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響應「國際身心障礙者日」,台中市政府舉辦嘉年華活動。(圖/記者林稚雯)

「走出教會、服事那最小的,就能向眾人傳愛、讓社會變得更美!」帶著如此理念,基督教喜信會設立「喜信家庭關懷協會」,陸續開展多樣事工,當中包含身心障礙者日照機構「喜信學坊」。

 

適逢「國際身心障礙者日」將到來,「喜信學坊」的同工與學員們,響應台中市政府舉辦的相關活動,一則展現年度成果,二則讓學員們體會「努力就有收穫」的美好!

營造人人公平參與的社會

隨著時代進步與發展,對於身心障礙者的照顧漸趨周延,不只是照顧日常起居、生理層面等需要,並將身心障礙者視為完整且獨立個體,給其足夠重視與尊重,協助打造身心障礙也能公平參與的社會環境。

 

為此,1992年10月16日,第47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確定自1992年起,將每年12月3日訂為「國際身心障礙者日」;後於2006年12月13日,聯合國再通過「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為21世紀第一個人權公約,旨在促進、保障及確保身心障礙者完全及平等享有所有人權及基本自由,使其能得到應有尊重,進而降低因個人身心條件在社會上之不利狀態,得公平參與社會各領域。

 

台灣為響應相關公約與節期,2014年通過「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施行法」,並逐年舉辦身心障礙者日系列活動,鼓勵社會大眾更多重視此議題。

 

今(2023)年,台中市政府國際身心障礙者日相關活動,於1日起跑,最先舉辦的是「台中好身音歌唱比賽」,接著為11日於豐樂雕塑公園舉辦的「身日快樂嘉年華」園遊會。

  • news-details
  • 台中社會局局長廖靜芝與會致詞,期待藉由舉辦嘉年華,讓市民對身心障礙有更多認識,營造更加友善居住環境。(圖/記者林稚雯)

提升被照顧者的自信

該活動由台中市神岡區溪州社區發展協會帶來非洲鼓演奏拉開序幕,接續頒發「台中好身音」比賽獎勵彩帶,另表揚3位身心障礙者家庭照顧者楷模、2組身心障礙福利有功團體,以及2位推行身心障礙福利志工楷模,感謝他們長期付出和支持。

 

社會局長廖靜芝表示,園遊會集結平時分散於台中市內各地的關懷據點擺攤、規劃闖關小遊戲,以展現年度照顧成果;另有多間機構由受照顧者組成的團體登台表演,每環節規畫,都希望讓身心障礙者有機會展現自我、提升自信。

 

「我相信,身心障礙者不會永遠只是受幫助對象,找到方法與機會,他們同樣也有機會服務他人、有能力獨立自主生活。」廖靜芝期待,為期一天的園遊會,能讓大小朋友同樂,拉近民眾與身心障礙者的距離,象徵社區共融、共好,帶來更多幸福感。

  • news-details
  • 藉此活動,台中社會局公開頒獎表揚「對於身心障礙者照顧有所貢獻的個人及團體」。(圖/記者林稚雯)

身障倡權,看見改變可能

上百個參展攤位中,由財團法人基督喜信會支持成立的「喜信家庭家庭關懷協會-喜信學坊」參與其中,由周佳誼社工員、石浩旻教保員、李婉君生服員,協助學坊學員經營攤位,包括販售自製手工餅乾、擴香石、限量版盆栽。

 

周佳誼說明,「喜信學坊」提供身心障礙者社區式日間照顧,根據CRPD理念,身障者擁有活動自由及參與娛樂的權利。按此核心精神,攤位商品的選擇帶入「自我倡權」概念實踐。經主動詢問學員們意見、討論之後,決定製作販售學坊招牌的擴香石、園藝治療課程學到的景觀盆栽,以及去年報佳音時曾做過的小餅乾;學員們也認為,「賣吃的,大家才會來、才會買!」

 

擺攤當天,60多歲學員阿海大哥參與接待客人、販售商品的服務,雖表達能力有限制,阿海始終很願意笑咪咪地跟著重複周佳誼、石浩旻的語句,一同大聲宣傳商品。

 

石浩旻提到,擴香石、盆栽基座的製作過程,主要是攪拌粉料、加水、調色、倒入模具,大致都是學員能掌握的製作過程,加上二者皆為可長期存放品項,於平時日照課程中就會讓學員們陸續製作;手工餅乾保存期限較短,是園遊會前一日,學員們努力投入一天的成果。

  • news-details
  • 阿海大哥充滿活力與熱情,向大家推銷學員們昨天努力製作的手工餅乾。(圖/記者林稚雯)

來到喜信學坊的成員們可能因各自身心狀況,不若常人敏捷,李婉君表示,從生活服務員的角度來看,發現他們依然有學習成長的能力,當中,較需要將流程更細分、簡單,或多帶領他們操作幾次,經反覆練習,來學會一項技能。

 

李婉君並提到,身心障礙學員們在個性上常保孩子般狀態,長時間相處下來,會發現每個人都很單純、可愛,也對周遭人事物保持濃厚好奇心。願意耐心對待、了解、認識他們,久而久之,彼此關係就如家人一般。

 

石浩旻分享,加入喜信學坊的服務行列前,曾認為身心障礙者也許終其一生維持固定樣貌,然而,此刻板印象同樣在實際與之相處後,有了很大改變。

 

學員們經學習、溝通,都有改變可能,也看到,即使無法獨立完成所有製作流程,但每個人都願意照自身能力所及來付出,大家截長補短、彼此幫助,使工作順利完成。

  • news-details
  • 喜信學坊將景觀盆栽基座的製作流程簡化,在學員們能理解的範圍內,讓其自由配色、入模,生產出獨一無二成品。(圖/記者林稚雯)

放下偏見,打造共融生活

談及挑選商品、製作準備過程,周佳誼補充說明,CRPD中的「身障共融」是很重要的公約精神。「共融」之意是將不同能力和背景的人匯聚一起,打破社會刻板印象,互相接納、欣賞及尊重。

 

社會大眾若不夠瞭解身心障礙族群,通常有害怕膽怯心理、不敢接觸;周佳誼提醒,以談話為例,他們會為身障朋友簡化工作流程,與其溝通時也以同樣方式,將表達內容變短、變簡單,使身心障礙者得以理解,即為極佳的共融實踐。

 

周佳誼同時很期待,藉由一個多月來的準備過程,使學員們不只得到一次「擺攤體驗」,而是從中練習表達想法,且經歷過程中可能會面對的失敗、挫折,最後享受到「有種就有收」的豐厚成果。

 

以學坊中一位女性學員A大姐為例,她是目前服務對象中年齡最長者,曾有20多年待在家中,因父母雙雙邁入老年,才將她白天送往日照機構照顧。

 

長年在家緣故,致使A大姐許多能力因「缺乏與外界互動」而退化,而,從今年初來到喜信學坊迄今,明顯看到她開始重拾好奇心,」並學會和他人溝通、表達自身想法。

 

當A大姐也和其他人一樣,努力製作餅乾期間,她突然和周佳誼表達:「我想吃餅乾!」,後經再次說明,知道餅乾販售所得,將用於聖誕大餐採購,加上聽到周佳誼的讚美,並表示先完成預計商品數量,多的就可作為點心,A大姐便滿懷笑容地說:「好啦,我想吃餅乾,但是要賣。(註:意為「我很想吃餅乾,但我知道這要賣的,不可以吃。」)」

 

顯見,只要多多相處認識,身心障礙者並非無法溝通,也不是永遠只能成為受助對象。

  • news-details
  • 藉由反覆不斷練習,喜信學坊的擴香石成為學員們的招牌產品。(圖/記者林稚雯)

為愛出發,服事眾人

喜信家庭關懷協會理事長黃淑美牧師受訪分享,喜信會投入社區式身障日間照顧事工,最初是看到教會內一位年輕女會友,在23歲時發現脊椎長瘤後,仍持續聚會,但教會未能提供足夠無障礙環境,而造成隔閡與不便。

 

當教會驚覺這項疏失後,除改善無障礙設施、以利身障者及長者使用,教會更進一步注意到其他身障者,認為應要做得更多,於是接受社會局委託,辦理身障照顧據點「喜信學坊」。

 

黃淑美表示,投入此項服事,雖會面對人力、物力、資金等多重挑戰,然申命記1:6-8提醒:「耶和華─我們的神在何烈山曉諭我們說:你們在這山上住的日子夠了……如今我將這地擺在你們面前;你們要進去得這地,就是耶和華向你們列祖亞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應許賜給他們和他們後裔為業之地。」

 

喜信教會原來只做「教會內」的服事,經文則提到「你們在這山上住的日子夠了」,相信,這是神的提醒與應許,當存有「讓社會更美」的更大心志。

 

起初,喜信協會從「家庭扶助」著手,開始關注家庭議題,服事常被家人們忘記的街友,助其回歸職場社會;而後投入身障者關懷,助其有能力再次站起,減低家庭負擔。

 

目前的事工陸續開始產生果效,期許在這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時刻,喜信會持續走出圍牆、扶助有需要的人,使社會更溫暖,所到之處都有愛的彰顯!」黃淑美分享。

  • news-details
  • 園遊會當天,李婉君生服員、石浩旻教保員、阿海大哥、周佳誼社工員 (圖左至右)通力合作,不只讓攤位順利經營,也讓阿海大哥有機會體驗被眾人肯定與讚美。(圖/記者林稚雯)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