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男人真難,每次聽人提到『父親』,就感到沉重和壓力。」這,是你的心聲嗎?
神創造男人有其獨特之處與祝福,旌旗教會區牧陳鴻儒在父親節前夕的主日,以「神創造男人成為:父親」為題,探討神對男人的設計,其中一項重要角色便是——成為父親。
當父親和兒女轉向彼此,就能祝福下一代、恢復關係,進而改變世界,而這,就是神賦予父親的神聖託付。
旌旗教會8月系列信息主題為「真男人不難!」特別的是,四周信息都由男性牧者分享。
主任牧師蔡晶玫和區牧莊懷德分享,世界普遍對男人有許多期待和要求,其實身為男人很辛苦,要承擔非常多壓力、責任,因此,期望此一系列信息能講出男人心聲,並明白他們在神眼中多麼寶貴。
信息除邀請弟兄聆聽,姊妹更應該要來聽,如此便能更多了解丈夫、男友或職場上的異性,從而知道如何鼓勵、支持男人。
「父親」是神榮耀的託付
陳鴻儒首先分享瑪拉基書4:6,「他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免得我來咒詛遍地。」
該經文寫在舊約最後一卷書的最後一句,之後就接續新約聖經,中間相隔了400年,神沒有說過任何話,由此可見,代表這句話非常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此處經文提到的父親、兒女,原文皆為複數,因此指的是地上的父親;而「轉向」有修復之意。換句話說,是「咒詛」或「祝福」,是可以「選擇」的。
每當講到「父親」,可能會讓人感覺些許沉重,然而,神給父親很大的祝福——當轉向兒女時,歷代咒詛就到這裡為止,一切豐盛祝福從我(父親)臨到孩子與後代,這是非常榮耀、神聖的託付。
事實上,「做父親」相當不容易,學校沒有教人如何成為父親。當律師、廚師要考證照,就連開車都要考駕照,但父親沒有,一個人只要有了孩子就成為父親,「無照駕駛」難免會有擦撞、車禍。
加上兩代間成長背景、教育方式和科技發達等因素,拉大兩代距離,因此不少父親感到無奈,覺得自己熱臉貼孩子冷屁股。神透過話語鼓勵,父親仍要先轉向兒女,如同「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約翰一書4:19),神也貼我們的冷屁股許久。
具體該如何做轉向兒女的父母呢?底下,陳鴻儒提出三點。
一、帶領他,成為他的英雄
以弗所書6:4,「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管教兒女是父親的重責,也是上帝的託付,切莫因工作忙碌而把教養工作交給另一半。
身為當時國家最有權力的所羅門王,跟神求智慧前提到,「你僕人─我父親大衛用誠實、公義、正直的心行在你面前……」(列王紀上3:6),代表父親大衛在所羅門王心中是英雄,其中關鍵不是豐功偉業,而是他「誠實、公義」的品格。
撒母耳記下12章記載,先知拿單指摘大衛時,大衛沒有惱羞成怒或視而不見,而是勇於認罪。這對父親來說一點也不容易。
有日,當憲兵的兒子跟陳鴻儒分享,自己因站夜哨打瞌睡而被叫去長官辦公室,前往路上,小時父親管教帶來的負面情緒湧上心頭,以致覺得害怕、無助,說的過程中流下數滴眼淚。
感到非常心疼的陳鴻儒,雖心中掙扎、擔心道歉會失去父親尊嚴,或兒子不接受,最終仍順服上帝的感動。那次,父子對話為關係帶來很大醫治和釋放。
「我們要起來帶領我們孩子,成為孩子的英雄。
不是因為成就而是品格,
不是因為什麼都不怕,而是敬畏神,
不是從來不犯錯而是可以勇於認錯。」
——陳鴻儒鼓勵道。
二、建造他,成為他的導師
哥林多前書3:12-13,「若有人用金、銀、寶石、草、木、禾秸在這根基上建造,各人的工程必然顯露;因為那日子要將它表明出來,有火發現,這火要試驗各人的工程怎樣。」
火焰就如人生過程的許多考驗,如何建造孩子,讓人生風浪來臨時經得起考驗呢?
耶穌面對撒但試探前,神如何建造祂?耶穌剛受洗、什麼事都還沒做時,父神就用「話語」堅固祂的生命:「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馬太福音3:17)。
接著,耶穌上十字架前,父神再次對祂說話:「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他!」(馬太福音17:5)。
由此可明白,我們可以透過「話語」來建造孩子。例如:「你對我很重要」、「我看重我們的關係」、「我以你為榮」等肯定言語。
再者,並能藉由「眼神」來建造孩子。「大衛像」是文藝復興時代米開朗基羅知名的作品之一,有人問他如何雕刻而成?米開朗基羅表示,自己在堅硬石頭上看到大衛的榮美,所以能忍受過程中很多不容易跟灰塵。
「我們從孩子身上看見什麼?是大衛的榮美,還是堅硬的石頭?」這攸關孩子的自我形象,也會決定你能否繼續付出、建造他。
第三點,我們能透過「身教」來建造孩子,教你所做的,而非教你所學的,以言行一致的榜樣,去影響下一代。
三、陪伴他,成為他的朋友
能不能成為孩子的朋友,關鍵在於雅各書1:19中,「我親愛的弟兄們,這是你們所知道的,但你們各人要快快地聽,慢慢地說,慢慢地動怒」;專注、花時間聆聽極重要,為了多「聆聽」,所以要多問、多肯定,少說教、少動怒。
在這件事上,陳鴻儒有一慘痛經驗。
一次,跟女兒有機會單獨開車出去玩,看著美麗海岸線,父女心情愉悅,這時,坐在後座的女兒打一聲響亮嗝,陳鴻儒叮嚀女兒要注意女孩的舉止、形象。
講了好一會兒,忽然電話聲響,女兒迅速接起,對話筒那頭說:「哥哥謝謝你打給我,我終於得救了!我打了一個嗝,爸爸從剛剛講到現在25分鐘都還沒講完。哥哥謝謝你!請你不要掛電話。」
那次讓陳鴻儒深刻體悟到,「說教」會拉大跟孩子的距離。要和孩子們成為朋友、要多聆聽,並盡可能參與他們成長關鍵時刻,例如:畢業典禮、在家舉辦成年禮,陪孩子參加教會單車環島活動等等,這會成為孩子一輩子深刻且美好回憶。
此外,在家人團聚時間外,可與每個孩子單獨約會,建立個別關係。
小兒子在上海念研究所時,陳鴻儒獨自過去探望,晚間父子聊天,小兒不斷分享班上一位獨特女同學,他發覺,兒子似乎喜歡這位女同學,於是提議出資要小兒子付出行動。
而今年,是兒子結婚的第六年。
根據上述法則,相信父母能容易與孩子成為朋友,從而神也會賜下祝福,在關係、孩子、家庭中間,進而改變世界。
陳鴻儒坦言,過程並不容易,自己也是「無照駕駛」的父親,也會碰到困難、挫折,但,神給父親很棒的權柄——禱告。
提摩太前書2:8,「我願男人無憤怒,無爭論,舉起聖潔的手隨處禱告。」
他記得,女兒從小喜愛靈修,曾參與教會司琴,上大學後聚會不穩定,大二、大三時幾乎沒上教會,當爸爸的他覺得難過、無助,苦口婆心勸導都無用,只能持續禱告。
感謝神,恆切禱告三年後,女兒回到教會,穩定聚會直到現在;且主日前一天在電話中,女兒還為其講道服事代禱。
總結而言,做父親是一項具有挑戰的職分,同時也是榮耀無比的呼召。
透過成為孩子們的英雄、導師、朋友,父母和孩子轉向彼此,整個家庭、社會和國家即能領受祝福,並進入真男人的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