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Shutterstock)

幾秒內發生的瞬間意外,因著一時情緒高漲所引發的舉動,讓年輕生命嘎然而止,數個家庭破碎,釀成無法挽回的悲劇。

 

校園割頸案,交集著難過與不捨,在近日吵得沸沸揚揚、引起全台社會廣泛討論;昨(28日)晚總統候選人政見會最終場,三方也都搬上檯面發聲。

 

在這個處處仍有聖誕歡慶氣氛,到處充滿平安和禮物的氛圍,卻有家庭,永遠失去了他們的寶貝孩子⋯⋯

 

這起憾事在歲末衝擊社會不同層面「很大的不安」,一路從校園安全、學生輔導機制、校安通報、情緒教育…等,激起輿論和探討漣漪。

 

新聞事件的背後,有何值得思考的面向?「五個反思」帶您一同理解與學習。

這幾天,為了中學的案件,相信大家都很不捨和難過。

 

「新竹基督教聯合關懷協會」執行長黎源悅牧師,長期關心與投入下一代培育工作,專訪中,盼一同省思:我們如何為下一代栽種一個更寬廣更肥沃的土壤

 

過去長達20年,黎源悅曾擔任新竹市政府的少年輔導委員,每當在地有重大青少年刑案事件發生時,她時常接受記者訪問,其中特別會被問到:是不是「因為」他們來自單親、脆弱、高風險家庭,或原住民、受刑人家庭?⋯⋯

 

「我說,這個不是絕對因素;因為反過來而言,也有很多這樣出身背景的孩子,正是因為在逆境當中,反而走(成長)得更好。」

 

所以,我們需要「回到聖經找答案」,因為,看不見的更關鍵

 

思考一》世上沒有完美的原生家庭和父母

一樣的成長環境,孩子為何有不同的想法? 

先舉一個例子供大家思考:

 

兩名兒子有著同樣一位酗酒父親,大兒子學爸爸一樣酗酒,小兒子卻因為爸爸而滴酒不沾!

 

一個人的生命,背後累積了多少故事,才成為今天的結果?

 

事實上,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原生家庭,更沒有完美的父母

 

有些孩子來自缺乏的成長環境,生命卻因此充滿著「韌性和毅力」;有些孩子則因為缺乏,致使生命更加顯出「傷害」的果子。

 

因而,談及校園新聞事件給予的省思,更重要的是:我們如何為下一代栽種一個更寬廣更肥沃的(成長)土壤?

 

思考二》「自我效能」影響了人的動機與結果

環境與個人之間還有一關鍵元素,就是「信念」

黎源悅提出以「社會學習論」著稱的加拿大心理學家—亞伯特·班度拉(Albert Bandura)的研究觀點。

 

(編按:班度拉於1963年發表第二本著作《社會學習與人格發展》;1977年發表the ambitious 《社會學習理論》;1986年發表《思想與行為的社會基礎:一種社會認知理論》,提出社會學習論

 

在班度拉於1997年發表的《自我效能》(Self Efficacy: The Exercise of Control)著作中,建立了關於「自我效能」的理論。

 

班度拉認為,環境與個人之間還有一個重要的元素,就是「信念」,而信念的栽種與回應,才是「結果」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指的是:

· 一個人能否達成某項工作目標之自我判斷(信念)

· 決定一個人工作動機的高低、努力的多寡,及毅力的強弱

· 影響一個人面對成敗時的歸因,以及所採取的因應策略

 

自我效能,即自身對於自己完成某種事情能力的看法,此影響了人的動機與結果

 

在班度拉的研究顯示,攻擊性孩童的成長歷程,的確是會「仿效其環境」,而黎源悅表示,據此更深體認到,「自我效能、信念的改變比社經背景對人一生的改變更大。

 

身為基督徒,更加明白「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哥林多後書5:17)之祝福;因此,過去破碎的原生家庭,並不能使一個人(你、我)的未來無法過上幸福人生。

 

思考三》在壓力下的「因應策略」

「以問題為中心」還是「以情緒為中心」

班度拉本身即是來自不富有家庭,他所提出的理論中,值得一提的是「因應策略」。

 

因應策略(Coping Strategy)指的是:在壓力下,人所選擇的處理方式。

 

· 有以問題為中心的因應

· 有以情緒為中心的因應

 

並且,受其對自己能否突破問題的「自我判斷」有關。

 

以問題為中心」舉例而言:如果我的英文學不好,會去請教英文好的人,如何讓自身英文更精進。

 

以情緒為中心」舉例而言:則會歸咎於英文老師沒教好、爸媽沒有好好栽培自己等等。

 

「因應策略」的研究顯示,有些孩子會以問題為中心去尋找突破點,而有些孩子總以情緒為中心作為突破點

 

黎源悅以此提醒,小孩是富有或貧窮家庭出生(環境影響因素),並非最大重點;富裕家庭出生的孩子,也可能會擺爛,貧窮家庭出生的孩子,非常努力者大有人在。

 

因此,有更加值得關注的面向:從許多研究實例可以發現,人的「因應策略」和「自我效能」實有顯著關聯

  • news-details
  • 校園安全事件令許多人不捨、落淚。訪談回應中,黎源悅認為,班度拉提出的社會認知理論,帶給助人者有許多助益,藉此提出一同思考。(圖/Shutterstock)

思考四回到聖經找答案

培養孩子擁有「勝過世界(環境)的信念」

研究顯示,「自我效能」會受環境影響,但並非百分之百的決定因素

 

正如前述例子所提,一位爸爸酗酒,大兒子見父親常以酗酒來回應環境,則有樣學樣;可是小兒子卻因爸爸的行為,選擇滴酒不沾。

 

所以,一個人裡面的「自我效能」很重要,也就是,你對事情的看法、「信念」,常常決定了「結果」

 

黎源悅從而提醒,基督徒的父母、乃至所有父母親,皆應明白,能給孩子一生的祝福,不只是物質、不是考試分數,而是他們「需要被注入一個正面的信念。」

 

這部分,事實上正是「回到聖經找答案」;其實神透過聖經話語,已給予人們指引。

「那在你們裡面的,比那在世界上的更大。」(約翰一書4:4)

 

耶穌所提出的,就是在講述一種「勝過世界的信念」,即——不在於環境如何。

耶穌如此說,意即,在我們裡面的救主,給予你我不改變、不動搖的——核心價值

 

成為基督徒的意義,「不是耶穌成為我的聖誕老人,而是我要與神的性情有份」,所以,你我當致力改變自我生命的「核心價值」。

 

思考五不活在比較裡

找到真正的核心價值,孩子人生才有翻轉機會

如果人不斷活在「比較」裡,是永遠比不完的。例如:孩子讀什麼學校?

 

長期於校園從事親子演講、親子讀書會,或在教會帶領夫妻、家庭課程的黎源悅,於訪談尾聲,深盼也能藉此呼籲每個父母(大人):「用神的眼光看孩子受造奇妙可畏。」而非活在成績、世界表現等價值觀裡。

 

找到「真正的核心價值」,孩子的人生才有「翻轉的機會」。

 

聖經勉勵我們:

......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立比書3:13)

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立比書4:13)

 

綜上所述,這也是為何,多年來新竹聯禱會投入「天使來發光」,或是配搭「攜手愛無限」,乃因——

 

我們願意注入一個新的可能性和新的元素,使社區中的脆弱家庭、高風險家庭,有一個新的、正面(信念)的機會和資源注入。

 

讓所有的教會,成為他們生命中溫暖的過客,以致他們有機會選擇增加正面行動的機會。這是教會層面可以做的。

 

因而60多年來,牧者們並不想做「煙火式的活動」,真正想做的是,「長期的耕耘,帶來人心真正的改變」。

 

相關閱讀》

校園驚傳割頸案,如何一同為孩子的成長而努力?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