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課綱的三大理念,「自發」、「互動」、「共好」簡稱「自動好」,是素養教育中的核心,也是教育部、校方與家長的殷殷期盼。
長年研究推廣「家庭教育」的慕真在家教育協會常務理事,目前也是台灣家庭第一協會秘書長的黃夏成分享:「成長是一生的功夫,父母是孩子人生當中第一個輔導、也是孩子人生最好的教練,若能成就孩子的原創生命,『自動好』會是『必然的結果』。」
108課綱減少古文引發許多爭議,台大電機工程系教授葉丙成在臉書中指出,課綱的精神應是由老師來選用合適教材,但問題是考試不考,學生就不想學,老師也教不動,在家長的壓力下,老師只能以考試為最終目標,這才是台灣教育的真正問題所在。
黃夏成分享多年的看見,學生與家長對於學習思維若仍停留在「準備考試」,有考的才要努力、不考的不用去碰它,此種心態下得到的,就是表面的成績;但若父母從小鼓勵孩子的不是成績,而是「孩子學到了什麼」,就會有不同結果。
「為成績而讀書的孩子,到了長大之後也為了賺錢而去工作,但若孩子對於工作的解讀是對自己負責、對社會的貢獻,當他提供好的服務或是較高的效率時,也都會是心甘情願,而賺到錢只是一個必然的結果。同樣的,當孩子不是為了『成績好看』,而是找到自己的強項與興趣,將正確的心態放在學習上,主動的態度與良好的成績,也會是必然的結果。」
建立以父母為領導核心的家庭,從「門徒訓練」開始
許多孩子們對於明星或是韓團的年度行事表,以及偶像的成長歷程瞭若指掌,但對父親的工作及出差時間卻不清楚,在「父母教練」一書中提到,「現代父母不應該成為孩子生命中的陌生人」。
父母必須在這世界中奪回教養權,減少家庭失能造成的傷害。
「父母就像祭司,是帶兒女去思索人生的意義與目的,幫助孩子找到使命去實踐他的人生;父母也像先知,教導孩子走在真理中,是負起教養重責、以身作則的教師,是兒女天賦的管家,是兒女的資源供應者、保護者與祝福。」
黃夏成鼓勵父母們,必須回到從前,以家為生活中心,活出一輩子都不會退休的角色。
而陪伴兒女,就像是門徒訓練,父母的信仰在生活中落實,即使夫妻意見不合,也能在愛中學習如何合好,孩子也有婚姻學習的榜樣。
「在學前能夠帶著孩子來讀聖經、背經文,更重要的是,教導孩子將信仰活出來、倚靠神;在家中(父母)可以時常為孩子祝福,一起分享感恩,為他人代禱,父母就能『以生命影響生命』。」
教養孩童重要的四重角色
溫柔、堅定的說話,是教養中必要學習。但父母也是人,難免會軟弱,黃夏成建議,當夫妻其中一人出現情緒失控時,可由另一人來緩和氣氛,但不應沿用傳統父母飾演「黑白臉」,而是父母同時兼具管教和安撫的角色。
並提出,在孩子年齡和心智不斷增長,父母需拿捏以下四個角色。
ㄧ、園丁
孩子在3歲前,父母必須像照顧幼苗的園丁般,予以控制和保護,適時用命令或指揮方式,以肯定和正面語氣,協助孩子身體發育,及建立生活習慣、規矩、禮儀,正確的管教和懲戒有其必要,也在這時展現父母對兒女的權柄,操練其順服功課,幫助孩子有健康的界線。
二、教師
從3歲到16歲左右的孩子,父母可藉由生活日常和知識工具,以身教與言教方式,培養兒女帶著走的能力,並示範活出信仰的生活模式。
可以經常問孩子「你認為是什麼?」、「你覺得該怎麼做?」、「你有其他想法嗎?」,引導孩子去面對知識及人生中的問題,學習凡事勇於探索和嘗試。
三、嚮導
8至18歲左右的孩子,可帶領他去參與許多觀摩、遊覽,在情境中去思考、探索和驗證所學知識。
父母當嚮導時,只需要重點說明,就要讓孩子自己去觀賞、感受,千萬不要剝奪他們「自己發現的驚喜和成就感」。
四、朋友
當兒女進入青春期時,也是彼此新互動模式的開始。
學習「朋友」的角色,建立相處氛圍,學習放手給孩子空間去發揮、還有犯錯,也接納他們在自我認同的掙扎、矛盾。
父母做兒女可以談心、信任的好朋友,陪伴他們同歡笑同悲傷,吸引他們主動找你促膝長談,從心事、家事、職場到國家大事。
「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 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裏,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 也要繫在手上為記號,戴在額上為經文; 又要寫在你房屋的門框上,並你的城門上。」(申命記6:6-9)
父母是孩子生命的領航員,透過引導與健康的家庭教育,讓孩子長出誠實與勇氣,當孩子能說出心中真正想法,而不擔心被論斷、批評,就能活出上帝原創、真實的自己,在心智成熟的路上,全人健全的成長。
相關閱讀》
志趣不合!拒學風暴席捲校園 父母翻轉眼光,帶孩子找回自我與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