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當年勇敢承接士林靈糧堂開拓長者事工的使命,如今成為「士林靈糧堂社會福利協會」繼續關顧。(圖/簡月娥 提供)

許多失智老人要信耶穌,卻一點都不糊塗,他們清楚知道有位愛他的天父!士林靈糧堂長者事工,秉持著愛是在需要上看到責任,不斷拓展多元化且跨縣市的服務,透過靈性關顧,不論是長者或同工生命皆被改變,天天經歷神蹟!

 

「士林靈糧堂社會福利協會」執行長簡月娥分享,有長者透過同工的禱告,親耳聽見耶穌說:「孩子,我愛你!」、也有精神出狀況的長者透過禱告得著安靜與恢復、有不會擁抱的長者回家擁抱孩子...可見,他們雖然失智,但靈仍然清醒!連未信的護理人員也跟著受洗。

 

一路走來所建立的職場晨禱和祭壇,非基督徒皆能自由參加,繼而開設幸福小組、RPG禱告小組,許多未信者見證禱告大能,甚至主動提出「想要學禱告」的請求,真實經歷神國文化在這裡領進許多人受洗歸主。如今已有三個長照中心成立福音中心與試播點,上帝的工作正如火如荼,不間斷的持續開展!

因愛是在需要上看到責任,開啟社區長者事工

1993年,台灣進入老年化社會,當時士林靈糧堂的牧長們,有感於「愛是在需要上看到責任」,對於老年人口與社區事工越發有負擔,遂在1999年決定正式開展社區與長者事工。

 

那年,恰好台北士林區有一個公辦民營的委外案子,於是在神的感動下,教會請了相關專業社工人員寫企劃書,並勇敢提出申請,也很順利的取得經營權,加入社區長者事工的照顧行列。

 

當時帶領婦女團契的簡月娥,是社福界的門外漢,但在師母的邀約、禱告的感動下,接下社區老人事工,開始學習照顧老人的相關事情。

 

 

開展十年至今,除了原本的日照中心外,還有社區支持服務(包含獨老服務、送餐服務、關懷據點服務等)、居家服務、失智症團體家屋、失智社區服務據點、照顧者支持服務等多元化的服務型態,據點更橫跨雙北、桃園、竹苗、花東等地區。

 

簡月娥說,因服務初衷秉持「愛是在需要上看到責任」,因此當新型照顧服務方案出現時,他們都願意嘗試,例如:2007年政府開始試辦的「失智症團體家屋」,是從日照延伸為24小時,雖是試辦服務,他們仍勇敢踏進此新領域;外縣市政府邀約時,他們也義不容辭的投入,在神的催促與帶領下,遂逐漸成長出如今多元且跨縣市的服務!

  • news-details
  •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士林靈糧堂社會福利協會-簡月娥執行長受訪分享一路走來的開拓歷程。(圖/簡月娥 提供)

不計代價投入,發展出多元化且跨縣市的服務

在開拓過程中,秉持著愛的託付,他們經歷在上帝沒有難成的事、從無變為有的神蹟!從日照走入居家、失智團體家屋,24小時照顧的複雜度,需要更多專業背景及相關醫療,承接每個方案都充滿了各樣挑戰。

 

她再說,其中,最大挑戰是「人力」,當社會變為產業化,許多企業機構看到「商機」而跨足投入,是否有人仍願意承接純社會福利的機構?

 

他們透過服務理念、組織核心價值,來吸引職業人士選擇較有理念、價值觀較契合的機構,加之現代人生命容易不安,較難安適的環境壓力亦會影響工作表現,因此,協會在職場上除完善的薪資和福利,著重提供靈性照顧,則是讓合適的人「長期留任」之機制。

 

 

而每個邀請方案,他們都會回到禱告裡面,尋求神的心意,當這是神要做的,就會經歷到上帝親自負責,預備從未想過的人力。

 

在資金上也相當蒙福,她分享,第一年他們預備了50-100萬投入案子,收支打平,第二年慢慢結餘,上帝說有的還要加給他當結餘增多時,他們將這些投入開拓新據點,疫情時期開拓成本變高,他們就用於回饋社區建設。因著他們願不計成本投入長者事工,因此許多縣市的標案與服務、試辦方案都會找他們來投入。

  • news-details
  • 在開拓過程中,秉持著愛的託付,他們經歷在上帝沒有難成的事、從無變為有的神蹟!他們也繼續將結餘投入在開拓新據點或者社區需要。(圖/簡月娥 提供)

在職場建立天國文化,見證禱告大能,未信同仁主動想要學「禱告」

簡月娥分享,信仰是帶領她與團隊很重要的基石與力量,除了提供職場靈性照顧之外,在照顧長者過程中,他們也是以「全人關顧」為核心價值,當有需要的老人來到當中,就會先評估身心靈,給予靈性上的顧惜。

 

當年,因著劉群茂牧師的提醒,每天上班開始,她聚集同仁一起禱告、唱詩歌,把問題帶到上帝面前,一路走來,每個服務據點都有晨禱和祭壇,也開放非基督徒能自由參加。

 

 

神讓我看見,職場就是禾場,因此不論得不得時,我都期待把福音帶給這個團隊。」同時,她不希望讓人有「被迫」的感覺,因此相當謹慎小心,多年前神感動簡月娥,把信仰轉成信念,讓組織文化就是天國文化,因此在主管訓練時,她傳遞天國文化的元素,例如:愛的關係、活出價值和影響力、看見人的優點,這些大多數人能接受的普世正面價值觀。

 

 

這幾年累積下來,福音工作更加清楚了!他們開始在職場開設幸福小組以及RPG禱告小組,許多未信者看見基督徒因禱告經歷神,也主動提出「想要學禱告」的請求。

 

 

特別的是,目前他們已在三個日照中心場地,開設了西湖福音中心,以及在新北三重、桃園蘆竹兩個試播點,如人數穩定後,試播點未來也將成為福音中心,他們在周日時開放主日聚會,播放母堂主日聚會直播,其中的主責人,一個就是來到這裡信主,一個是許久未去教會的基督徒,來這邊工作後已重新回到上帝面前。

  • news-details
  • 同仁受洗。(圖/簡月娥 提供)
  • news-details
  • 每天上班聚集同仁一起禱告、唱詩歌,一路走來,每個服務據點都有晨禱和祭壇,也開放非基督徒能自由參加。(圖/簡月娥 提供)

長者雖失智,靈卻甦醒

簡月娥很感動這群愛主的同仁,在長照和社會福利工作裡面,都因讓上帝來引導,而全然投入;有夥伴返鄉服務心切,因此當花蓮地區提出團體家屋的邀請時,她即願意受差派前往花東開展服務。

 

事實上,很多縣市的開拓,都是因著同仁一顆願意的心,放下自身喜好,離開舒適圈,來到不同縣市開拓而成的。

 

照顧現場的福音見證更是多不勝數,照服員長時間在照顧現場,用神的話語和眼光陪伴,透過詩歌、禱告被醫治,許多失智老人要信耶穌,卻一點都不糊塗,他們清楚知道有位愛他的天,但許多家屬往往會因長者的認知障礙,而否決其意願,不過仍有少數較敞開或是基督徒子女願意讓長輩受洗。

 

有個長輩,長期膝蓋疼痛,不論如何就醫或陪伴都沒用,直到有同仁提出:「我為你禱告好不好?」禱告後,這名長輩再也沒有喊痛!

 

探究後才發現,原來這個傷是小時候受的傷,當時他很想要被安慰,但父母沒有用愛關顧,反而是給予責罵,其心理傷害未得撫慰,也反應在身體上,而在同仁禱告時,長者聽見耶穌說:「孩子,我愛你!」更令人驚訝的是,這名長輩是一名失智長者。

 

可見,他們雖然失智,但靈仍然清醒上帝對長者的愛,就如同聖經所言:「直到你們髮白,我仍懷搋。」(以賽亞書46:4)

 

透過靈性關顧,許多人生命被改變,也天天經歷神蹟!有一個長輩患有精神疾病,一位非基督徒的護理人員,就拜託基督徒同仁幫這位銀髮媽媽禱告,沒想到一禱告,這位媽媽就冷靜下來,精神狀態也從此轉好,這名護理人員見證到神的大能,後來也受洗了!

 

另有一位來到日照中心的失智媽媽,有次女兒告訴他們:「媽媽從沒有抱過我們,但回來卻一個一個抱我們!」原來當有一群人願意擁抱這名長者時,長大記憶裡沒有被原生家庭擁抱過的她,也開始能擁抱女兒!簡月娥感動的表示:「雖然她有點認知狀況,但是她的靈不糊塗,因為靈是上帝給她的,她知道要回到愛裡面,要跟愛連結!

  • news-details
  • 許多長者雖失智,卻不能攔阻他們的靈親近上帝。(圖/簡月娥 提供)

老年是生命修復的關鍵,人生舞台不退休

那麼面對現代高齡化社會,基督徒可以如何回應呢?

 

簡月娥分享:「我們要先照顧好自己,因為我們就是未來的老人,人生的舞台沒有退休,每個老人都有被創造的價值,不論什麼階段的長者,都可以投入工作或志願服務,也許不用滿8小時,可以幾個小時或是半天,最後就是為這個世代禱告守望!」

  • news-details
  • 上帝很看重、尊榮老年人,老年是生命修復的重要關鍵。(圖/簡月娥 提供)

最後,她勉勵,聖經中不乏提到,老年人要作異夢、白髮是榮耀的冠冕,可見上帝很看重、尊榮老年人,且祂是看顧、保守老年人的,因此「我已造作,也必保抱;我必懷抱,也必拯救。」(以賽亞書46:4b)

 

老年是生命修復的重要關鍵,年老時仍能持續貢獻、傳承經驗和智慧,並活出尊榮,結出生命的果子!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