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韓國女團IVE成員張員瑛出道以來備受關注,繼「員瑛轉」風潮後,再度帶起「員瑛式思考」熱潮,引起外界好評。(圖/@for_everyoung10 instagram、shutterstock)

不論你是否為韓國女團IVE成員張員瑛的粉絲,打開手機,可能曾看過她某次演唱會上邊走路邊轉圈,引起許多人模仿的「員瑛轉」,在這之後,再掀起了「員瑛式思考」熱潮,這是以積極、正面看待事物的思考模式。

 

此與基督信仰的「凡事感謝」是否類似?牧師怎麼看「員瑛式思考」?「凡事感謝」會為生活帶來什麼影響?

 

本報採訪臺中山城靈糧堂牧師方昌譽、基督徒導演楊睿回應此議題。

「水竟然剛好只有一半,太好了!」

「員瑛式思考」起源於某次張員瑛和粉絲分享,買鬆餅時恰好碰上鬆餅出爐時間,讓她覺得自己是「Lucky Vicky」(其英文名為Vicky),把微不足道的小事看作幸運

 

此外,她接受媒體深度訪問時,多次分享自己面對批評或負能量的處理方法,不少人訝異,僅19歲的她卻能說出成熟的一番話,令過往討厭她的人有全新想法外,也延伸出「員瑛式思考」的說法。

 

「員瑛式思考」常有「幸運」的成分,面對不快狀況也會瞬間轉念成「幸運」。例如,張員瑛某次在Vlog裡拍攝買麵包的狀況,前面的顧客恰好買走她想要的巧克力麵包,大多人可能會覺得可惜或懊悔,但她轉換思考:「那我真的很幸運,可以買到剛出爐的麵包!」以積極態度面對負面處境。

 

該思考模式被不少企業與公司追捧,一場分享會上,主管以「半杯水」概念舉例,負面思考的人會抱怨「水只剩一半」,正向思考的人會說「水還有一半」。

 

員瑛式思考則是:「我本來打算練習完就要喝水,結果水居然剛好只有一半!如果喝一整瓶水會太多,不喝又不夠,所以我本來就希望要是只有一半就太好了!完全是 Lucky Vicky。

 

韓國媒體更稱「這是員瑛式思考的時代」,大讚不僅是因張員瑛知名,更是在環境不好時,透過如此正面思考,可幫助人克服困境,讓生活變得更好

 

而,該思考模式和基督信仰雷同,牧者怎麼看待「員瑛式思考」的風潮呢?

  • news-details
  • 方昌譽牧師肯定員瑛式思考,同時提醒過猶不及,不可忽視負面感受。(圖/台中山城靈糧堂 提供)

感恩需要刻意練習

台中山城靈糧堂牧師方昌譽肯定該思考模式相當積極、樂觀正向,俗語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以人性來說,較易產生負面感受或想法,反之,積極、樂觀的思考模式需要刻意學習

 

基督徒常將「感謝主」、「讚美主」掛在嘴邊,保羅書信也勉勵:「要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撒羅尼迦前書5:16-18)

 

基督徒感恩、數算恩典,會帶來正面思考,知道神仍掌權,不易陷入抱怨和負面情緒

 

然而,發生好事不單純只是「幸運」,有基督信仰的我們更知道是因「神掌權」,否則只會一直「正面樂觀」,卻缺乏「神觀」。

 

方昌譽同時提醒,員瑛式思考固然好,但過猶不及,因為,莫忽視內在負面感受

 

他自認對張員瑛的個性和思考方式不是很了解,不過若凡事都找正面理由、覺得自己很幸運,而導致忽略負面情緒,壓制到某種程度恐會扭曲個性。因此,建議負面感受需有適當管道來抒發

 

《聖經》裡有不少面對挫折、挑戰的例子。以耶穌基督為例,祂在被賣的那夜,沒有因而感謝天父,而是禱告:「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馬太福音26:39);耶穌被釘十架時更呼喊:「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馬太福音27:46)。

 

因此,《聖經》教導要「凡事謝恩」,同時也能忽視或壓抑負面情緒,與憂傷、悲傷的思想,我們需要適當管道將之抒發,被神醫治釋放。

  • news-details
  • 楊睿每天的「感恩日記」,引起周遭人興趣,也開始用各種方式寫感恩日記。截稿前,他已記錄到第471天的感恩日記。(圖/@rain5201214 instagram

「感恩日記」激發旁人為每日感恩

基督徒導演楊睿在社群媒體分享「感恩日記」持續約1年多,起因於妻子在某本書看到,書寫感恩日記可讓每天更開心,於是夫妻一起嘗試;妻子用紙筆書寫,他則使用社群軟體的限時動態來記錄。

 

他坦言,並非每天都很開心,偶有不順利之時,說不出感謝事項就會為「日常」感恩,例如:可以大口呼吸、有可愛的妹妹、今天騎車都出入平安

 

書寫「感恩日記」不只使其轉換眼光,用更喜樂的心來面對生活,也激勵許多人效仿。

 

他收過不少回饋表示,一直有聽過或看過相關書籍提到「感恩」帶來的好處,但沒有實踐或持續下去,對方看見楊睿寫了這麼多篇,因而再次提筆記錄「每日恩典」;也有客戶分享,「感恩日記」為其印象加分不少。

 

楊睿很開心透過「數算恩典」可為社會帶來正面影響,以及能結合自身拍攝恩賜,使「感恩日記」的限時動態成為與客戶間的話題之一。

  • news-details
  • 楊睿的感恩日記,記錄為當天發生的事情提出5事項感恩。(圖/楊睿 提供)

好或壞都感謝神

提到「感恩」,方昌譽想到著名瑞典詩歌《感謝神》(Thanks to God),由瑞典人史托慕(August Ludvig Storm)作詞,歌曲每句都以「感謝神」開始,整首歌有32句「感謝神」

 

史托慕在救世軍的一次聚會中得救,後來成為瑞典救世軍領導人之一,縱然37歲時背部受重傷,導致終身殘疾,舊疾不時會感到疼痛,他仍凡事謝恩,繼續在救世軍聚會中講道。

 

如同其信仰生活態度,歌詞提到:「感謝神賜溫暖春天,感謝神淒涼秋景……感謝神禱告蒙應允,感謝神未蒙垂聽」,為好事與壞事皆感謝。

 

一般人遇到順境時容易發出感謝,但,面對逆境、身處低谷時,仍能說出「感謝神」嗎?

 

方昌譽認為,基督徒之所以能凡事謝恩,是因知道無論任何景況,神都有預備。

 

對於生活在高壓、長期處於痛苦中或面對疾病的肢體,要轉換思想實為不易。也許陪伴、安慰者說「你辛苦了」,還會獲得回覆「不會,因為我辛苦成自然了」。

 

習慣活在高壓、痛苦中的人,容易不記得何為快樂;以教會來說,除了透小組探訪、禱告予以幫助,更深入的方式是領人參加醫治釋放,交託重擔、纏累給神。

 

曾有弟兄姊妹問他:「為何要說『感謝主』?

 

方昌譽認為,感謝不一定要有特別理由且「凡事謝恩」是聖經的教導,很多事物皆是出於神的恩典,而人卻常把恩典視為自然,以致忘記對神感恩

 

他再次以帖撒羅尼迦前書5:16-18共勉,很多時候,我們只會提到前面三句話:「要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但後面實一樣重要,「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

 

彼此共勉,讓神成為生命中心,如此「凡事感謝」,就有「即或不然」的信心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