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肥胖防治,已成全球公共衛生一大挑戰。(圖 / shutterstock)

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定義「肥胖」為慢性病,2019年(COVID-19流行期間),全球因肥胖所導致的死亡案例明顯提升(居第五名),約有500萬人口因肥胖而提早離世

 

肥胖問題所造成的經濟影響,亦不可小覷。世界肥胖聯盟(World Obesity Federation)估計,2035年全球肥胖人口數將達到19億人,相當每4人就有1人肥胖,治療與肥胖相關的疾病費用,將超過4兆美元,預計到2030年,全球因超重和肥胖所造成的損失,將達到每年3兆美元,到2060年則將超過18兆美元。

 

肥胖防治,已為全球公共衛生的一大挑戰!

有關「肥胖」的統計資料

自1990年來,全球成人肥胖症增加了一倍多,青少年則增加了四倍。

至2022年,全球每8人中有1人患有肥胖症。

18歲及以上成年人中有43%超重(25億人)。

18歲及以上成年人中有16%患有肥胖症(8.9億人)。

有3700萬的5歲以下兒童超重。

逾3.9億的5-19歲兒童和青少年超重,其中1.6億人屬肥胖。

2035年,預計全球每4人中有1人患有肥胖症(19億人)。

 

肥胖(Obesity),被視為慢性疾病,超重(Overweight)則意指脂肪沉積過多,易導致第2型糖尿病、增加心臟病和某些癌症風險,及影響骨骼健康和生殖能力。也易影響生活品質,有礙睡眠或活動不便。

 

據國民健康署公布之健康促進統計年報資料顯示:2016-2019年成人過重及肥胖率為47.9%,到了2017-2020年為50.3%;另,國小學童109、110學年度過重及肥胖率,分別為25.4%及27.1%;國中學生109、110學年度過重及肥胖率,分別為29.9%及31.2%

 

顯示出,無論是成人、國中及國小學生,過重及肥胖率皆有升高趨勢

 

與青年對談的「2024世界肥胖日」

全球兒少過重與肥胖問題日益嚴重

每年3月4日為世界肥胖日,2024主題為:「正視肥胖衝擊,即刻開始對話(Let’s talk about obesity and its impact)」,全球肥胖聯盟舉辦了一場由青年主導的全球網路研討會。

 

據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所發布研究,超重問題影響了全球約3,700萬名5歲以下兒童,而在5-19歲兒少中,有逾3.9億人超重、1.6億人肥胖。

 

世界各地正有許多兒童暴露在不利於健康的環境,其中,75%孩子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

 

年輕人受超重和肥胖影響,也容易在生活中經歷羞恥感,以致損害心理健康,影響學校表現和生活品質,其中可能伴隨歧視與霸凌。

 

5歲以下超重和肥胖的兒童

幾乎有一半生活在亞洲」

超重,曾被視為高收入國家問題,但現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也呈現上升趨勢,該問題已漸全球化

 

許多低中等收入國家,面臨「雙重負擔」,包括:超重和肥胖傳染病和營養不良,這現象在同個國家、同個社區中共存越發常見。

 

出生在低中等收入國家的兒童,易在產前或嬰幼兒時期,受營養不足影響,但同時,其飲食多屬低成本食物:高脂肪、高糖、高鹽、高能量,營養品質低,飲食模式加上活動量低,導致肥胖人數急劇增加。

 

自2000年以來,非洲5歲以下超重兒童的數量,增加了近23%,到2022年,超重或肥胖的5歲以下兒童中,幾乎一半生活在亞洲

 

肥胖的兒童成年後,很可能仍處於肥胖,也有更高風險患有非傳染性疾病。研究顯示,小學時的肥胖兒童有6至7成,長大後仍然肥胖;肥胖的國中生更有7至8成,將來是肥胖的成人。

 

故若,家人間能一同調整生活型態,將是健康管理的好方法。

  • 馬偕兒童醫院李宏昌醫師分享10分鐘專題:兒童及青少年肥胖的流行病學與相關疾病。(影片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遏制肥胖」成全球目標

肥胖與「結構性因素」有關

肥胖問題造成的經濟影響亦不可小覷。預計到2030年,全球因超重和肥胖所造成的損失,將達每年3兆美元,到2060年將超過18兆美元。

 

2022年第75屆世衛大會上,會員國通過該組織為「遏制肥胖加速」所制定的計畫,採取國家級行動到2030年;迄今,已有31個國家正帶頭實施該計畫,遏制肥胖的流行。

 

能量攝取(飲食)和能量消耗(體力活動)不平衡,為超重和肥胖的主因,多數情況下,肥胖結構性因素有關,個人選擇受限其中,肥胖可說是由「致胖環境、心理社會因素和遺傳」所引起的多因素疾病。

 

因而,要遏制肥胖,除個人負有責任,也有其社會責任面向,需整合多方努力,共同創造一個「支持健康飲食和運動」的環境。

 

例如:讓體育活動成為日常一部分,能容易實行及負擔。減少加工食品的脂肪、糖和鹽含量,確保人們都能負擔得起健康飲食消費;限制高糖、高鹽和高脂肪食品的營銷(特別是針對兒少的食品)。

 

世衛遏制肥胖加速的計劃中,核心措施包括:支持母乳哺育、擬定制止推銷兒童有害飲食的法規、落實學校及附近商家的營養相關政策、運動宣導、將肥胖預防和管理服務納入初級衛生保健等。

  • news-details
  • 肥胖會引發各種疾病,例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呼吸睡眠中止症、非酒精性脂肪肝、退化性關節炎等,甚至會提高罹患癌症風險,被視為一種複雜的慢性疾病,是國人應重視的健康問題。(圖 /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三要點」可作為生活原則

為幫助國人更加了解「肥胖」,國民健康署蒐集常見問題並出版肥胖100問+(連結可點),盼民眾善用政府資源網絡,在必要時以正向態度尋求專業醫療支持、規劃適合個人的管理計畫,減少慢性病發生。

 

國民健康署並提供三項要點」,可作為生活原則:

 

一、減少甜食及含糖飲料,攝取均衡健康飲食:攝取多樣新鮮蔬菜和水果,多選擇全穀及未精製雜糧,避免高油、高鹽、高糖的食品,並以白開水或無糖茶取代所有含糖飲料。

 

二、增加動態生活,降低每日觀看螢幕時間:成人每週應進行150分鐘中度身體活動,兒少每天應至少達60分鐘以上(即每週累積420分鐘以上);規律運動能降低體脂肪、負面情緒、預防心血管疾病。

 

三、充足睡眠,每天至少睡眠8小時:睡眠不足也是肥胖危險因子之一,可能導致體內荷爾蒙不平衡而增加進食、增加疲憊感而造成肥胖。

 

身體活動不足率達47.3%1

平日「坐著時間」平均為6小時

另外,據國民健康署調查結果,我國18歲以上人口「身體活動不足率」達47.3%1,平日「坐著時間」平均為6小時。

 

2020年WHO「身體活動和久坐行為指南」指出,久坐與心血管疾病、癌症、第2型糖尿病發生率有關,建議18至64歲成人每週應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活動」或「75分鐘的劇烈強度運動」。

 

其中,「分段累積身體活動量」與「一次完成」同樣有助於健康,例如:一天運動30分鐘,可分成2次15分鐘、或3次10分鐘完成。

 

即使不能一次達到建議活動量,少量活動仍好過不活動,建議可從輕微強度的活動來取代久坐,再逐漸增加活動強度及頻率。

 

據教育部體育署報告顯示,國人通常會以「工作太累」、「懶得運動」、「因為工作沒有時間」等原因不去運動。但其實,只要善用零碎時間、增加身體活動量,都有其助益。

 

以下提供益於健康的「3妙招」:

 

1.可以走樓梯就不要坐電梯,也可以從步行走上幾層樓後再搭乘電梯,慢慢增加身體活動量

 

2.外出或上下班時多利用腳踏車,或提前一站下車步行

 

3.上班期間,上午及下午各做15分鐘健康操、毛巾操或伸展操,累積30分鐘身體活動量。

檢視內心,你我也當小心「屬靈肥胖症」

台北靈糧堂牧師周巽光曾以能調節血糖的「胰島素」,來分享「屬靈洞見」。

 

胰島素,能將吃進去的熱量轉化成肝醣、多餘的則儲存成脂肪。但若養分攝取過量,身體不斷分泌更多胰島素、更用力儲存脂肪,將使細胞對胰島素越發不敏感,因而產生「代謝症候群」,阻抗胰島素。

 

基督的身體也有「胰島素阻抗」,外表看不出來,然久而久之將產生疾病,例如

 

1.少量多餐:大量讀經,卻沒有消化;聽了一堆講道,但沒有領受。

 

2.高碳飲食精緻加工食品只想聽輕鬆信息,或容易感動的故事和見證,卻無意領受改變生命的啟示、沒有讓神光照悔改。

 

3.沒鍛鍊肌肉:聽道卻不去行,就像把房子蓋在沙土上。

 

4.吃錯順序:不按真理順序來敬拜,靈則難以進到至聖所,以致對神的同在不敏銳。

 

如何嚴防屬靈的胰島素阻抗?

周巽光表示,神的道和話語,帶出來的絕非律法主義。你我有無真實被神話語所洗淨?神的靈會透過祂的話,在人的生命做工。


基督徒應對神「保持飢渴」,因為用盡一生都探索不完神無限的本質。如何勝過「熟悉感」?周巽光建議,邀請聖靈來帶領自己讀經,且可嘗試讀不同版本聖經,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將領受的道實踐出來!

 

親愛的兄弟啊,我願你凡事興盛,身體健壯,正如你的靈魂興盛一樣。(約翰三書1:2)


相關閱讀》

【飲食信仰專欄】如何喝飲料才沒有罪惡感?掌握3原則

心肌梗塞年輕化!心臟專科醫師:4大危險預兆、2觀念防發病

過重與肥胖與罹癌相關,國內肥胖盛行率近半 彰基:應定期接受篩檢

 

(參考資料:WHO1WHO2WHO3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