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農曆春節年假將要展開,保持健康、學會感恩與分享,就能與家人同過年年有餘的新年。(圖/ shutterstock)

農曆春節將至,準備好要與親愛家人一起歡度了嗎?對於來年的期許又是什麼?

 

對多數人來說,豐衣足食、生活有餘就是最簡單質樸的願望,甚至產生了「年年有餘」的俗諺;年夜飯總是豐盛,也多半有一條全魚,並且不將魚、菜餚吃完,以表達心中對於「年年有餘(魚)」的寄託。

 

在享用美味年菜的同時,不妨也多留意以下叮嚀,讓身心靈一同過個豐盛有餘的春節吧!

保持健康、安心過好年

今(2024)年農曆春節年假訂於2月8日至14日,2月8日為「小年夜」調整放假,2月9日則是農曆除夕。

 

奇美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昕珉提醒,過年期間的健康議題不可輕忽,民眾在假期間常因大魚大肉,或食物保存不當、未充分煮熟造成細菌孳生,進而導致嘔吐、腹瀉、消化不良等不適。

 

此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即俗稱「感冒」)、筋骨痠痛、頭痛、牙痛、過敏、暈車/船等不適也是春節期間常見的健康問題。

 

為避免身體不舒服壞了過節興致,李昕珉建議,可考慮「家庭常備藥」的習慣,既能及時緩解症狀,也可避免「小病衝急診」。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在臉書粉專「藥博士 正藥說」也提醒,家庭常備藥箱,就能在關鍵時刻發揮效用,可準備以下藥物,並注意相關說明:

 

‧感冒類:

依感冒常見的症狀可常備綜合感冒藥、鼻炎錠、止咳錠、化痰錠及咳嗽糖漿等,有助於緩解感冒初期症狀。

 

‧退燒、止痛類:

止痛退燒類藥大致上可以分成兩種,一種為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是單純止痛及退燒的成分,另一種是止痛退燒且有消炎效果的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常見成分如:布洛芬(ibuprofen)、待克菲那(diclofenac)等。

 

‧腸胃不適類:

嘔吐及腹瀉為較急迫的症狀,建議常備止吐錠、止瀉錠等。針對胃部不適及脹氣等,則可以常備制酸劑及消脹氣藥品

 

‧外出遠行使用的藥品:

年節期間出門遠行時,可能前一晚才想起需要的藥品,來不及購買,建議居家可準備暈車、暈船、暈機藥品,以備不時之需。若為出國旅行則須依當地情形攜帶腸胃不適藥品。

  • news-details
  • 奇美醫院李昕珉醫師(左)、賴春宏營養師(右)受訪,針對年節就醫與健康資訊、年菜的保存與採買做出提醒。(圖/ 奇美醫院 提供)

除了藥物準備,李昕珉也建議,過年期間仍應保持運動的習慣,並留意早晚溫差;如遇寒流來襲,洗熱水澡時要注意,燃氣熱水器啟動期間,確保室內外通風,以避免發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使用電暖器、電熱毯…等禦寒物品,須調整溫度與使用時間,以免不慎高溫灼傷。

 

此外,李昕珉表示,若春節期間仍有就醫需求或疑問,衛福部設有「113年春節期間衛生福利服務專案」,除了有專線供民眾撥打,另有網頁提供春節期間就醫、食安、防疫等資訊查詢,詳情可上衛福部網站(https://www.mohw.gov.tw/cp-5380-65644-1.html)閱覽。

  • news-details
  • 藉由「常備藥」的準備,可以即時舒緩常見的身體不適。(圖/ shutterstock)

李昕珉另呼籲,根據流行病學的統計資料,以及近期在急診患者量的趨勢顯示,春節連假期間可能會遇上流感與新冠肺炎的高峰,特別公共場所要更注意,因這兩種疾病會透過近距離的人際互動傳播,民眾在外出遊玩與拜年之際,應保持適當社交距離,並落實「戴口罩、勤洗手」,尤其當與年長者、免疫力低下的親朋好友接觸時,應留意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常見且輕微的不適或可藉由家庭常備藥緩解,但若有多重慢性病史,或出現呼吸困難、持續的胸痛胸悶、意識改變等危險症狀及徵候,須緊急就醫!就醫期間建議避免搭乘大眾運輸,若自行前往或由親友陪同就醫,仍應全程配戴口罩。」李昕珉說。

  • news-details
  • 春節連假期間可能會遇上流感與新冠肺炎的高峰,仍須落實防疫。(圖/ shutterstock)

聰明吃、聰明買,避免病從口入

針對年節飲食,奇美醫院營養科組長賴春宏受訪說明,以「年年有餘」最相關的「魚類」來看,魚肉除了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整體脂肪含量也較肉類來得少,是營養成分可被推薦的食物。

 

備製年菜時,除了魚類,毛豆、黃豆等植物性蛋白同樣是優良的蛋白質來源;次之是兩隻腳的雞、鴨、鵝、禽類,最後則是紅肉類的豬肉或牛肉。

 

賴春宏提到,不論準備端上桌的年菜有哪些,必定都會有預先採買與準備的過程,此時就建議「聰明的買」,預先算好有多少人用餐、要煮幾餐的份量,就能讓食物在新鮮時被吃完避免浪費。

  • news-details
  • 先做規劃再採買過年食材,將能有效避免食物浪費。(圖/ shutterstock)

依照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公布的《每日飲食指南》,全榖雜糧類、豆魚蛋肉類、乳品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構成六大類食物,每日都應依照建議分量均衡攝取。但要吃的健康,食物的烹調與保存不可輕忽。

 

蔬菜類中,葉菜可以保存的時間最短,約3天至7天就會枯黃軟爛,建議在採買時以3天份為宜,或可用蘿蔔、洋蔥、牛蒡等「根莖類蔬菜」綜合搭配。海鮮與肉品的部份,「冷凍」較冷藏是更安定的保存環境,以家用冷凍庫來看,畜肉及禽肉若保存良好可放上1至2個月,水產品則僅能放置數週,還是建議預估好份量,分次採買、盡快吃完。

 

當食材烹調後成為年菜上桌,則建議使用公筷母匙,且葉菜類當餐吃完。賴春宏解析,當菜餚經眾人各自用筷夾食,口腔內的唾液及細菌會汙染菜餚,容易使剩菜造成酸敗,特別是葉菜類,容易經口腔中的細菌分解而轉成亞硝酸鹽,不利於健康。

 

若要遵循「年年有餘」的習俗,除了應用公筷母匙,餐後應盡快分裝保存,避免菜餚在最容易產生細菌的7℃到60℃間停留太久。如選擇放置冷藏室,超過2天後仍建議丟棄,冷凍同樣建議盡快吃完。

 

賴春宏提醒,覆熱菜餚的原則也是「只熱當次能吃完的量,而且中心溫度都要達到70℃以上,才能避免食物中毒的風險。」

 

隨著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家用真空保存產品問世,賴春宏不忘叮嚀,「真空的原理主要是降低食材/食物和氧氣接觸的時間,確實能延長保存期限,但不是完全不會酸敗。」

 

特別是食材本身富含油脂,例如包裝完整的堅果食品,久放仍有可能產生油耗味,就算真空狀態也還是可能因長時間儲存造成食物變質,需要多加留意。

  • news-details
  • 不同種類的食材/菜餚都有各異的保存期限,也不是放進冰箱就都不會壞。(圖/ shutterstock)

讓生命豐盛有餘的三項屬靈課題

歡度佳節、享用美食之餘,「靈命同得豐盛滿足」也是基督徒可以追求的新年目標。

 

台灣浸信會神學院副院長劉光啟牧師分享,華人過年期間很講究「年年有餘」,然而,在思考要如何獲得更多之前,另一個值得省思的面向,則是「有多少就算足夠?」

 

劉光啟表示,「足夠或有餘」的標準因人而異,每個人設定的自我目標、對他人的評斷都會有所不同,但保羅在以弗所書4:28提醒:「從前偷竊的,不要再偷;總要勞力,親手做正經事,就可有(餘)分給那缺少的人。

 

依照這段經文的教導,每個人都應該在還有能力養活自己的時候,不任意依賴別人、更不能依靠偷或搶的手段來維生。反而這段經文提到:當我們開始「有」的時候(和合本的「餘」其實是原文沒有的),就應當開始分享。此外也需留心,「養活自己」不代表一定要找薪資豐厚的工作,或是一昧追求有多少的年終/福利作為附帶報酬。

 

更進一步查考舊約聖經,按照神的心意,以色列人要在三大節期時,帶著頭生的和初熟之物到聖殿敬拜並獻上,表達對神的感謝。劉光啟指出,相較於三大節期,農曆春節對華人來說,也具有相似的意涵,要在此時展現「感恩的心意」,因為我們的錢財是神所賜的恩典,我們不過是受託的管家。

  • news-details
  • 劉光啟牧師透過聖經經節,邀請大家趁新年一同練習常保感恩的心,學會對神有信心、更願意與人分享。(圖/ 劉光啟 提供)

與此同時,申命記中有多處提到孤兒、寡婦、寄居者的經文,這些人是當時社會中最弱勢、最邊緣的群體,在申命記 24:19更是明確指出:「你在田間收割莊稼,若忘下一捆,不可回去再取,要留給寄居的與孤兒寡婦。這樣,耶和華你神必在你手裡所辦的一切事上賜福於你。

 

不論是過去或現在,需要被幫助和關顧的人必然存在,按照聖經的教導,在我們能有吃有喝的歡度春節佳期時,也需照顧他人的需要、樂於分享,神也必照著經文中的應許,在一切的事上賜福,讓生命得著真正的豐盛有餘。

 

劉光啟也提到,呼應新春佳節的休息時光,利未記25章制定了安息年,每七年一次(利未記25:1-7)。當安息年來到,所有土地都要休耕,日用飲食吃的是存糧、地上自己長出的作物;人們願意這樣施行,代表他們相信所擁有的足夠度過這個安息年,將安息年的需要交託給神,也代表「個人信心的操練」。

 

同樣以「年年有餘」的角度來看,當我們能對神表達感恩、願意分享、在每個環境中保有信心,就不必再拘泥有形或無形的「有餘」;因為主耶穌也告訴我們葡萄樹與枝子的譬喻,當我們連結於主、願意被神修剪,多結果子、豐盛有餘就接連來到。

 

最後,劉光啟再用「你們知道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祂本來富足,卻為你們成了貧窮,叫你們因祂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哥林多後書8:9)做叮嚀,若沒有主耶穌先為我們成為貧窮,我們就不可能有平安豐盛的生命,為此,也鼓勵弟兄姊妹,平常就學習時常感恩、樂於分享、在別人需要的事上成為幫助,「行出來的好見證最具感染力,也是傳福音的最大利器!

  • news-details
  • 春節團聚,除了享受美食與美好時光,平日行出的好見證也會是對未信主家人最好的福音。(圖/ shutterstock)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