,耶穌對Ekklesia的心意,是一群被神呼召的人之聚集;而聖經中第一個被呼召的人,是亞伯拉罕,他們是「當救自己脫離這彎曲世代」的人,吳炳偉表示,Ekklesia是可以改變一個國家甚至列國的未來

 

神會透過Ekklesia,來完成神的目的,此目的將決定這個國家,或周邊列國地區的命運。然而,無論在社會、經濟或政治領域,神在任何國家的主要關注點,都在帶來神的平安和國度治理。

 

所以,Ekklesia不是事工,與現今翻譯的教會也有不同處。以下為教會與Ekklesia的比對,分述如下:

 

一、Church

內涵:教堂+群眾(oikos)/ 建築+群眾。

結構:牧師、教師、長執、信徒。

行動:上教堂做禮拜、小組教會、廣傳福音。

信仰:傳講救恩福音。

目標:以人需要為導向;地方教會。

身分:地方政府;永遠在野。

 

二、Ekklesia

內涵:蒙召出來的委員、長老團議會、天國政府。

結構:使徒、先知、傳福音、牧師、教師,成全聖徒各盡其職。

行動:上戰場、區域性屬靈爭戰,登七山、轉化社會

信仰:傳講天國福音

目標:以神掌權為導向;天國議會。

身分:中央政府預演執政

 

綜上觀之,Ekklesia有三元素:權柄、君王、治理

 

為何耶穌只講了兩次Ekklesia ,且都在馬太福音,而不在其他三個福音書?吳炳偉表示,因馬可福音強調耶穌是「僕人」,路加福音強調耶穌是「人子」,約翰福音強調耶穌是「神子」,馬太福音強調耶穌是「君王」

 

所以,Ekklesia目的是要恢復「君王」來治理「國家」,成為天國政權的預演

  • news-details
  • 吳炳偉牧師帶來關於Ekklesia的信息。(圖/記者謝宜彤)

Ekklesia有關鍵兩把鑰匙

知道Ekklesia的目的後,緊接著,下段馬太福音16:19,提到賜予「天國的鑰匙」。

 

耶穌開始揭起Ekklesia序幕,並賜下「天國的鑰匙」(權柄),讓「祂的國降臨,旨意成全,在地如在天」,就是類政府(PROTOTYPE)、Ekklesia的概念;地上政權辦不到的事,基督徒當去發掘問題、解決問題、連結資源,成為類政府,使基督的國成為地上政權。

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

—馬太福音16:18-19

Ekklesia在聖經最後,出現在啟示錄3:7,就是基督「再來」前,再次提到一把鑰匙,即「大衛的鑰匙」,這把鑰匙有他開,無人能關;他關,無人能開」的權柄

 

何為「大衛的鑰匙」?對應以賽亞書22:22的「大衛的鑰匙」,該章節僅提到耶路撒冷城市治理,沒有提到聖殿。然大衛是君王,他的鑰匙有權柄讓人進出耶路撒冷城。

你要寫信給非拉鐵非教會(Ekklesia)的使者,說:『那聖潔、真實、拿著大衛的鑰匙、開了就沒有人能關、關了就沒有人能開的,說:

我知道你的行為,你略有一點力量,也曾遵守我的道,沒有棄絕我的名。看哪,我在你面前給你一個敞開的門,是無人能關的。

—啟示錄3:7

我必將大衛家的鑰匙放在他肩頭上。他開,無人能關;他關,無人能開。

—以賽亞書22:22

對應以賽亞書這節經文,講述舍伯那,因出於驕傲最後被希勒家的兒子以利亞敬頂替(因為他擁有神所賜的大衛鑰匙)。

 

所以,當世界的執政者不合格時,上帝會把他拉下來,教會與基督徒當知道,我們手中握著「天國鑰匙」與「大衛家鑰匙」。

 

為什麼基督徒可以握有「大衛家鑰匙」?「大衛家鑰匙」又稱作君王的鑰匙希臘文君王為basileis,觀啟示錄1:6,「又使我們成為國民(basileis君王),作祂父神的祭司」,由此可知,基督徒是有君尊祭司位份,既是君王、又是祭司,因此基督徒要認知到自己的身分,才能握有「大衛家鑰匙」,「得地為業」。

又使我們成為國民(basileis 君王),作祂父神的祭司。但願榮耀、權能歸給祂,直到永永遠遠。阿們!

—啟示錄1:6

又叫他們成為國民(basileis 君王),作祭司歸於神,在地上執掌王權

—啟示錄5:10

綜觀啟示錄5:10,Ekklesia 的(君王權柄)是在地上行使,所以基督徒可以起來禱告,於城市建立祭壇,使色情、毒品不能進來城市;這些(色情、毒品)要進出城市,都要經過同意(他開,無人能關;他關,無人能開)。

 

吳炳偉表示,兩把鑰匙最終不只可以形成類政府的影響力,更可幫助企業走入「元企業 Metaprise(Meta蛻變、超越beyond、創新Innovation)」的領域,使基督的國降臨,神的旨意成全,在地如在天。

 

(更多「元企業」與「類政府」的詳細概念,詳見吳炳偉牧師所著作「天國議會EKKLESIA:進入元宇宙的密碼」一書。)

  • news-details
  • 現場會眾為陳安誠牧師與吳炳偉牧師禱告。(圖/記者謝宜彤)

神沒有揀選一個城,祂揀選一個人

解釋完耶穌的夢想Ekklesia後,基督徒要如何一起與神築夢?吳炳偉提到歷代志下7:11、8:11指出,所羅門當初建造父親大衛原本計畫建造的聖殿。

 

列王記上8:16,神表示,祂從來沒有揀選一個城市,祂始終是從揀選一個「人」開始,如建殿的意念(夢想),在大衛(君王)的心中。

所羅門造成了耶和華殿和王宮,凡他心中所要做的,都順順利利地做成了。

—歷代志下7:11

所羅門建造耶和華殿和王宮二十年完畢。

—歷代志下8:11

未曾在以色列各支派中選擇一城,建造殿宇為我名的居所,但揀選大衛治理我民以色列

—列王記上8:16

「神基本上就是說:聖殿『夢想』,不是我的計畫,大衛『人』才是我的計畫。真是不可思議!因此,你是神的計晝,祂渴望看見你心中的寶藏。當我們與神一同作夢時,就成為與神同工的人。讓我們有作夢和渴望的能力!」吳炳偉鼓勵。

  • news-details
  • 鳳山活泉靈糧堂歡慶20週年,敬拜現場(右圖)。(圖/記者謝宜彤)

做一個不讓耶穌失望的朋友

吳炳偉最後分享,能一同築夢者,就是總是先為對方「著想」的「最好的朋友」,這是一種無條件式的彼此相愛。

 

也是朋友,才有「內線消息」,如聖經中兩位被神稱為朋友的人「亞伯拉罕」、「摩西」。聖經中指出,亞伯拉罕能自神那裡知道所多瑪將被滅的消息,並發生向神懇求「50義人到10義人不滅所多瑪」的過程;摩西則是能與耶和華「面對面說話」。

耶和華說我所要作的事,豈可瞞著亞伯拉罕呢。

—創世記18:17

亞伯拉罕信神,這就算為他的義。他又得稱為神的朋友

—雅各書2:23

耶和華與摩西面對面說話,好像人與朋友說話一般。

—出埃及記33:11

「僕人」關心的是「順服」,「朋友」關心的是對方會不會「失望。因此,僕人和主人沒有親密關係,不知道主人所做的事,且僕人以「事工」為導向,他們的人生取決於事工的成功

 

願你我的焦點從「祂的命令」變成「祂的同在」;從「祂的任務」變成「祂的關係」;從「我為祂做什麼?」變成「我的選擇會不會令祂失望?」

 

信息尾聲,吳炳偉分享馬利亞與馬大的故事,馬利亞就是耶穌的朋友,因她選擇坐在耶穌腳旁;而馬大,則是耶穌的僕人,因她選擇在廚房裡工作。

 

馬大要耶穌叫馬利亞來幫忙,這是因為,大部分僕人都會想貶低朋友的角色,為自己「以工作來接近神的方法」找理由。

 

耶穌說「馬利亞選擇了上好的福分」,馬利亞不是不工作,是學習在主的同在中服事,做耶穌想要的事,因此,「愛人」所完成的工作比「工人」多!

 

鼓勵基督徒,讓我們從主的「僕人」變成主親密的「朋友」,如同門徒的注意力從手邊的工作,轉向那位他們可親近的神。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