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2024年SHINE營會主題為「燃世代」,正逢台灣福音400年,以及正在台灣延燒的「拿細耳人運動」。(圖/SHINE粉絲專頁)

每一個年輕人都有「英雄夢」,回想過去年輕歲月信主時,是否也有一顆不顧一切、火熱愛主的心...?然現今的你.是否轉而為保護孩子在世上擁有大好前程,而不願見其投注過多時間在教會?或認為,善待年輕人就是陪伴跟傾聽?其實,青年們更需要的是被異象帶領

由台南市基督教協進會及台南市基督教青年會YMCA主辦的SHINE營會,報名青年近千人,從國一到大四都有,其中二分之一是未信者、慕道友,甚至是長年在異教環境、沒有去過教會的青少年。

 

而他們也在SHINE營會中遇見神、被神點燃!

 

總召陳榮敏牧師說明,營會主題都以耶穌基督為中心,圍繞分別為聖、跟隨主、神的國、渴慕耶穌等內容,未料更吸引未信青年,活水教會也自2008年11月起,每月首周都為SHINE營會禱告,至今從未中斷。

 

近年來的SHINE營會,甚至都不若過去需要「暖身」,往往都在第一場就呼召決志,因神的工作著實越來越快、主再來的日子近了。

 

陳榮敏表示,「聖靈確實在這末日,正在攪動年輕人。」近年,國際先知、牧者及代禱者團隊也不斷帶來一信息:「台灣的時刻到了。」

  • news-details
  • 2024年為疫後首次的SHINE營會,首度來到由長老會所設立的長榮大學,正逢「福音400年」;報名學生近千名,其中二分之一為非基督徒;SHINE營會自2007年在麻豆區真理大學開始,除因COVID-19停辦一年、隔年採直播外,其他15年未曾停歇;十七年來,影響1萬5000名學生、未信者決志達4400人。(圖/SHINE粉絲專頁)

  • news-details
  • 近期《TIME》封面人物是台灣總統,並以「The Taiwan Test(台灣的考驗)」為題。陳榮敏深感,神不斷醞釀台灣迎接這關鍵福音400年,深信台灣復興是神的心意,台灣從來沒有像近年在世界舞臺屢登頭版,有其政治因素,背後更有屬靈原因,而他引頸而望的,就是:復興在青年中爆發開來。(圖/賴清德臉書、SHINE粉絲專頁)
  • news-details
  • 2024年SHINE營會於4日中午舉辦牧者交流會,團隊與來自台灣北中南東各地、對青年有負擔的牧者同工們交流;本篇信息來自當天的座談內容。(圖/記者辛毓珊)

世界局勢自2019年底起,COVID-19後驟變,普世性教會在2020、2021、2022、2023四年中流失了30%的信徒,其中最明顯的是「學生不見了」,年輕世代甚至對教會存在排斥感、更不易於安靜聽道。

 

台灣,也在疫後展露頭角。1970年代,伊莉莎白師母初次來台宣教時,還不太知道台灣的地理位置,從前,陳榮敏介紹自己來自「台灣」或住「台南」,外國人常誤以為是「泰國」;現在已不可同日而語。

 

近年,台灣卓越表現屢成國際頭條時有所聞,陳榮敏說:「台灣從來沒有過這現象,在我個人信仰中,沒有所謂『誤打誤撞』的事,今(2024)年『台灣福音400年』更是非常關鍵的一年。」

 

拿細耳人的運動正在台灣延燒

是神給人一個機會更深追求祂

普世性教會50%的信徒在「18歲前」信主,因而,陳榮敏誠摯盼望教會看重學生工作,即使這些「小子們」看似麻煩、軟弱、奉獻能力不比成年人,然神的心意更是寶貴,他也深信台灣復興會從「青年」開始。

 

現今,不只是世局不再一樣,神在台灣青年中的工作,也已翻開新頁──拿細耳人的運動正在台灣延燒!

 

活水教會大專事工負責人陳培恩分享,尤其3月為國禁食禱告21天後,從各地看見這是神正在興起的運動、為要幫助台灣面對關鍵時刻。

 

「拿細耳人的約」出於民數記第六章,不分男女、不分以色列支派,更深分別為聖,其生活超越當代的文化和宗教標準,卻是給任何一個人的,神預備了一個方式,讓人有機會更深追求祂、得到祂。

 

陳培恩說:「神正在感動台灣青年們的心,拿細耳人是一個允許,是他們被允許愛神的方式,不只是跟長輩不一樣,甚至可以超越。」

  • news-details
  • 拿細耳人,是神給「任何一個人」有機會更深追求祂的方式。左上圖:美國Contend Global事工主責David Kim牧師,呼召台灣青年與基督堅立「拿細耳人的約」;左下圖:活水教會大專事工負責人陳培恩傳道,與妻子投入SHINE運動已逾十年。(圖/SHINE粉絲專頁)

拿細耳人屬靈影響力,能翻轉國家

神正使「不孕的」要「生出生命來」

聖經中,有三位知名的「拿細耳人」,他們都在母腹中被揀選,也都蒙神使用、改變了國家,包括:舊約的士師參孫、先知撒母耳,以及新約中,為耶穌基督預備道路的施洗約翰。

 

陳培恩說:「神使用拿細耳人,帶出超自然的影響力。台灣國內外正面臨各樣危機,神帶進拿細耳人的信息,為要扭轉台灣以免走向滅亡。」

 

這三個拿細耳人的父母,原都不孕,許多台灣教會面對青年世代,也有這般靈裡不孕的感受、為下一代不斷禱告,如同撒母耳的母親哈拿。

 

因不孕,哈拿在聖殿不住禱告、直到得了印證,今天,神也正顯明已垂聽台灣教會對青年的禱告,正使「不孕的」要「生出生命來

 

但教會必須認出這些新生命,是神為了「國家復興」所賜的。

 

拿細耳人的世代正要出生。」陳培恩說:「我們也必須學習哈拿的心志、對神的忠誠──她把撒母耳獻給了神。」哈拿奉獻當時唯一的、得來不易的兒子,甘心讓斷奶後的撒母耳,一生住在耶和華的殿中。

 

而這一位先知,完全扭轉了當時傾頹的以色列國。

 

這對台灣教會是一個先知性的啟示;你我必須認出神正在這國家運行的工作,祂正在興起拿細耳人世代,呼召台灣青年「愛神勝過世界」。

 

「這一群青年,會對神宣教的使命更熱情,勝過我們為他們預備好的事工計畫;台灣教會必須養育這拿細耳人的世代,鼓勵他們興起!」

  • news-details
  • 神正在台灣興起「拿細耳人世代」,教會需要預備心來迎接這群全心火熱、不顧一切、真實愛耶穌的青年們;青年也已愈發明白,唯有為神而活,生命才能擁有真正的自由。(圖/SHINE粉絲專頁)

拿細耳人運動一體兩面所見

陳培恩和太太從事校園事工逾十年,無論是SHINE營會或校園禱告會,都看見,現在是一個不一樣的時刻,一個新的頁面已被展開。

 

正有一群青年願意禁食禱告,為著國家、校園及同世代的青年復興,甚至,有高中生會主動協調父母、邀請家人參與在為國禁禱的行列中。

 

在台灣,禁食禱告已不是「老人家」的事,許多青年不只是想「讀好自己的書」而已,拿細耳人的信息如火般,正在台北、台南、高雄、屏東等地延燒...而這現象,不是出於巡迴講員,而是信息傳到哪裡,就看見那裡的青年回應神,這是陳培恩在台灣沒有看過的事。

 

前幾周,他與同工團隊前往新竹,與當地兩間大學的青年一起禱告,「我去到那地方,神的同在很真實,他們就是幾個青年人,借用社團的教室、一台鋼琴,就圍在那裡為自己的學校禱告。」

 

他也坦然分享,另一面所見,有時,當青年明顯靈火被神點燃時,家長或牧長會為保護其課業或就業前程,而選擇潑其冷水。

 

年輕人的命定,乃「在基督裡」

跨世代合一效力,父母須成後援

關於親子議題,伊莉莎白師母也說明,教會並不是反對讀書,而是訓練年輕人「唯有耶穌」,視「回應神」不是可有可無的選擇,而是凡屬神的人,都必須擁有神的呼召、活出以神為中心的生命。

 

千百年來,華人首重教育,然台灣教會須醒悟的是年輕人的命定乃在基督裡,越早帶領青年明白個人呼召,他們就越能走在合乎神心意的道路;我們無法同時高舉基督,又高舉教育,混淆兩者是行不通的。

 

青年人明白呼召,無論在校或職場都能具卓越影響力,眾教會當成為他們真正屬靈的家,用「愛」跟進神在他們身上的工作、傾聽神對他們所說的話,「神如何改變了你?接下來,神想要你做什麼?」

 

她說:「他們必須與世界分別,才能擁有命定;我們也需要認同神在他們生命的工作中,與聖靈同工來愛他們、門訓他們、招聚他們。」

 

這不僅是青年運動,而是跨世代合一效力,家長與牧長必須成為後援。

 

與青年一同「跳進呼召裡」!

角色不同,但我們有自己那一份

陳培恩說:「有時候,神的工作可能在我們的教會建築物之外,若神要我們養育一個孩子,並在18歲時呼召他到國外宣教,你我都要有這決心奉獻。」他也進一步勉勵在座牧者,要一同「跳進這事裡」。

 

「我們不能跟他們是分開的,不能只站在後面說:你們去吧,我老了,而是必須跟著他們一起奔跑,甚至在跑的同時,把他們再往前推一點。」拿細耳人,本被呼召於艱難的任務,因而更需要支持與愛惜。

 

陳培恩強調:「我並不是說,凡青年有這念頭就一定是對的,我們也要去分辨與遮蓋,提供屬神的智慧;我們與青年的角色不同,但有我們的份,需要做的、要付上的代價沒有比較少,這也是神對我們的呼召。

  • news-details
  • 家長與牧者與青年的角色不同,興起「台灣拿細耳世代」,不僅是青年運動,更是跨世代合一效力,家長與牧長必須成為後援。陳培恩說:「有我們的份,需要做的、要付上的代價沒有比較少,這也是神對我們的呼召。」(圖/SHINE粉絲專頁)

學生最需要被帶領,而非被陪伴

「孩子留不住,或孩子進不來,是現在教會普遍的問題。」

 

據調查,教會青年外出讀書,80%的人會流失,陳榮敏分享「活水教會的轉捩點」:10年前,聖靈感動他「要鼓勵青年留下來」,他於是對當時的高中生說,填志願若留在台南,大家可以一起來為教會努力打拼。

 

那年以後,教會開始逆勢成長,從90%的孩子會外出讀書,到現在留下的孩子比較多。而要讓孩子說yes,關鍵在於讓對方看見異象,教會也不斷把資源放在「人」身上,而非硬體。

 

學生最需要的是被帶領,而非被陪伴。所以活水帶領青年時非常明確,會告訴他們Let' s go this way,而非提供幾個選項任君挑選。」

 

陪伴、傾聽並非沒有果效,而是最要緊的為按照真理帶領青年

 

終極拿細耳人──拿撒勒人耶穌

「拿細耳人的約」出於舊約,但其實終極的展現是在新約。陳榮敏引用馬太福音第2章來說明。

 

當時,約瑟連夜帶着馬利亞和耶穌往埃及去住,直到希律死後,在蒙指示返往以色列地,應驗先知所言「我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

 

但約瑟起身後,因聽見亞基老接續其父親希律作猶太王,就害怕往那裡去,於是再蒙了指示往加利利、來到一座城名叫拿撒勒,馬太福音2:23說:「這是要應驗先知所說,他(耶穌)將稱為拿撒勒人的話了。

 

「但舊約裡,沒有一個先知發這預言(2:23)。」陳榮敏說明:「所以,有神學家的解釋是,這些先知,就是剛才所說的這些『拿細耳人』,神藉他們發出預言,看見這位『彌賽亞』將會成為『拿細耳人』;『拿撒勒』跟『拿細耳』是同一個字根。

 

因而蒙召作拿細耳人,其實不是「舊約的事」,甚至在這(2024)年,神也透過「近代知名拿細耳人」的生命在對你我說話。

 

2024年奧運會將在巴黎舉行,百年前1924年奧運會同樣在巴黎,當時,蘇格蘭田徑選手李愛銳(Eric Liddell)以戲劇性的勝利成為全球名人。

 

李愛銳出生中國天津,基督信仰虔誠,他拒絕在安息日參加任何體育活動,當聽說最擅長的「田徑100公尺預賽」將在主日舉行時,他便堅決退賽,轉而投入400公尺項目,最後不僅贏得金牌、更刷新世界紀錄。

 

今天教會不缺人,缺的是為神分別為聖的「拿細耳人」;如今,台灣的時候已到,教會必須有這決心,扶持拿細耳人的世代出生。

 

無關回溯舊約,而是效法新約終極的拿細耳人──耶穌基督

  • news-details
  • 活水教會青年同工分享相關事工,左圖:ANHOP萬國禱告殿主責陳莉莉傳道。中圖:從學生時代參與SHINE營會,到如今成為隊輔部大隊輔的關開平傳道。右圖:萬國差訓中心.台灣主責陳盈吟傳道。教會也以「222提摩太青年領袖訓練計劃」建立青年,自2008年起以暑假8周密集訓練,並另有兩年實習訓練制度,為活水教會的主力投資。(圖/記者辛毓珊)

會後分享,以基督為中心的決心

會後,嘉義聖教會青年傳道林得分享,SHINE營會最衝擊自己的是「以基督為中心」的價值,以及這決心所帶來的影響力

 

人們常認為,要使用光鮮亮麗的東西來吸引年輕人,但SHINE力道直接,果效也遠超過人的想像;他也認同青少年最需要被帶領,而非被陪伴,「門訓非常重要,我們必須有這樣一種看見,不要把青少年當成孩子或小朋友,他們可以為主作見證,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耶穌的門徒。」

 

而經過座談會,林得將更加明確去訂立「教會領袖的品格標準」,盼從中讓孩子學習教會所看重的特質,擁有品格才能晉升並擁有領袖職分。

 

高雄靈糧堂原民事工主責劉美玲傳道,最感動的地方則是,原來,營會學生只有1/2是基督徒、另1/2都是未信者,「這完全顛覆了我對基督教營會的認識。」參訪過程,她也看見一關鍵之處。

 

營會每一天,學生被訓練寫下與主獨處的「靈修筆記」,她認為,這是能延續營會火熱的關鍵之一,「因為只有神的話帶有能力,可以真正改變年輕人的生命。」她也很感動於教會實踐「高標準帶領青年」。

 

「每一個年輕人都有英雄夢,我就回想起自己過去年輕的時候,因為我十六、七歲就信主,那時心裡也有一個火熱愛主的心志。」因而,她很認同善待年輕人,不能停留於陪伴傾聽,更需要按異象來帶領

  • news-details
  • 「每一個年輕人都有英雄夢。」劉美玲傳道回想自己過去十六、七歲信主時,心裡也有一個火熱愛主的心志。學生最需要的是被帶領,而非被陪伴;而要讓孩子說yes,關鍵在於讓對方看見異象。(圖/SHINE粉絲專頁)

相關閱讀》

賽季前回到拿細耳人的約 林書豪:回應神完美的愛,把自己全然獻給祂

專訪金曲得主Makav真愛》「要勇敢!」回應拿細耳人呼召:祂是黑暗中的光

為國禁食禱告21天》神賜下最美禮物-興起拿細耳人世代,兩代同行

流淚立下拿細耳人的約! 桃園更深啟動「一萬名青年拿細耳世代興起」

回顧高雄五日禁食禱告》不是結束而是開始!興起破百拿細耳人、世代合一、在地化異夢

青年看見耶穌的美麗!拿細耳人的誓約:從帶來死亡的東西中分別出來!

呼召10萬青年震動台灣!拿細耳世代是神昂貴的禮物、國家轉向神的記號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