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音樂教父美譽,創作橫跨流行樂、古典樂和聖樂的知名音樂家詹宏達,昨(15)日凌晨安息主懷,享壽67歲。
其胞兄詹宏志於臉書發文證實消息,同時懷念弟弟「是個聰明、善良、天真的人,一生奉獻在音樂與教會事工上」。文化部長李遠也在第一時間追憶,表達自己的感謝與尊敬,並說:「相信此刻,他已經很安詳在天堂彈著鋼琴。唱著他自己寫的歌『那時刻來臨』。」
詹宏達曾創作琅琅上口的台語歌曲《春天的花蕊》,為前總統陳水扁當時的競選歌,並曾編曲《新鴛鴦蝴蝶夢》讓主唱人黃安走紅,亦曾擔綱多位知名藝人如崔苔菁、潘麗麗、李靜美與王海玲等專輯製作。
多年來詹宏達獲獎無數,以歌曲《等待冬天》、《大漢汝落知》入圍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獎、《救姻緣》入圍金曲獎最佳編曲獎,並以開創台語歌曲新時代的《畫眉》和《風雲飛過台灣厝頂》拿下金鼎獎。
晚年時,詹宏達因患有肝癌及氣喘而時常進出醫院,但對服事仍充滿熱情及生命力,心繫著自己身體恢復後能繼續授課。
13日,其因身體不適而再度住院,未料病情急轉直下,於15日清晨歸主。消息傳開後,令許多人深感不捨、追憶緬懷。告別追思會將於26日在新竹市立殯儀館舉行,願基督肢體禱告紀念其家人,也願賜安慰的神親自同在。
因宣教士影響而埋下福音種子
見證就是「喜歡成為基督徒」
詹宏達於1957年出生於基隆七堵,童年時因「一個人」的影響而深受基督教吸引。
一日,七歲的詹宏達,看見一位外國宣教士在發聖經,好奇心驅使下,就跟著對方走了好長一段路,直到該宣教士向其揮手,詹宏達才不捨離去。
對方滿有慈愛的面容,讓詹宏達非常難忘,手中所握的橘色袖珍本新約聖經,更在其幼小心靈種下了福音種子。從此,他對基督教深感親切,後於十四歲那年主動進入台中喜信聖經書院受洗。
帶著相當單純的心,詹宏達就此成為基督徒,作見證時,甚至表示「喜歡成為基督徒」就是自己信仰的唯一理由。
直到受洗後,因追求真理,他才日漸對於「罪」和「救恩」益發認識。
「天賦異稟」加上「恩典」
創作聖樂深受宣教士羅芳華啟發
許多人對於詹宏達美好的聖樂成就,常料想應是出於深厚基督教家庭背景,其實不然。
詹宏達成長於傳統家庭,父母皆受日本教育,家計且自搬到南投草屯後,因父親罹患肝病而頓失依靠,母親每日辛苦代工、以淚洗面,父母甚至曾在最困頓時,計劃把詹宏達送人領養。然,神在他的一生中深富恩典。
詹宏達的聽覺從小便異於常人、十分敏銳,小學時被老師選入合唱團,此經驗也伴隨他至日後,在寫歌時深受合唱經驗影響。
高二時的他,曾因家人期待而選讀丙組,但最終在與家人數次商議後得允准,於高三時轉組、準備考音樂系。那年,他住在長老教會裡,「天賦異稟」加上「恩典」,自學一年,即順利考上東海大學音樂系聲樂組。
大學時期,詹宏達受教於多位名師,其中影響一生的是宣教士羅芳華教授。對方引導詹宏達深深體會巴哈作品中的聖樂之美,點燃其內心渴慕;日後詹宏達到台北衛理堂擔任聖樂幹事十四年,經驗亦與巴哈相似。
詹宏達也因家境清寒,而比別人更加珍惜求學機會,以優異成績完成學業,而古典音樂的背景,竟未料於入社會後,使他有機會跨足流行音樂界。
當時,流行音樂界是不容易打入且淘汰率高,詹宏達卻在幾乎沒有背景下、一開始就當上製作人,並由於深諳音域,而擅長幫助歌手突破困境,自己也在過程中學會編寫、創作流行歌曲。
膾炙人口的歌曲一首接著一首誕生,獎項也隨之而來,詹宏達卻願意在事業達至高峰時轉入聖樂、奉獻給耶穌,並曾謙卑向媒體表示,「這些都是不可能的事,全都是恩典。」
他是個聰明、善良、天真的人
一生奉獻在音樂與教會事工上
昨(15)日深夜,PChome網路家庭董事長詹宏志於臉書發文:「我的弟弟音樂家詹宏達(1957-2024)今天早上因肝癌病逝了。」
詹宏志在回憶中表示,年僅相差一歲的兄弟倆,自小學到高中都就讀同所學校,直到詹宏達至東海大學就讀音樂系,兄弟倆才分開;因彼此生涯選擇差異大,因而,儘管名字那麼相似,仍有許多共同友人不知道他們為手足。
詹宏志形容詹宏達:「他是個聰明、善良、天真的人,一生奉獻在音樂與教會事工上。」面對弟弟安息主懷,兒時一起長大的種種回憶不斷湧現,往事歷歷在目,詹宏志不禁感到對方的離去「非常不真實」。
小時,母親曾同時教導兄弟倆口琴和竪笛,當詹宏志還在跟基本音符奮鬥時,詹宏達早已於半小時內掌握要領、吹奏出各種歌曲,讓身為哥哥的詹宏志還以為自己「全無天分」,直到大學分開後自學吉他,沒有弟弟在身旁,才發現「自己也沒有那麼糟,只是不該坐在天才的隔壁」。
在母親生命最後臥病幾年間,詹宏達也放下大部分工作、全心照顧,「這件事我們兄弟姐妹都很感念。他的音樂創作、他的教學、他的演出,都是我們喜歡且佩服的。」最後詹宏志並對弟弟的安息表達深切祝福。
文化部長李遠表達很感謝、很尊敬
相信此刻,對方已安詳在天堂彈琴
文化部長李遠亦於昨日在臉書表示,自己很感謝、很尊敬詹宏達。
「相信此刻,他已經很安詳在天堂彈著鋼琴。唱著他自己寫的歌『那時刻來臨』。」
最早,李遠是被由詹宏達和路寒袖合作、潘麗麗主唱的《畫眉》深深感動,他說:「(我)認為他們已經開啓了台語歌曲的全新時代,古典、優雅、抒情、從容、自在,詞曲的結合充滿了文學性。」
「後來,他們更上層樓又合作了潘麗麗的《春天的花蕊》,當時我聽完後激動去唱片公司訂購了100份卡帶送給朋友分享,在我有生之年,終於聽到最美的台語歌曲了,內心充滿了感謝。」
包括楊德昌、侯孝賢等導演,都曾請詹宏達為所拍攝的電影配樂,著名的有《牯嶺街殺人事件》、《戲夢人生》等,詹宏達也持續創作令人讚嘆的經典台語歌曲,例如:《等待冬天》、《大漢汝落知》、《救姻緣》、《風雲飛過台灣厝頂》,並於合唱與管弦樂曲上創作不懈。
尾聲,李遠說:「做為一個虔誠的基督徒,他(詹宏達)淡出了流行音樂圈,決定將後半生全心全意投入聖詩的創作、指揮和教學。留下非常多的美好的詩歌。」例如:《美哉!新耶路撒冷》、《心在漂流,眼在追求》、《倘若沒有來生,不如回埃及去吧!》等,都令其印象深刻。
雖然雙方之間沒有私下來往關係,但李遠緬懷詹宏達時表示,自己一直很感謝也尊敬對方,並說:「(詹宏達)做為一個虔誠的基督徒,他淡出了流行音樂圈,決定將後半生全心全意投入聖詩的創作、指揮和教學。留下非常多的美好的詩歌。」(臉書截圖/李遠、詹宏達)
由詹宏達所創作的聖樂《倘若沒有來生,不如回埃及去吧!》傳達對救贖及來世的渴望。人若能在世享樂,獲取報酬、喝采、尊重、自由、放縱、理想,何必在曠野趕路、戰兢等候、又於荒地建造呢?因而呼求主:「求祢拯救我,從永死裡拯救我!」(影片來源:詹宏達詩歌創作曲集)
在最灰心時打開寫台語歌契機
一生篤定來自「聽見神說話」
生前,詹宏達勤於服事,包括指揮訓練詩班、成立室內管絃樂團、舉辦音樂佈道會,選唱國外聖樂名曲並改編聖詩。
在流行樂界時,白天他磨練音樂專業技術,晚上回到教會就創作、譜曲、寫詞,融合流行音樂與聖樂兩種不同領域的精華,因而曲風清新超然,所改編的聖樂作品或個人創作詩歌,皆含有對真理深刻的體悟。
其實,詹宏達也曾在聖樂和流行樂之間掙扎,因無法專心投入任何一方而落入自責困境,並因經濟需求而無法拒絕蠟燭兩頭燒,「(當時)我只要不兼差,我每個月(的收支)就是負的。」
一天下著大雨,詹宏達正深陷於無助的內疚感,而躺平對神說:「我願意接受祢給我安排的一切結果,讓我病死,或是現在就怎麼樣責備我,我都願意接受...」未料神的同在臨到、深深溫暖了灰心的他。
詹宏達在媒體前哽咽見證,當時上帝就好像一隻「很巨大的玩具熊」貼近、並在耳邊對自己說:「寫台語歌比較賺錢。」原來,神完全沒有責備之意,甚至就如同父親體諒孩子所需、慷慨指出了一條路。
也是自那次聽見神說話後,詹宏達開始寫台語歌,第一首即侯孝賢的《戲夢人生》、第二首則為《畫眉》,後者當年並被提名為年度最佳台語歌,之後他持續創作台語歌不輟,逾百首歌曲從不曾被退件。
回憶那得釋放的經歷時,他感動不己,「我一直住在教堂,以為我認識上帝,以為當了牧師助理我認識上帝,我開主日學、教查經班,我以為我認識上帝,但(直到)那一天,我才真的認識了上帝。」
並見證:「上帝跟你講過一次(話)後,就勝過你所有個人各種猜疑...那個篤定是,你就會一輩子篤定那個事情。」
用聖樂呼喚世人惟靠「耶穌基督」
面對世界災禍頻傳,詹宏達也有感用創作來呼喚世人,例如:在921地震時創作《遠方傳來聲音》,在SARS後創作《那時刻來臨》。
就他而言,信仰道路上的每個經歷,都是生命的洗禮,世人無一完全,惟靠著「耶穌基督」那唯一的道路、真理、生命,才能看見真實的盼望。
誠如啟示錄7:17所言,「因為寶座中的羔羊必牧養他們,領他們到生命水的泉源;神也必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
信靠耶穌基督的人,死後得復活、復活有永生,且永遠與造他的主同在,「不再有黑夜;他們也不用燈光、日光,因為主 神要光照他們。他們要作王,直到永永遠遠。」(啟示錄22:5)。
《美哉!耶路撒冷》詞曲/詹宏達
奇妙!宛若夢境,置身在天庭。明亮!剔透晶瑩。
啊!燦爛金光照耀。城門尊貴無比。
歡喜!豐盛筵席,眾聖徒相聚。榮耀!最後勝利。
啊!活水泉湧不停。生命永不止息。
美哉!美哉!新耶路撒冷!歡迎!歡迎!作天國子民。啊!塵世已遠離,啊!天地更新。
到時,不再對鏡觀看﹔景物不再迷茫,如真似幻。天!不再冷酷遙遠,不再沉默不語,令人迷惘。
時間,雖然匆匆流逝,卻有更美盼望,心靈安祥。
祂,要將眼淚擦乾,撫平一切憂傷,永在身旁。
歡喜!豐盛筵席,眾聖徒相聚。榮耀!最後勝利。
啊!活水泉湧不停。生命永不止息。
美哉!美哉!新耶路撒冷!歡迎!歡迎!作天國子民。
啊!塵世已遠離,啊!天地更新。啊!塵世已遠離,啊!天地更新。
由詹宏達所創作的聖樂詩歌《美哉!耶路撒冷》,波瀾壯闊地表達出基督信仰的復活盼望。(影片來源:Lovecosmic)