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人人都想承擔最小風險,賺取最高利潤,於是邀請加入社群裡的投資群組,已經成為詐騙集團的詐騙套路之一。(圖 / shutterstock)

投資廣告滿天飛,除了明確、容易辦識的假名人詐騙外,假投資研究社群之名,邀請進入詐騙群組的廣告也是防不勝防。

 

家住新北市的王小姐,就因誤入投資詐騙群組,群組內有不同的「身份」、「角色」,還有員警角色掛保證...

她,仍被詐60萬!

為因應詐騙集團利用網路社群管道,詐取民眾財物的現象日益嚴重,對此,政府也積極檢討、研擬及強化法制規範來增加打擊詐騙集團之力道。比如近期呈送立法院之打詐專法,企圖透過修法,以降低詐騙對民眾所造成的財產損害及國家金融秩序之影響,並回應社會大眾對政府打擊詐騙之期待。

 

近來網路社群中,詐騙廣告「多元」發展、防不勝防,又因相關法令趕不上詐騙集團發展的腳步,目前網路詐騙廣告只能倚靠廣告業者、網路平台自律,拒絕刊登或自行下架。

 

也因此,許多詐騙被害人,就是因投資詐騙廣告而誤入詐騙集團陷阱

 

真實被詐案例

家住新北市的王小姐,平常慣性使用社群運用軟體Instagram(IG)瀏覽資訊並吸收新知,於今年4月時,看到社群上有提供免費學習投資股票之課程,便追蹤該帳號。

 

一開始從中學習投資方法並無異狀,之後詐騙集團便透過訊息誘導王小姐加入有「群友可互相學習的投資Line群組」,王小姐加入後再被誘導,下載該群組所稱的專用投資軟體APP,且使用該軟體還可抽新股!

 

5月初下載該投資軟體的王小姐竟還真的抽中新股並且賣掉獲利,隨後獲得第二次抽股機會也幸運地抽中4張股票,詐騙集團旋以話術告訴王小姐,「若要領出獲利,需於期限內補繳稅金,否則便是違約交割及信用受損」

 

此時的王小姐才大夢初醒,心中警報響起,驚覺這就是聽過詐騙宣導案例!因而趕赴派出所報案釐清!但已遭詐騙新臺幣60餘萬元。

 

王小姐感慨當時一開始的確起疑心,也擔心是詐騙手法,但是看到有人跟她一樣擔心受到詐騙提出疑問時,有群友直接表明是警職身分,述說能快速辨別群組是否為詐騙集團,並出示逮捕詐騙集團穿制服的照片!還霸氣說道:「敢在群組詐騙,除非詐團不想混了!」且群組也有群友出來確認該人警察工作,讓王小姐鬆懈心防,不疑有他。

 

群組並教導銀行攔阻手法如何破解,且誤導被害人「行員攔阻大多是例行公事或有績效要求」的常態性事務而已等等,使被害人最終誤信有警察背書而受騙上當。

  • news-details
  • 「投資群」裡面,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身份、角色,甚至有員警!其實除了被害者,裡面每個人都是詐騙集團。(圖 / 刑事局 提供)
  • news-details
  • 群組裡也透過不同的「角色」,教被害人繞過銀行行員、警員的關心。(圖 / 刑事局 提供)

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表示:詐騙戕害人民財產安全甚鉅,而打詐專法之通過,才能有效要求社群媒體假廣告的產生,促使相關企業擔負責任,做好廣告管理以杜絕假投資真詐騙的廣告流竄於社群平臺!

 

刑事警察局也提醒民眾,投資必定有風險切勿相信「自稱檢警背書的不明投資群組」,號稱有「內線交易」、「穩賺不賠」的投資管道,並謹記「勿信不明網友教投資」及「勿下載不明投資軟體」;在投資前也應先做足功課並循政府認證的官方管道進行投資,才能遠離詐騙保荷包;想知道現在常見的詐騙手法,可以追蹤刑事局「165全民防騙」臉書粉專,獲得最新防詐資訊喔!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