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台中台福基督教會蕭彼得牧師以「大使命—搶救靈魂」為題,警戒在末世積極傳福音的重要性。(圖/蕭彼得牧師 提供)

猶記,1994年榮獲普立茲攝影新聞獎頭獎照片〈飢餓的蘇丹〉?世上失喪的靈魂也是一樣,像有禿鷹在身後等候,隨時都可能被魔鬼吞吃,若我們沒有行動,靈魂就無法被挽回,可能遭受黑暗吞吃的結局。

 

美國作家理察·泰勒曾說過:「你若不想做,會找到一個藉口;你若想做,就會找到一個方法。」

 

台中台福基督教會蕭彼得牧師以「大使命—搶救靈魂」為題點出,面對不同的人,該如何抓住機會,讓他聽到福音?

  • news-details
  • 1994年普立茲攝影新聞獎頭獎照片〈飢餓的蘇丹〉中的情境,就好像魔鬼要吞吃失喪的靈魂,蕭彼得牧師以此警戒搶救靈魂的重要。(圖/擷取自維基百科)

傳福音傳在人的需要上

馬太福音28:18-20,「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做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或作:給他們施洗,歸於父、子、聖靈的名)。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約翰福音4:35,「我告訴你們,舉目向田觀看,莊稼已經熟了,可以收割了。

 

蕭彼得牧師問:「你帶領過多少人信主,又向多少人傳福音呢?你能夠想到一個理由不傳福音嗎?沒有理由!」傳福音是上帝給我們使命,既然是使命就要達成!

 

如同一句話說:「你若不想做,你會找到一個藉口,你若想做,你會找到一個方法。

 

而,事實上傳福音的確有其困難度,「我差你們去,如同羊進入狼群;所以你們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馬太福音10:16)」必須從聖經學習耶穌的教導,才能面對這世界上的種種挑戰。

 

例如:耶穌醫治一個瞎子,「耶穌說:『要我為你作什麼?』瞎子說:「拉波尼,我要能看見。」(馬可福音10:51)由此可知,我們傳福音需要傳在人的需要上,傳福音成功的秘訣在於「滿足別人的需要」

 

他接著說道:「試想一下,人們會來到教會的原因是什麼?人們不來教會的原因又是什麼?可見,若沒有得到或滿足需要,是否他可能寧願花時間在玩樂或神以外的事物上?」

 

對象不同方法不同

面對不同的人,就該做怎樣的人。如同釣魚一樣,需要使用不同的魚餌,才能讓對方上鈎。

 

哥林多前書9:20-23,「向猶太人,我就做猶太人,為要得猶太人;向律法以下的人,我雖不在律法以下,還是做律法以下的人,為要得律法以下的人。向沒有律法的人,我就做沒有律法的人,為要得沒有律法的人;其實我在神面前,不是沒有律法;在基督面前,正在律法之下。向軟弱的人,我就做軟弱的人,為要得軟弱的人。向什麼樣的人,我就做什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

 

進一步來說,保羅也學習做不同的人,將「傳福音」轉換為對方能夠理解的語言,不是高高在上的宣教,像是在『侵略』範圍,而是為了得著對方,把姿態放低,放在跟對方相同的處境,和他們說一樣的話。


馬可福音2:17,「耶穌聽見,就對他們說:「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世人都有軟弱,有靈魂得救的需要,有經濟出狀況的需要、有極大壓力下的受困者、關係陷入困境的或自己、家人身患重病的……等等的,都非常需要福音。

  • news-details
  • 蕭彼得牧師與台福大家長劉富理牧師(中)合照,勉勵台福人今年「一人得一人」。(圖/蕭彼得牧師 提供)

蕭彼得再舉例:有位弟兄因罹癌而到醫院開刀,他卻說:「這裡真是最好宣教的地方。」開刀完的第二天,弟兄就開始傳福音,並帶了二十本聖經發給病友。他更向著來探望的蕭彼得說明,請求可以為這些、為那些病友多多禱告。

 

他因病痛更能感同身受地說:「人在病痛中,特別能感覺自己需要上帝,基督徒要『鎖定』這些人,努力的把救恩傳到這些病人身上。現在我雖然自身病症有點為難或委屈,一看到這群正在病痛中奮鬥的人,也就能為自己還有一點體力,獻上由衷地感謝。」

 

另有一次,蕭彼得親自到台北榮總探視會友,發給旁邊的病患「滿福寶」,詢問對方需不需要禱告時,對方馬上點頭,並且在禱告中留下眼淚。蕭彼得說:「世人仍有太多的需要,所以,我們要求神,將那些需要的人帶到我們生命當中,讓我們來服事他們。」

 

傳福音一定要先被聖靈充滿,且自身需先經歷到上帝的恩典,體認神是真實的。上帝就會透過你釋放他的恩膏,你說的話,就會觸動聽者的心。

 

存憐憫的心靠近困苦人

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彌迦書6:8)」

 

所謂的行公義,就是上帝怎麼對待你,你就怎麼對待別人。你可以把「這一份曾經領受過的恩典」可能是愛、或是饒恕、或是憐憫,用在家人、朋友身上。

 

馬太福音9:35-38,「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裡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於是對門徒說:「要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

  • news-details
  • 當一個人面對困境時,就是他最需要福音的時候,倚靠聖靈、與神同工,帶下安慰和基督的愛。(圖/shutterstock)
  • news-details
  • 蕭彼得牧師帶領孩子,接受耶穌做他們的救主。(圖/蕭彼得牧師 提供)
  • news-details
  • 因為有憐憫的心,才有能力愛人,學習耶穌憐憫人榜樣,將從耶穌得到的憐憫、饒恕照樣行在別人身上。(圖/shutterstock)

積極傳福音,隨時奉差遣

以西結書33:6「倘若守望的人見刀劍臨到,不吹角,以致民不受警戒,刀劍來殺了他們中間的一個人,他雖然死在罪孽之中,我卻要向守望的人討他喪命的罪。

 

藉此,他說明,我們必須清楚明白,沒有得救的結局,就是下到地獄火湖中,若我們對身邊親友重生得救,帶著輕忽的態度,苟且的認為信仰是個人自由意志,沒有積極的傳福音,我們就有禍了。

 

我們不能放任身邊的人,沒有聽聞福音,就像我們會勸誡孩子一直行在正道中一樣。學習耶利米,福音要像一把火在我們心中燃燒,若我們不傳福音時,就覺得不自在。

 

我若說:我不再提耶和華,也不再奉他的名講論,我便心裡覺得似乎有燒著的火閉塞在我骨中,我就含忍不住,不能自禁。」(耶利米書20:9)

 

更要謹記,一個人的得救,無論是在地上、在天上都要歡喜快樂。彼得後書3:9「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他是耽延,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如今末世近了,更要把握時間傳福音。

  • news-details
  • 約翰福音4:35「我告訴你們,舉目向田觀看,莊稼已經熟了,可以收割了。」傳福音就像收割成熟的莊稼那樣迫切,身邊的家人和朋友能否信主是我們的責任,需要把握機會,積極的去執行。(圖/shutterstock)

耶穌親自示範「活水佈道法」傳福音訣竅

耶穌是如何樹立傳福音的榜樣呢?他使用的是「活水佈道法」,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之間是有衝突的,但耶穌一無所懼,進入撒瑪利亞地區,無論對方的種族風俗、人品好壞,都願意把握傳福音的機會。


耶穌用「求助者」的姿態,來到井旁與撒瑪利亞婦人建立關係,用一句「請你給我水喝」開啟話題。

 

蕭彼得牧師說:「進到別人家裡探訪時,可以從擺設、一個匾額、一幅畫等,來開啟話題,在談論的過程中,聽出對方的心聲,了解他們的需要。」撒瑪利亞婦人很疑惑,耶穌一個猶太人為何向他搭話,而「耶穌回答說:「你若知道神的恩賜,和對你說『給我水喝』的是誰,你必早求他,他也必早給了你活水。(約翰福音4:10)」

 

其中「活水」一詞引起婦人的興趣,便說打水的這口井是從雅各就在使用的,難道耶穌比雅各更偉大才能擁有活水嗎?而約翰福音4:13-14,「耶穌回答說:「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

 

耶穌透過點出婦人的情感問題,透過其需要來協助他解決問題,讓婦人意識到生命的問題,並明白自己的生命需要幫助,耶穌就用話語鼓勵她。所以,在傳福音時,需要仔細觀察周遭的環境,因而開啟的話題,都能成為福音的切入點,找到彼此共同的話題,看見對方現階段在意的事情,於經濟、健康、兒女教育或將來的方向上,提供「活水」。

 

蕭彼得以自身傳福音的經驗為例,「我們去短宣就發現很多人需要福音,大部分人都很孤單,去敲門,對方發現你所傳的福音,反而覺得很感動,會流淚。在為人禱告的過程中,釋放啟示性的話語,看見人心中的苦情,對方就降伏在神的面前。」

 

另一面來說,「上帝也會特別把一些很難愛的人,放在我們身邊。當我們的態度一轉變,就看到他們大量的信主。任何人的任何狀態,我們都該保持接納。」

  • news-details
  • 耶穌跨越種族的藩籬,傳福音給撒瑪利亞婦人,介入她生命的問題,使她的生命恢復和天父的關係。(圖/shutterstock)

接著婦人和耶穌談到敬拜,藉此,婦人靠著耶穌基督恢復人與神之間的關係,「立即」喜樂的將大好信息帶回去傳揚給人。

 

婦人就留下水罐子,往城裡去,對眾人說:「你們來看!有一個人將我素來所行的一切事都給我說出來了,莫非這就是基督嗎?」眾人就出城,往耶穌那裡去。約翰福音10:28-30)

 

可見,當一個人接受了福音,他會主動進入人群,傳揚福音。傳福音、遵行神的旨意和做神的工,將成為我們的「靈糧」。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